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9年第24卷第3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首届试验仿真与数据挖掘测试与分析会议(624)
    • 微涡喷发动机主轴内冷通道传热数值研究

      2009, 24(3):477-482.

      摘要 (1186) HTML (0) PDF 1.10 M (4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推力为100 N,转速为1×105r/min的微型涡喷发动机BUAA100的特点进行了介绍,然后对该发动机的主轴内冷通道基于Navier-Stokes方程和能量方程建立了计算模型,采用迭代法解决了前螺母简易离心泵进口边界条件和通道下游边界流动、换热相互耦合的问题,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给出的主轴内冷通道、简易离心泵创新设计方案和数值研究方法,可供其它微发研究参考.

    • 多旋流器阵列贫油直喷燃烧室流场的数值模拟

      2009, 24(3):483-487.

      摘要 (1755) HTML (0) PDF 1.34 M (4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雷诺应力模型(RSM)对于同旋向多旋流器阵列贫油直喷(LDI)燃烧室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9个旋流器产生的回流区迅速变形衰减,在远离旋流器阵列的下游,形成了一个大的总体旋流.流场中存在的多个回流区及强湍流表明该燃烧室有潜力实现良好的燃烧性能.通过将RSM的模拟结果与激光多普勒测速仪(LDV)测量值进行比较发现,RSM准确描述了绝大部分流动特性,较好地求解了回流区和高速度梯度问题.

    • 先进旋涡燃烧室流动与燃烧特性分析

      2009, 24(3):488-493.

      摘要 (1562) HTML (0) PDF 1.45 M (4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应用三维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应用先进旋涡燃烧室(AVC)概念设计的燃烧室流动和燃烧特性.研究结果表明:AVC的总压损失系数、燃烧效率、旋涡结构和燃烧稳定性以及污染物排放,受前后钝体形成的凹腔结构内的气流喷射位置、喷射角度和主气流当量比的影响,其中受凹腔结构内的气流喷射位置影响最大.

    • 非稳态流体网络方法在发动机空气冷却系统中的应用

      2009, 24(3):494-498.

      摘要 (1339) HTML (0) PDF 582.90 K (4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将流体网络法与非稳态模拟方法相结合应用到发动机空气冷却系统沿程温度、压力、流量的非稳态特性预测中.本方法将空气系统简化为节点和元件组成的网络,节点和元件处建立守恒方程,针对传统解法的计算稳定性问题引入了压力修正和积分方法相结合的求解方法.程序应用到可参考对照的模型中得到验证.验证后的程序被应用到发动机轴部冷却通道空气系统非稳态特性预测中.

    • 角度和孔间距对双向扩张型孔流量系数影响的实验

      2009, 24(3):499-506.

      摘要 (1646) HTML (0) PDF 2.01 M (5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研究非常规扩张孔的流动特性,测量了一排7个双向扩张孔的平均流量系数.气膜孔的前倾角为20°,45°和90°,径向角为0°,30°和65°,孔间距与孔径比为2,3和4.动量比变化范围为1到8.结果表明,径向角为0°的流量系数随前倾角的增加显著增加.前倾角为20°的流量系数随径向角的增加略有减小.前倾角为90°的流量系数随孔间距的增加而增加.

    • 气膜孔角度对导叶冷却效果影响的数值研究

      2009, 24(3):507-512.

      摘要 (1511) HTML (0) PDF 1.38 M (4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根据导向叶片的曲面结构,运用SST湍流模型,对涡轮叶栅通道内部的三维流场和圆形气膜孔叶片型面的冷却效果进行了数值模拟,在设计工况下,分析气膜孔倾角的改变对吸力面冷却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为:无论改变哪排气膜孔的倾角,前倾的冷却效果总是高于后倾;相比之下,第一排气膜孔的倾角发生变化后对冷却效果的影响最大.

    • 多孔纵向波纹表面气膜冷却效率实验研究

      2009, 24(3):513-518.

      摘要 (1641) HTML (0) PDF 1005.47 K (4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实验研究了开孔方式、主流雷诺数及平均吹风比等因素对某种多孔纵向波纹表面沿程气膜冷却效率的影响规律.实验参数变化范围:基于波长的主流雷诺数120 000~250 000,平均吹风比0.2~2.0.研究结果表明:平均吹风比是影响波纹结构沿程气膜冷却效率的主要因素,在较大的吹风比范围内各方案沿程气膜冷却效率呈波纹状变化趋势;从提高气膜冷却效率角度考虑,平均吹风比小于0.6时,波峰及波峰附近开孔方案较优,波谷及波谷下游附近开孔方案较差.

    • 涡轮叶片前缘气膜冷却数值模拟

      2009, 24(3):519-525.

      摘要 (1537) HTML (0) PDF 1.16 M (4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具有双排气膜孔的涡轮叶片前缘进行了气膜冷却数值模拟,在吹风比M为0.5,1.0的情况下得到了相邻两排孔的流场和气膜冷却效率的分布规律,并将计算结果与实验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①在不同的吹风比下,两排孔的冷气射流运动非常复杂,冷却效率沿流向的分布都是非线性的;在M为1.0时,25°的小角度喷射气膜冷却效果较好.②利用两层k-ε湍流模型比传统的k-ε湍流模型数值预测的精确度高,可较好地模拟叶片前缘的气膜冷却特性.

    • 过氧化氢溶液表面沸腾换热研究

      2009, 24(3):526-531.

      摘要 (1604) HTML (0) PDF 1.80 M (4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运用传热传质理论对过氧化氢溶液受热分解的表面沸腾换热过程进行分析,提出了换热系数的基本关系式.在5%~30%质量分数范围内的实验数据表明:表面换热系数随着热流密度、主体温度及溶液质量分数上升而增大;壁面温差存在极限值,其随着热流密度、质量分数和主体温度的上升而下降.

    • 指式密封泄漏特性的实验研究

      2009, 24(3):532-536.

      摘要 (1514) HTML (0) PDF 723.84 K (4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设计了三组不同间隙的实验件,研究了基本结构指式密封从初始使用到稳定后的泄漏特性.结果表明:指式密封在初始使用时泄漏量较大,而且迟滞较为明显;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密封性能趋于稳定,稳定后"指"之间的间隙对泄漏系数影响比较大;随着压差的增大,泄漏系数先是增加,后趋于定值;在实验转速范围内(<3 000 r/min),转子转速对指式密封泄漏系数影响不大;密封泄漏系数随密封层数的增加而减少.

    • 肋角度和出流孔位置对流动特性的影响

      2009, 24(3):537-541.

      摘要 (1785) HTML (0) PDF 828.79 K (4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带肋和双排出流孔通道,研究了肋角度和出流孔位置对流量系数分布和总压系数分布的影响.研究的肋角度为60°,90°和120°.出流孔分别位于相邻两肋之间距前肋1/4肋距、两肋中间、距后肋1/4肋距.研究表明:不同的肋角度和出流孔位置不改变流量系数和总压系数沿流向的分布规律;流量系数随肋角度增大而增大;60°和120°肋通道中总压系数绝对值接近且小于90°肋通道中的绝对值;两肋之间,出流孔位置靠近下游,将使流量系数增大,总压系数绝对值增大.

    • 动载作用下管内汽水两相流传热特性

      2009, 24(3):542-546.

      摘要 (1405) HTML (0) PDF 561.86 K (4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设计搭建了旋转平台,采用电加热的方法对过载状态下径向水平管内汽水两相流流动及传热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测试段为内径20 mm、长400 mm的有机玻璃圆管.通过调节转台转速来实现不同过载量,进而研究过载状态下汽水两相流传热机理.结果表明:随着过载的增大,管内两相流压力增大,流阻急剧增大,流量减小,空隙率减小,换热量减小,管外传热系数增大.

    • 燃用低热值燃料燃烧室试验

      2009, 24(3):547-551.

      摘要 (1507) HTML (0) PDF 802.12 K (4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采用低热值气体燃料燃烧的某型发动机燃烧室进行试验研究,并对该燃烧室进行改进设计.通过降低主燃区燃气速度和对燃料气进行预热以提高燃烧效率,通过对火焰筒头部及喷嘴进行改进以提高燃烧室出口温度,通过在火焰筒掺混段加掺混管来优化温度场.试验研究表明:改进后的燃烧室其燃烧效率和出口温度优于原型燃烧室.

    • >气动热力学与总体设计
    • 高超声速半球绕流流场电磁散射特性分析

      2009, 24(3):552-557.

      摘要 (1581) HTML (0) PDF 1.79 M (5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分析再入流场对飞行器再入通信及空间散射特性的影响,研究电磁波与再入等离子体作用机理.采用分段线性电流密度递归卷积时域有限差分方法计算导电金属半球高超声速绕流流场电磁散射特性,分析半球等离子体包覆绕流流场雷达散射截面(RCS)随入射电磁波频率、双站角、飞行马赫数和高度变化特性.计算表明,前向是全方位散射中RCS取得最大值的方向.马赫数Ma≤10时,马赫数及高度变化对半球高超声速绕流流场L,S波段后向RCS和双站RCS影响很小;在L,S波段,绕流流场及半球本体的后向和前向RCS差距较小.马赫数Ma=14,16时,过密等离子体鞘套的形成增大了本体投影面积,在L,S波段,绕流流场前向RCS比本体前向RCS大;绕流流场存在对半球本体双站散射特性影响很大.

    • 自耦合射流流动特性的PIV实验研究

      2009, 24(3):558-565.

      摘要 (1434) HTML (0) PDF 2.75 M (4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三维粒子图像测速仪(PIV)对具有相同出口面积的圆孔喷口和狭缝喷口自耦合射流激发器外部流场特征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狭缝喷口自耦合射流与圆孔喷口自耦合射流的形成过程相同,都经历了涡环产生、发展、破碎融合的周期性过程,在某个法向距离上形成较为稳定的连续性射流.时均流场分布表明狭缝喷口自耦合射流的流场型面较宽,扩展角度较大.狭缝短轴方向和圆孔水平方向上自耦合射流的时均速度曲线呈现规则的对称分布和速度自模的特征,而狭缝长轴方向自耦合射流在靠近喷口处的速度分布呈现马鞍状,这一特征随着法向距离增大而逐渐消失.

    • 合成射流激励器阵列对共轴射流掺混的影响

      2009, 24(3):566-572.

      摘要 (1519) HTML (0) PDF 1.37 M (4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分别对单列和多列合成射流激励器控制共轴射流掺混流场进行了详细的二维非定常数值模拟,通过对其温度场分布和掺混过程进行分析,探讨激励器阵列进行掺混控制的机理.在研究过程中,考虑了相邻合成射流的影响.结果表明,激励器的采用使得整个流场的非定常性增强、湍流度增大,从而增强了共轴射流及其与周围流体间的掺混;两列激励器较单列激励器相比,前者具有更强的控制能力,这主要是由于相邻合成射流比单个合成射流有着更显著作用力的缘故.

    • 弹用模块化Busemann进气道数值研究

      2009, 24(3):573-580.

      摘要 (1522) HTML (0) PDF 1.80 M (4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经过附面层修正后的模块化扇形流管流线追踪进气道进行了数值模拟,以截短角度和收缩比对这种进气道总体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主要得到以下结论:附面层修正能够大幅提高进气道的流量系数和流场均匀性;经附面层修正后的扇形流管流线追踪进气道有较好的性能,流量系数能达到0.9以上,在流管内没有大的分离区;进气道流量系数和压缩量随着截短角度的增大而增大,而收缩比越大,流量系数越小,压缩量越大;发动机推力与进气道流量系数有关,发动机推力和比冲基本上均随截短角度的增大而增大,而收缩比对它们的影响并不明显.

    • 磁控进气道二维性能计算

      2009, 24(3):581-587.

      摘要 (1383) HTML (0) PDF 974.81 K (4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超燃冲压发动机进气道通常都是针对某一特定的马赫数进行设计的,当飞行马赫数不在设计马赫数时发动机性能急剧降低,磁控进气道的应用很有可能解决这一技术难题.对磁控进气道内的流动情况进行了二维数值模拟.飞行马赫数大于设计马赫数时采用磁控进气道可以调整激波位置使激波回到设计点,并减小燃烧室入口处的马赫数.分析了霍尔效应对磁控进气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分段电极可以有效减小霍尔效应的不利影响.

    • 某涡轴发动机整机逼喘试验研究

      2009, 24(3):588-595.

      摘要 (1487) HTML (0) PDF 1.49 M (4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根据某型涡轴发动机研制的需要,在整机试验台进行了逼喘试验方法的探索,本文详述了发动机逼喘、试验方法设计、试验装置及试验过程,最后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利用该发动机上的飞机引气口接入高压气源的方法能够成功地进行该型发动机的整机逼喘试验,从而能够真实获得压气机装在整机上工作时的喘振边界线.

    • 利用等离子控制凸包流动分离的数值模拟

      2009, 24(3):596-601.

      摘要 (1441) HTML (0) PDF 1.61 M (4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等离子发生器简化模型求解电势方程,得到电场及等离子分布,并将电场对等离子的作用力耦合到流动方程中.结果表明,电场力在电极交接处附近诱导气体运动并产生"壁面射流"效应,增加低能流体动量,显著改善附面层内速度分布;与无等离子控制措施相比,分离点位置最大延迟约4%特征尺寸,再附点位置最大提前约12%特征尺寸,分离范围明显减小.此外,电压较大、电极与流体接触式布置均能提高等离子控制流动分离的能力.

    • 可视化航空发动机性能仿真模型

      2009, 24(3):602-607.

      摘要 (1360) HTML (0) PDF 1.07 M (5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介绍了一种图形化的发动机总体性能仿真模型.该模型可以通过模块化的图形方式,由用户选择发动机部件,自由灵活地组装任意合理结构形式的航空发动机,方便地进行航空发动机稳态与过渡态性能的计算.对该仿真模型的编程思想和编程方法做了具体介绍,并通过对具体发动机进行试计算证明通用模型计算逻辑的正确性以及可视化图形界面的实用性.

    • >叶轮机械
    • 尾流撞击效应对轴流压气机下游叶排涡面的影响

      2009, 24(3):608-614.

      摘要 (1417) HTML (0) PDF 979.81 K (4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某高负荷高压压气机末级,通过研究上游转子尾迹涡面周期性扫掠对下游静子涡面的影响,从涡面非定常作用的角度分析流场时空结构.结果表明,流场性能的改善与涡面时空结构相对应,尾迹涡面同分离涡面的相互作用可显著降低流动损失;与上游尾迹涡面发生耦合的是叶片尾缘旋涡交替脱落频率而非吸力面前缘分离涡不稳定频率.

    • 基于控制理论的压气机叶型数值优化方法

      2009, 24(3):615-625.

      摘要 (1439) HTML (0) PDF 1.37 M (4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将基于控制理论的气动优化方法应用于轴流压气机叶型设计.以Euler方程作为流动控制方程,具体推导得出了其相应的伴随方程,分析了边界条件,并给出求解方法.以给定压力分布作为目标函数,将参数化叶型作为设计变量,在求得目标函数对设计变量的梯度信息后,结合BFGS优化算法得到优化方向,更新设计变量完成叶型的优化设计.通过三个算例验证了该叶型优化设计方法的有效性.

    • 某复合掠形风扇设计与内外函数值模拟研究

      2009, 24(3):626-633.

      摘要 (1440) HTML (0) PDF 1.20 M (4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任意中弧线叶片造型程序,将某单级跨声、常规设计的风扇改进为复合掠形设计.在改进设计过程中,通过调整风扇关键设计参数的分布,从设计上降低了激波及其关联的损失,克服了该风扇高相对马赫数与低损失、高效率的矛盾.内外函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设计转速的风扇效率略微降低,但起飞转速的风扇效率得到显著提高,并且有效地改善了风扇/增压级的内外函气动性能匹配.

    • 航空电子设备冷却轴流风扇优化设计

      2009, 24(3):634-642.

      摘要 (1495) HTML (0) PDF 1.72 M (4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风扇参数化设计和数值模拟程序,分析风扇各主要结构参数对其气动性能的影响,为进一步的优化设计提供了条件.采用并行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基于组合优化策略(正交实验设计、响应面模型、遗传算法和混合整型算法)以多工作点流量系数平均值最大为目标函数对风扇进行多参数结构优化.8025型轴流风扇的优化结果比初步设计方案的性能提高14.5%.

    • 总压畸变对风扇流场影响的全流道数值研究

      2009, 24(3):643-651.

      摘要 (1678) HTML (0) PDF 1.86 M (4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全流道非定常数值模拟方法对进口稳态总压畸变条件下跨声速风扇流场进行求解.详细分析了总压畸变造成风扇性能下降的原因.分析表明,周向不均匀流场使得动静叶进口气流角变得不均匀,从而使进口攻角发生很大变化;动叶在不同周向和径向位置流动状况完全不同;畸变区内静叶根部至中径附近存在大范围的分离区.

    • >大飞机动力
    • 气流激励下的叶片高周疲劳寿命研究的发展

      2009, 24(3):652-661.

      摘要 (1536) HTML (0) PDF 1.73 M (4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航空发动机中叶片振动引起的高循环疲劳失效是尤为突出的问题,对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叶片高周疲劳寿命的基本方法和研究进展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综述,总结了目前叶片高周疲劳寿命研究的方法和特点.指出开展叶片高周疲劳寿命预估方法研究的重要途径是完善叶片系统在尾流激励下的动力响应分析方法和将概率设计引进叶片高周疲劳寿命评估.而进行叶片系统的振动响应分析,依赖于轮盘-叶片一体的三维实体模型的精确建立和适合于工程应用的流固耦合求解技术的完善.

    • 一种基于模态减缩技术的整体叶盘结构失谐识别方法

      2009, 24(3):662-669.

      摘要 (1470) HTML (0) PDF 1.35 M (4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谐调叶盘有限元模型解析模态和真实失谐结构的测量模态作为基础信息,提出一种整体叶盘结构失谐识别方法.该方法基于经典模态减缩方法(SNM)降阶技术,降低了识别过程的计算花费以及对基础信息的要求;采用子矩阵型技术使得失谐参数定义更加的自由,并使得该方法具有模型修正的功能;利用最可能向量技术处理实验测量模态振型,可有效的限制测量噪声、非线性等因素对识别过程的影响.最后以一个真实叶盘结构的仿真分析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 用于篦齿封严装置的阻尼套筒减振性能研究

      2009, 24(3):670-676.

      摘要 (1484) HTML (0) PDF 1.88 M (4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篦齿封严装置减振的开口阻尼环设计方法的基础上,对比研究了阻尼套筒的设计方法.采用动柔度法求解了安装有阻尼套筒的篦齿封严装置的动力响应.分析了阻尼套筒结构尺寸(厚度、接触面积)和安装过盈量等参数对篦齿封严装置动力响应的影响规律;在篦齿封严装置和阻尼套筒的组合结构中,存在最佳的阻尼套筒结构参数,此时阻尼套筒减振效果最佳;对组合结构不同的周波型振动,阻尼套筒的减振效果不同.

    • >动力传输
    • 用球形滚刀滚切面齿轮的理论误差

      2009, 24(3):677-682.

      摘要 (1670) HTML (0) PDF 1.15 M (4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提出了利用现有球形滚刀与改造滚齿机加工面齿轮的方案.推导了球形滚刀基本蜗杆螺旋面方程,建立了滚切面齿轮的坐标系统.通过对成形误差曲面的研究发现用现有球形滚刀加工面齿轮的理论造形误差很小,且远小于插齿成形误差.轮齿接触分析表明滚切得到的面齿轮与标准圆柱齿轮啮合轨迹的位置及方向与理论啮合轨迹基本一致,而滚切得到的面齿轮副传动误差为有利的抛物线形.该文的研究为面齿轮的加工找到了新方法,并为球形滚刀开辟了新用途.

    • 非牛顿特性对重载点接触热弹流润滑的影响

      2009, 24(3):683-689.

      摘要 (2008) HTML (0) PDF 2.15 M (47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近似完全数值解法对HKD-1型航空润滑油进行了重载点接触热弹流分析,将两种不同流变模型下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并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重载情况下,润滑油的非牛顿特性较显著,非牛顿特性对于弹流润滑中润滑油的温度、剪应力和拖动力影响较大,对压力分布影响较小.采用牛顿模型计算误差非常大,采用Evans-Johnson模型计算精度较高.滑滚比增加,油膜温升增加显著,压力变化不大,只是二次压力峰的峰值有所减小.

    • 周期间歇卷吸条件下弹流油膜的实验

      2009, 24(3):690-697.

      摘要 (1334) HTML (0) PDF 1.26 M (4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应用光干涉方法对周期间歇卷吸条件下的弹流油膜进行了测量,结果显示了三种不同的局部油膜凹陷.第一种油膜凹陷产生于固体表面周期性的运动和停止,纯滚动的凹陷封油量大于纯滑动的封油量.第二种凹陷产生于启动过程的速度振荡瞬时峰值,该类局部凹陷以卷吸速度通过赫兹接触区.纯滑动条件下,界面滑移作用产生第三种凹陷,该凹陷位于入口附近,与表面速度和运动时间有关.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可由油膜的挤压效应,卷吸效应和界面滑移效应进行解释.

    • >火箭发动机
    • 液体火箭发动机自然循环预冷回路的数值研究

      2009, 24(3):698-704.

      摘要 (1700) HTML (0) PDF 1.42 M (4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低温液体火箭发动机预冷自然循环回路的流动与传热过程,建立了一维非稳态均相流数学模型,采用反环状流和弥散流两种流型描述膜态沸腾流型及传热特性.数值计算结果表明:自然循环预冷回路中推进剂流量的不稳定特性是由驱动力——循环回路释热量的不稳定性造成的;预冷过程约80%的管路壁面温度下降由膜态沸腾所引起;反环状流和弥散流膜态沸腾流型的引入,可较好解释回流管壁面温度在预冷过程中的逆向分布规律.

    • 固体火箭发动机排气羽流对微波衰减的计算方法

      2009, 24(3):705-710.

      摘要 (1783) HTML (0) PDF 1.87 M (4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了弱电离的羽流等离子体对平面正弦微波的衰减机理,应用羽流等离子体电磁场标准Maxwell方程,结合颗粒相产物充放电的Shukla方程,给出有效用于微波衰减的预估方法;编制了(Radio fre-quency attenuation calculation,简称RFAC)羽流场微波衰减计算软件;分析了羽流场各特性参数对复电导率及微波衰减常数的影响规律,并结合ThermoCalc推进剂热力学评估系统计算了两种不同推进剂配方下,喷管出口羽流场对微波制导信号的衰减,计算结果与文献中的实验结果符合较好.

    • 固体燃料冲压发动机旋流冷流流场数值模拟

      2009, 24(3):711-716.

      摘要 (1511) HTML (0) PDF 1.17 M (4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研究固体燃料冲压发动机(SFRJ)旋流流场特性,设计了一种轴向斜孔式旋流器,推导出旋流数计算式.使用数值模拟的方法计算了不同斜孔角与不同背压下的燃烧室旋流冷流流场,研究了旋流数、旋流流场结构以及总压损失等内容.旋流器出口旋流数的理论计算值与数值计算值相比差别较小,可以满足工程需要.可通过改变斜孔角度、背压等参数改变燃烧室入口旋流数,燃烧室内中心回流区与突扩台阶回流区的总压损失最大.

当期目录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联系方式
  • 《航空动力学报》
  • 1986年创刊
  • 主办单位:
    中国航空学会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 联系方式:
    北京市昌平区沙河高教园南三街9号 《航空动力学报》编辑部
  • 邮编:102206
  • 电话:010-61716749
  • 电子邮箱:JAP@buaa.edu.cn
  • 网址:
    http://www.jasp.com.cn
  •  
  • 刊号:
    1000-8055
  • CN11-2297/V
    公开发行
  • 国内定价:60元/期
您是第位访问者
中文版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