• 2006年第21卷第1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研究论文
    • 高精度数值方法在DNS中的应用

      2006, 21(1):1-6.

      摘要 (1816) HTML (0) PDF 614.25 K (3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不同格式模拟扰动波在平板边界层中的传播,考察了格式对T-S波传播过程计算结果的影响。研究了不同计算格式对自由剪切层扰动波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二维扰动波模型,采用二阶精度格式,扰动波在平板边界层中只能出现衰减的结果;在自由剪切层中,虽然能模拟出扰动波在传播过程中幅值的增长,但却在相当长的计算范围内看不见三维波的出现。但对于同样的扰动模型,如果采用高精度格式,在边界层中能出现增长的T-S波,并与线性理论非常吻合;在自由剪切层中,扰动波不仅迅速增长,并能在不很长的距离内,明显的看到三维波的出现,并激发出了三维结构。

    • 使用GAO-YONG模型对不可压圆管湍流的计算

      2006, 21(1):7-12.

      摘要 (1734) HTML (0) PDF 343.99 K (3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有限体积法思想运用SIMPLER方法PLS格式求解轴对称柱坐标系下的GAO-YONG方程组,对管流边界层以及圆管湍流的自然转捩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方程不仅对于边界层流动的内层壁面律和外层亏损律能作出良好的预测,而且能够预报层流-湍流转捩过程中摩阻系数和速度型的变化。

    • 基于多目标遗传算法的航空发动机总体性能优化设计

      2006, 21(1):13-18.

      摘要 (1433) HTML (0) PDF 1.25 M (4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一种基于Pareto最优解的多目标遗传算法—NSGAⅡ算法,以双轴混合排气式涡轮风扇发动机为算例,集成发动机性能模型、流路尺寸模型和质量模型,以单位推力、耗油率等为目标函数进行了多目标优化设计。计算结果表明:NSGAⅡ算法具有较好的稳健性和鲁棒性;基于NSGAⅡ算法的发动机总体性能优化方法能够获得目标空间内分布均匀的Pareto最优解集,有效克服了发动机总体性能方案设计时人工经验依赖较重的缺点,可为决策者进行目标权衡提供充分依据。

    • 涵道尾桨的CFD模拟与验证

      2006, 21(1):19-24.

      摘要 (1685) HTML (0) PDF 1.66 M (4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CFD(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分析在悬停和侧飞时直升机涵道尾桨的流场与性能。在轴对称的圆柱坐标系中,用有限容积法和SIMPLE(压力耦合方程的半隐式法)算法求解定常不可压的湍流N-S方程。在分析中,旋转的螺桨被描绘成沿螺桨桨叶展向分布的、与本地流动参数相关的、时间平均的动量源项,通过在N-S方程中加入此动量源项来替代螺桨对流体的作用。计算方法还包括涵道壁的阶梯型近似,原始变量的交错网格,k-ε湍流模型和涵道壁上的壁面函数法等措施。涵道尾桨的流场分析和性能预测同实验测量数据的良好的一致性表明,这种CFD方法可以有效的分析涵道尾桨的具体设计问题。

    • 定常吹/吸气控制凸包分离的数值研究

      2006, 21(1):25-30.

      摘要 (1502) HTML (0) PDF 1.26 M (3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凸包流动分离主动控制开展了参数化数值研究。凸包模型为NASA设计用于流动分离主动控制的内外流通用模型。重点研究运行参数变化时定常吹/吸气影响。首先采用试验数据标定了所开发程序,然后进行了一系列参数化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定常吸气作用明显不同于定常吹气。对于所给定几何模型,不管吸气流量增加到多大,吸气都无法消除分离,而吹气可以做到。详细展示流动结构并讨论了流动机理。

    • 双模态冲压发动机进气道/隔离段流场的数值研究

      2006, 21(1):31-35.

      摘要 (1525) HTML (0) PDF 316.59 K (3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进气道/隔离段装置是双模态冲压发动机的关键部件,在为发动机提供足够的空气流量的同时,还要有良好的起动特性和良好的出口流场品质。采用有限体积法,隐式的二阶TVD迎风格式和S-A湍流模型,对进气道/隔离段装置进行了数值研究,分析了不同收敛角以及不同外罩长度对进气道/隔离段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隔离段进口在马赫数高,畸变小的情况下承受反压能力强,流场出口品质好。

    • 直升机桨叶刚柔耦合特性及计算方法分析

      2006, 21(1):36-40.

      摘要 (1657) HTML (0) PDF 768.23 K (4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研究桨叶刚柔耦合特性,采用中等变形梁模型处理桨叶弹性变形,分别采用小转角和有限转角两种方法处理桨叶绕铰的刚性运动。以桨叶扬起下坠碰撞问题为研究对象。计算分析表明:(1)弹性桨叶存在较明显的刚性运动和弹性变形耦合;(2)挥舞角较小时,两种处理方法计算结果一致,均与试验数据吻合较好;(3)挥舞角较大时,刚柔耦合增强,两种处理方法的计算值差别较为明显;(4)桨叶弯曲刚度对桨叶刚柔耦合特性有较明显影响,刚度越小,耦合越强;(5)桨叶如果比较柔软,小转角处理方法计算值相对有限转角处理方法,相位滞后、幅值增加均较为明显,计算桨叶动响应时需引起注意。

    • 某燃气发生器地面台架试车性能分析

      2006, 21(1):41-44.

      摘要 (1592) HTML (0) PDF 625.80 K (4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某燃气发生器特点采用工艺喷口模拟动力涡轮流通能力,测取各截面参数,统计分析试验数据结果证明该型机性能达到设计要求。在地面台架试车阶段,对比调整压气机径向间隙、喷口面积变化对燃气发生器各性能参数的影响。为改进部件性能和燃气发生器与动力涡轮配套的整机试车提供试验数据。

    • 气动阀式脉冲爆震发动机部分充填机理研究

      2006, 21(1):45-49.

      摘要 (1534) HTML (0) PDF 1.14 M (4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了不同部分充填比例对煤油/空气气动阀式脉冲爆震发动机(PDE)的爆震波压力特性影响,初步分析了部分充填的爆震管内一系列波相互作用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在气动阀选定、爆震管长度和爆震管内部结构一定条件下,随着脉冲爆震发动机可爆混气充填爆震管比例的降低,虽然爆震波压力峰值略有下降,但是,单位体积可爆混气获得的冲量线性增加,提高了脉冲爆震发动机的工作性能。研究结果对于煤油/空气气动阀式脉冲爆震发动机的总体优化设计,提高PDE的工作性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煤油/空气两相脉冲爆震发动机探索性试验研究

      2006, 21(1):50-55.

      摘要 (1782) HTML (0) PDF 398.69 K (4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分别在内径为30mm和50mm的脉冲爆震发动机模型上,以煤油为燃料,以空气为氧化剂,成功地进行了两相爆震试验。试验中尝试了各种促进起爆的方法,获得了充分发展的脉冲爆震波。研究发现,在内径小于混合物胞格尺寸的爆震管内,可以形成充分发展的两相脉冲爆震波。通过采用提高煤油温度及对爆震管壁面加热的方法,对于点火及爆震起爆过程起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 超燃冲压发动机缩比燃烧室流场数值模拟

      2006, 21(1):56-60.

      摘要 (1471) HTML (0) PDF 1.32 M (3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采用二维N-S方程来研究带有垂直喷射的三维问题,即拓展二维模型的适用范围,提出了一种针对喷射的简化模型,即采用源项加质来近似模拟喷射的质量添加。为了验证这种简化的可行性,针对文献中的实验条件进行了对比计算。结果表明,数值模拟与实验点符合得较好。运用以上简化模型,对放置在自由射流实验台上的缩比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室流场,采用五组元单步反应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各主要气动参数及组分质量分数的分布,表明,根据数值模拟所得到的壁面静压值与实验壁面压力符合得较好。

    • 不同流动角对变截面双通道内换热特性实验

      2006, 21(1):61-64.

      摘要 (1472) HTML (0) PDF 446.03 K (3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了变截面双通道内肋的角度对通道换热的影响,并且与光滑变截面通道进行了比较。实验模型中,矩形肋对称布置在上下两个表面,肋与来流的角度按两种布置。实验结果表明,带强化肋通道的换热效果比不带肋通道的换热效果增强50%左右;与以往研究结论带有60°平行肋的通道换热效果大于带90°肋的通道的换热效果的结论不同,结果显示,当通道肋高比为0.092时,带有90°平行肋的通道换热效果大于带60°肋的通道的换热效果。

    • 有错排射流冲击的短通道流场研究

      2006, 21(1):65-70.

      摘要 (1472) HTML (0) PDF 1.45 M (4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用实验和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在错排冲击孔作用下的受限通道的流场结构。并用五孔探针对通道的流场进行了详细的测量,着重研究了不同雷诺数和不同通道高径比(通道高度与射流孔直径之比)对通道内流场结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通道的流场中存在着复杂的漩涡结构;在同一高度下,雷诺数的改变对通道流场的影响很小;通道高度的改变对通道流场有明显影响。

    • 肋片几何形状对仿螺旋肋片内冷通道流动与换热的影响

      2006, 21(1):71-76.

      摘要 (1422) HTML (0) PDF 505.47 K (4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仿螺旋肋片内冷通道在通道宽高比AR=2.9、肋高与通道当量直径比e/Dh=0.336、肋高与通道高度比e/H=0.5、肋片与轴面的夹角β=15°及雷诺数在1×104 to 2×105之间时,矩形肋片和楔形肋片对仿螺旋肋片内冷通道强化传热与流动阻力特性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仿螺旋内冷通道平均换热系数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但同时流动阻力也显著增加。在所研究的范围内,矩形仿螺旋肋片内冷通道的换热强化比要高于同等几何排列条件下的楔形仿螺旋肋片内冷通道,但其综合肋化效率要低于相同几何排列条件下的楔形仿螺旋肋片内冷通道。

    • 一维、稳态、非热平衡发汗冷却的解析解研究

      2006, 21(1):77-82.

      摘要 (1801) HTML (0) PDF 335.26 K (3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研究热平衡假设给求解发汗冷却问题带来的误差,同时避免非热平衡能量方程求解中边界条件提法上的争议,对一维、稳态、非热平衡发汗冷却数学模型进行了简化。通过忽略冷却介质流体在微孔流动中的热传导作用,得到了发汗冷却问题的解析解。利用解析解,讨论了热平衡与非热平衡的变化趋势以及影响热平衡的关键参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个定量的热平衡假设使用准则。通过分析多孔材料骨架温度的变化趋势,研究了影响发汗冷却效率的因素。

    • 利用三角形突片改善气膜冷却效率的数值研究

      2006, 21(1):83-87.

      摘要 (1474) HTML (0) PDF 3.68 M (4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运用数值计算方法对带有平行于冷却壁面、且覆盖部分气膜孔面积的三角形突片气膜冷却结构,在不同吹风比下的流动过程和冷却效率进行了数值研究,以揭示突片对改善气膜冷却效率的影响。在突片的作用下,射流向主流的垂直穿透能力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在气膜孔下游,二次流能够更好地贴附壁面,气膜冷却效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而且随着突片堵塞比的提高,冷却效率的提高幅度越大,并且在高吹风比下的影响更为显著。

    • 涡流管结构参数对其性能的影响

      2006, 21(1):88-93.

      摘要 (1586) HTML (0) PDF 927.60 K (4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用实验方法研究了热端管管长、分离室直径、冷孔板孔径等主要结构参数对涡流管的制冷制热性能的影响。实验中以空气为介质分别对不同结构参数涡流管的性能进行了研究,得出了热端管管长、分离室直径以及冷孔板孔径等参数对涡流管制冷制热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增加热端管长度有利于涡流管的能量分离;在大冷流率下,大直径涡流管的制冷性能优于小直径涡流管;冷孔板孔径愈小,涡流管的制冷制热效应都愈好,在冷孔板孔径与热端管内径之比为50%时,取得最佳的制冷制热效应。

    • 阵风与叶栅干涉噪声的数值模拟

      2006, 21(1):94-99.

      摘要 (1657) HTML (0) PDF 634.17 K (4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计算气动声学方法求解二维线化欧拉方程对阵风与叶栅的干涉噪声进行了数值模拟。为减少频散和耗散误差,采用七点四阶频散相关保持有限差分格式进行空间离散;时间推进采用优化的4/6低频散低耗散龙格库塔法;在各边界处均选择或建立了适当的边界条件。首先通过模拟阵风在自由空间中的传播验证了无反射边界条件的可靠性;然后对阵风与平板叶栅的干涉问题进行了模拟,数值结果与精确解符合得很好;最后给出了阵风与NACA-0012翼型叶栅干涉的数值模拟结果,显示了数值求解方法的可行性。

    • 带周向槽机匣处理的压气机内部流动数值模拟与试验

      2006, 21(1):100-105.

      摘要 (1782) HTML (0) PDF 1.09 M (3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试验和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周向槽机匣处理对轴流压气机性能以及内部流场的影响。在单级轴流压气机试验台上对实壁机匣和周向槽机匣结构进行了详细的实验测试。同时,对每一种机匣结构的内部流场进行了全三维数值模拟,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符合良好,相比于实壁机匣,试验以及数值模拟结果均表明周向槽机匣处理结构能够扩大压气机的稳定工作裕度,而对效率的影响不大。对内部流场的详细分析表明周向槽处理机匣对叶顶间隙泄漏涡形成和发展的抑制是周向槽机匣处理扩稳的主要原因。

    • 二维叶栅气固耦合颤振分析

      2006, 21(1):106-111.

      摘要 (1653) HTML (0) PDF 355.51 K (3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引入叶片结构动力学方程,通过数值求解气动/结构耦合方程体系,研究了气固耦合条件下叶栅内的二维非定常粘性流动,并初步进行了叶栅的颤振分析。针对两种叶型分别计算了不同折合频率下的流场,通过比较振动叶栅相关参数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表明折合频率是决定叶片颤振与否的重要因素。

    • 移动壁对压气机叶栅间隙流动的影响

      2006, 21(1):112-118.

      摘要 (2037) HTML (0) PDF 1.35 M (3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分区网格处理方法并发展了基于分块结构的三维N-S方程流体求解器,用以模拟压气机间隙区域复杂的流动现象。以一压气机叶栅为研究对象,计算分析了端壁静止和端壁移动情况下叶栅内部的三维流场,并考虑了间隙大小的影响。通过详细分析叶栅通道内部及尾迹区域的流动并与已有的实验结果对比分析表明,程序较好地模拟出了移动壁效应对间隙区域二次流动形成和发展的影响。数值和实验结果均表明,端壁移动情况下间隙区域的二次流动特征是刮削泄漏涡的形成和发展。

    • 直升机用高转速、小流量轴流风扇设计

      2006, 21(1):119-124.

      摘要 (1831) HTML (0) PDF 1.04 M (4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小流量、高转速、小尺寸轴流风扇的设计是高性能直升机滑油冷却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针对直升机用轴流风扇的特点,进行了基本结构型式的分析和参数的优化计算;采用简化的三元流动设计理论得到叶轮叶片气动设计径向平衡方程式和求解约束条件,进而引入了控制涡设计理论进行风扇叶片造型,获得了优良的气动性能;采用“改进损失模型”的效率计算方法,为叶片气动方案的优化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应用于某型号直升机用滑油冷却轴流风扇的设计计算,所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 静止环形扩压叶栅激励下的耦合流动分析

      2006, 21(1):125-130.

      摘要 (1762) HTML (0) PDF 1.50 M (4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某静止环形叶栅的激励实验工作,相应的对扩压叶栅进行了不同气流攻角和激励频率的非定常粘性计算与流场分析。计算中,结合实验结果分析了在不同气流攻角下,激励频率对损失系数、负荷系数、功损比等性能的影响。计算结果揭示了在激励流动下流场的时空结构的变化是流场性能得到提升的根本原因。

    • 某离心叶轮改型气动设计

      2006, 21(1):131-136.

      摘要 (1457) HTML (0) PDF 916.16 K (4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某航空发动机离心压气机实施改型气动设计与数值模拟,以达到其“效率提高不低于2%”的性能指标。设计、计算结果表明:改型离心叶轮达到或超过了性能指标要求,可为类似的叶轮机改型气动设计提供借鉴。

    • 压气机转子三维流场计算中叶尖间隙网格的影响

      2006, 21(1):137-143.

      摘要 (1687) HTML (0) PDF 1.58 M (4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一带叶尖间隙的低速轴流压气机转子三维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与实验结果对比,分析了叶尖网格匹配、网格质量对压气机转子三维流场计算的影响,发现网格正交性和网格疏密过渡会影响二阶计算精度的收敛,研究还显示压升特性线不能准确的反映网格数目对计算结果的影响。

    • 汽轮机末级三维非定常流动数值模拟

      2006, 21(1):144-149.

      摘要 (1557) HTML (0) PDF 2.29 M (3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三维粘性非定常数值模拟方法,对某汽轮机设计状态末级非定常流动进行了模拟,并对设计状态下各因素引起末级动叶表面产生非定常力的大小和作用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本文中的汽轮机末级在设计条件下,上游静叶尾缘激波和位势场对下游转子的影响比尾迹作用的影响更大,静叶尾缘激波和位势场导致下游转子叶片表面非定常力大小呈周期性变化;此外上游静子尾迹以及动叶尾缘出口膨胀波等也是产生转子叶片表面非定常力的因素。

    • 冲角对压气机叶栅内二次涡的影响

      2006, 21(1):150-155.

      摘要 (1474) HTML (0) PDF 1.21 M (4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实验结果的基础上,通过数值模拟,并应用拓扑学原理和壁面流谱规律,分析了不同冲角下压气机叶栅内的二次涡的发展过程,给出了其拓扑结构。结果表明:随着冲角增加,叶栅吸力面的分离尺度增加,流动非定常性增强,并且分离形态由开式分离向闭式分离转化;而壁角涡对冲角变化不敏感。最后提出了新的压气机平面叶栅内的旋涡模型。

    • 利用Bezier样条曲线进行叶轮机可视化设计

      2006, 21(1):156-160.

      摘要 (1186) HTML (0) PDF 1.41 M (4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叶轮机的叶型设计最终将决定叶轮机的性能,进行可视化的叶型设计,有利于有针对性地直接实施叶型局部优化,提高优化效率。本文基于Bezier理论,利用OpenGL作为图形图像的开发工具,开发了一套对叶轮机二维叶型进行可视化设计的软件,经优化设计前后的数值模拟比较,修型后的叶栅总压损失系数明显下降。表明该软件可以直观有效地应用于叶轮机设计。

    • 带摩擦阻尼装置系统振动响应分析方法研究

      2006, 21(1):161-167.

      摘要 (1382) HTML (0) PDF 470.43 K (4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引入整体-局部一体化滑动模型,提出了带摩擦阻尼装置平板叶片的振动响应分析方法,通过与实验结果对比,验证了分析方法的有效性;定义了无量纲正压力,通过不同无量纲正压力下平板叶片的振动响应分析,获得了振动响应与无量纲正压力的关系曲线。计算结果表明:在局部滑动阶段摩擦阻尼对系统振动的抑制仍然有明显的效果,因此在摩擦阻尼减振分析中,引入局部滑动模型具有重要意义,并可通过无量纲正压力对阻尼器的参数进行优化,使系统在共振时的响应达到最小。

    • 凸肩结构对叶片的干摩擦减振研究——理论方法

      2006, 21(1):168-173.

      摘要 (1738) HTML (0) PDF 451.67 K (4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提出了一套求解带凸肩结构叶片非线性响应的时频转换方法。该方法应用数值轨迹跟踪法计算凸肩复杂接触面内的非线性摩擦力,并将其与频域内的谐波平衡法、动柔度法相结合求解带凸肩结构叶片的非线性响应,方法能够考虑叶片高阶振型以及响应高次谐波的影响,为带凸肩叶片的设计及故障诊断奠定了理论基础。

    • 凸肩结构对叶片的干摩擦减振研究——规律分析

      2006, 21(1):174-180.

      摘要 (1504) HTML (0) PDF 483.82 K (3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带凸肩的平板叶片,对凸肩阻尼结构的减振规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获得了凸肩接触面初始正压力、接触角度、接触刚度、摩擦系数等多种参数对叶片非线性响应的影响规律。此外,研究了某航空发动机带凸肩风扇叶片的振动响应,分析了凸肩结构对其一阶弯曲振型及某高阶振型的减振效果,确定了该叶片发生疲劳断裂的原因。本文工作对带凸肩结构叶片的设计、排故具有指导意义。

    • 高压高剪切率下润滑剂剪切弹性模量的确定

      2006, 21(1):181-185.

      摘要 (1541) HTML (0) PDF 1.34 M (3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自行研制的球盘式拖动力试验台上,测得了HKD-1型航空润滑油的拖动力;给出了高压高剪切率下滚子-润滑膜系统有效剪切弹性模量的计算公式;推导出了系统有效剪切弹性模量与润滑剂剪切弹性模量之间的关系式;以HKD-1型航空润滑油为例,计算了多种工况条件下系统有效剪切弹性模量及润滑剂本身的剪切弹性模量。结果表明:系统有效剪切弹性模量和润滑剂剪切弹性模量随压力的增大而增大,随入口油温和滚动速度的增大而减小;压力越大,入口油温和滚动速度越小,滚子的柔量对剪切变形的贡献越大。

    • 航空发动机外部管路多Agent协同设计系统框架

      2006, 21(1):186-189.

      摘要 (1436) HTML (0) PDF 603.18 K (4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分析航空发动机外部管路设计过程,建立支持外部管路设计的多Agent协同设计系统框架。该系统框架采用包含设计层、服务层和资源层的分层结构,每一层分别用不同类型的Agent完成其功能。然后讨论了在此框架下的管路设计流程。该系统框架不仅适用于航空发动机外部管路设计,对类似的复杂设计系统也提供有益的思路。

    • 涡轮典型部件冷热态尺寸换算方法

      2006, 21(1):190-194.

      摘要 (1426) HTML (0) PDF 1.37 M (4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涡轮叶尖间隙影响着发动机的性能,涡轮典型部件的冷热态尺寸换算是间隙设计的重要内容。介绍了应用优化设计将涡轮典型部件热态尺寸换算到冷态尺寸的方法,应用此方法对某型涡轮叶片进行分析,比较了优化算法与简化算法的结果,表明优化算法的结果是合理的,此方法是可行的。同时将其应用于某涡轮盘的冷、热态尺寸换算,从而成功地解决了涡轮典型部件冷、热态尺寸换算问题。

    • 传感器故障下的航空发动机机载自适应模型重构

      2006, 21(1):195-200.

      摘要 (1565) HTML (0) PDF 384.97 K (4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航空发动机测量参数偏离正常工作情况下的变化量,可以估计发动机的非额定工作状况,并以此对机载模型进行校正,使其与真实发动机工作状况保持一致。建立了包含发动机性能蜕化因素的状态变量模型并对其进行了增广,设计了卡尔曼滤波器,根据可测输出偏离量对发动机性能蜕化值进行了估计,并将性能蜕化值用于修正发动机不可测输出参数。考虑了当某一传感器发生故障后,利用一簇卡尔曼滤波器对发生故障的传感器进行诊断并隔离,并依据剩余非故障传感器的信息对自适应模型进行重构。仿真结果表明,重构的自适应模型能够满足精度及实时性要求。

    • 某型发动机防喘/消喘控制系统分析研究

      2006, 21(1):201-206.

      摘要 (1501) HTML (0) PDF 781.64 K (4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某型发动机研制过程中,防喘/消喘控制系统是其设计的薄弱环节及影响安全的关键之处。为解决这一问题,利用某型综合电子调节器及内外场专用设备对其防喘/消喘控制功能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分析。研究表明:发动机防喘判据应根据发动机高压压气机转速和发动机进口压力进行动态修正,同时,应对系统采取一定保护措施,以提高系统工作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 粗糙集与神经网络在航空发动机气路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2006, 21(1):207-212.

      摘要 (1580) HTML (0) PDF 693.67 K (4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提出了一种基于粗糙集理论和神经网络集成的发动机智能故障诊断方法,首先对测量数据进行离散处理,并运用粗糙集理论建立故障决策表,进而约简属性和提取规则,对航空发动机气路部件的几种典型故障进行隔离。然后建立神经网络故障诊断子系统,使用粗糙集处理后的数据计算出发动机气路相关部件的故障程度。最后,还验证了粗糙集神经网络故障诊断系统的抗噪性能。研究表明,该系统能够正确而且高效地诊断出发动机故障的严重程度,并具备良好的抑制噪声的能力。

    • 基于模糊补偿神经网络辨识器的发动机转速控制系统

      2006, 21(1):213-218.

      摘要 (1381) HTML (0) PDF 880.35 K (4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提出了一种带模糊补偿的神经网络辨识器,并应用在某型涡扇发动机转速控制系统中。一个动态神经网络用于被控装置的在线辨识,然后根据被控装置的输出和参考模型的响应迭代出控制信号,具有4条简单规则的模糊逻辑块用于提高整个系统的闭环特性。试验结果显示,对比传统的机械-液压式控制器和模拟式电子控制器,提出的控制策略具有更好的瞬变特性及抗干扰特性,同时提高了系统的过渡过程品质,保证了航空发动机对高性能指标和高控制精度的要求。

    • 关联维数和Kolm ogorov熵在航空发动机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2006, 21(1):219-224.

      摘要 (1411) HTML (0) PDF 1.64 M (4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总结了关联维数和Kolmogorov熵的计算方法,给出详细的计算步骤,并通过对某型发动机在不同状态下关联维数和Kolmogorov熵的计算和混沌特性分析,提出一种将关联维数和Kolmogorov熵结合使用的新的故障诊断手段。实验结果表明:由于不同故障的动力学产生机制不同,通常也具有不同的关联维数和Kol-mogorov熵,故关联维数和Kolmogorov熵可用于故障的特征提取。

当期目录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联系方式
  • 《航空动力学报》
  • 1986年创刊
  • 主办单位:
    中国航空学会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 联系方式:
    北京市昌平区沙河高教园南三街9号 《航空动力学报》编辑部
  • 邮编:102206
  • 电话:010-61716749
  • 电子邮箱:JAP@buaa.edu.cn
  • 网址:
    http://www.jasp.com.cn
  •  
  • 刊号:
    1000-8055
  • CN11-2297/V
    公开发行
  • 国内定价:60元/期
您是第位访问者
中文版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