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年第25卷第2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首届试验仿真与数据挖掘测试与分析会议(624)
    • 尾缘凹扇及综合修形对波瓣混合器性能影响

      2010, 25(2):243-250.

      摘要 (1511) HTML (0) PDF 1.14 M (4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建立了某实用的尾缘凹扇和综合修形波瓣混合器流场数值计算模型,通过三维数值模拟研究,得到了尾缘凹扇以及综合修形对波瓣混合器流场、热混合效率和总压恢复系数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凹扇修形热混合效率随切除大小的增大而减小,总压恢复系数随切除大小的增大而增加;在所研究的尾缘综合修形模型中,凹扇半切模型混合效率高,总压损失小,综合性能最好.

    • 预爆管爆震波衍射特性数值研究

      2010, 25(2):251-257.

      摘要 (1535) HTML (0) PDF 1.71 M (4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实现预爆管出口爆震波向主爆管的成功传播,针对预爆管出口不同几何形状,开展了数值模拟研究,获得了爆震波从预爆管向主爆管传播的衍射特性.研究表明:当预爆管出口为直喷管时,不能实现向预爆管出口截面上游传播的爆震燃烧;当预爆管出口扩张角为45°时,可以实现爆震波在主爆管内向衍射面上、下游传播,研究结果获得的爆震波衍射特性得到了试验验证.

    • 先进战斗机超声速巡航过程中的燃油温度变化特性分析

      2010, 25(2):258-263.

      摘要 (1734) HTML (0) PDF 680.59 K (4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战斗机广泛地使用燃油作为飞机发热部件的热沉,先进战斗机在综合热管理技术的发展基础上,更加充分有效地利用燃油来冷却.用热量平衡方法建立了燃油传热关系数学模型,分析了超声速巡航状态下油箱中的燃油温度随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战斗机在超声速飞行状况下,影响燃油温度的最主要因素是飞行马赫数和燃油的回流量.应用C软件通过计算仿真来求解油箱内燃油温度.

    • 微细丝上气泡射流间的相互作用特性

      2010, 25(2):264-269.

      摘要 (1306) HTML (0) PDF 1.32 M (3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实验考察微细加热丝上气泡射流间的相互作用现象,发现相邻气泡射流间的相互吸引现象,强相互作用时多股射流可以合并成一股射流.分析揭示出气泡射流间相互吸引的物理机制在于,气泡生长造成局部温度下降导致相邻气泡两侧的热毛细力不均衡,进而引起两个气泡射流间的相互吸引,而相邻气泡则有互相远离的趋势.利用数值模拟给出了气泡射流系统的温度场和流场,很好地验证气泡射流间相互吸引的物理机制.

    • 加力燃烧室流场形态与振荡燃烧数值模拟

      2010, 25(2):270-277.

      摘要 (1485) HTML (0) PDF 2.77 M (5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数值方法对发动机加力燃烧室内的流场形态和振荡燃烧进行模拟,获得流场平均参数及涡系结构,观察到燃烧室内火焰稳定器唇口附近剪切涡对选择模型的敏感性,发现火焰稳定器后的涡脱落和回流区的周期性变化是引起加力"蜂鸣"现象和振荡燃烧的重要因素,证明了Rayleigh准则在研究此类问题时的适用性.

    • 加力燃烧室热声振荡纵向传播特性及控制

      2010, 25(2):278-283.

      摘要 (1495) HTML (0) PDF 2.14 M (4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建立了管道声传播与不稳定热释放耦合的热声振荡理论模型,并用来对复杂的航空发动机加力燃烧室中的纵向传播的振荡特征频率及稳定性进行分析和预测.利用二维定常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模拟结果获得流动平均参数,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加力燃烧室内热释放位置、隔热屏穿孔率等结构的变化对热声振荡特性的影响,表明该模型能够方便地应用于对加力燃烧室热声振荡影响因素的研究并揭示某些控制规律.

    • 三维复杂表面水滴撞击特性计算

      2010, 25(2):284-290.

      摘要 (1650) HTML (0) PDF 1.70 M (3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预测多段翼和发动机进气道等三维复杂形状表面在结冰气象条件下的水滴撞击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欧拉两相流模型求解水滴收集系数的方法.空气相和水滴相认为是单相耦合的,空气流场由Euler或Navier-Stokes(N-S)方程独立求得.给出了一种水滴相撞击壁面边界条件的处理方法.为避免因局部水滴容积分数异常而导致计算发散,提出了一种自适应的数值扩散模型以增加高阶计算的稳定性.验证计算了圆柱、MS(1)-0317翼型、球面等典型二三维物面的收集系数,并计算了水滴直径呈某种分布时的情形.与公开发表的试验数据对比表明,计算方法准确有效,能很好的应用于三维复杂表面的水滴撞击特性预测.

    • 利用横向槽改善气膜冷却效率的实验

      2010, 25(2):291-294.

      摘要 (1583) HTML (0) PDF 523.61 K (4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获得横向槽对气膜冷却效率的影响规律,分别对气膜孔出口全开槽、上游开槽和不开槽三种气膜冷却结构形式的平板实验模型进行了实验研究,获得了带横向槽气膜冷却结构的冷却效率随吹风比的变化规律和开槽形式对冷却效率的影响规律,以揭示横向槽改善气膜冷却效率的机理.研究表明:在横向槽的作用下,冷却射流向主流的垂直扩散受到抑制,二次流在流出横向槽后能更好的贴覆绝热壁面,提高了气膜冷却效率,并且在气膜孔出口处开槽,对提高气膜孔下游的平均冷却效率有较大的作用,上游开槽结构的下游平均冷却效率高于全开槽和不开槽结构的平均冷却效率.

    • 加速度环境下涡旋微槽传热特性实验

      2010, 25(2):295-301.

      摘要 (1393) HTML (0) PDF 1.71 M (3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矩形截面涡旋微槽试件在过载加速度环境下的传热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所用工质为体积分数为30%的乙二醇水溶液,并由离心式恒加速度试验机为试件提供离心力来模拟所需的过载加速度环境.通过实验对不同工质流量、不同加热功率下的涡旋微槽在不同加速度条件下的传热性能进行了考察,分析了加速度环境对其传热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加速度方向对其传热特性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且Dean数越大,涡旋微槽适应过载加速度对其传热特性的影响的能力则越强.

    • 曲面红外测温方向性误差分析与修正方法

      2010, 25(2):302-307.

      摘要 (1554) HTML (0) PDF 892.20 K (5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实验验证与理论分析,探讨了曲面特征的红外辐射测温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曲面红外辐射测温在本质上与平面辐射测温相同,满足同一数学表达式;出现曲面红外测温失真的根本原因是被测表面等效面出现了不满足表面漫射条件假设的状况,这主要是由被测表面法向与测量方向夹角过大导致的;通过测量当地表面发射率可以校正因等效面不满足漫射条件假设造成的红外测温结果失真.

    • 复合角对涡轮叶片旋转气膜冷却效果的影响

      2010, 25(2):308-313.

      摘要 (1381) HTML (0) PDF 1.45 M (4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某小型燃气轮机设计工况下的涡轮动叶,采用标准k-ε湍流模型,数值模拟了复合角气膜孔对冷却效果的影响.主流雷诺数为670 000,比较了吹风比分别为0.5,1.0,1.5和2.0时,采用60°,30,°0°,-30°和-60°复合角气膜孔的气膜流动情况和冷却效果.结果表明:在旋转状态下,压力面上复合角可以有效地提高气膜冷却效果,受哥氏力的影响,朝向低半径的复合角的气膜冷却效果要好于朝向高半径;吸力面上复合角对气膜冷却效果的影响不大.

    • 过渡态工况下环形燃烧室热态三维数值模拟

      2010, 25(2):314-319.

      摘要 (1452) HTML (0) PDF 977.96 K (37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商用软件对环形燃烧室从慢车到最大状态的过渡态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并通过与传统的工程计算方法(利用稳态计算来近似过渡态计算)得到的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研究了过渡态过程对燃烧室温度场的影响,结果表明:①过渡态计算与对应工况点的单点稳态计算存在一定的差别,主要表现在稳态计算的出口温度比过渡态计算的整体偏高;②时间步长是影响过渡态计算的关键因素,较小的时间步长能够使不同时刻流场参数之间的相互联系更加紧密,计算结果也就更接近于过渡态的真实过程;③过渡态计算中出口平均温度相对于油气比的变化在时间上具有一定的滞后性.

    • 通道参数对再生冷却通道流动换热的影响

      2010, 25(2):320-325.

      摘要 (1654) HTML (0) PDF 1.32 M (4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应用RSM模型对冷却通道的流动与换热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冷却剂为气氢,考虑其物性随温度和压力的变化.所得结果表明:增加壁面粗糙度使冷却剂换热强化,但会增加流阻损失;在突扩突缩区域会出现旋涡,旋涡使局部流阻损失加大且使湍流加强,壁温在旋涡出现处降低;冷却通道内的流动发展不受入口湍流强度的影响;冷却剂离心力引发径向平面内的二次流动,二次流引起的冷却剂质量重新分布使传热在凹曲率段强化,凸曲率段恶化.

    • 活性粒子对H2/Air混合物燃烧的影响

      2010, 25(2):326-330.

      摘要 (1824) HTML (0) PDF 851.77 K (4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建立H2/Air混合物燃烧的化学动力学模型,计算与分析了在非平衡等离子体条件下,气体放电产生的活性粒子(O,H)和活性基(OH)在不同当量比下对参与燃烧的组分以及温度和压力的影响,为航空发动机燃烧室等离子体助燃(PAC)实验研究和实际应用提供理论依据.计算结果表明等离子体助燃可以提高反应效率、燃烧温度和火焰传播速率,减少燃烧上升时间,强烈影响H2/Air混合物燃烧.

    • 超临界压力下航空煤油RP-3焓值的测量及换热研究

      2010, 25(2):331-335.

      摘要 (1941) HTML (0) PDF 717.76 K (4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能量守恒原理提出了一种超临界压力下中国3号喷气燃料RP-3焓值的测量方法,同时对不同超临界压力下RP-3在323~843 K内的焓值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当燃油温度低于其临界温度时,不同超临界压力下燃油的焓值几乎是一样的,当温度高于临界温度后,不同压力下RP-3焓值之间的差异随着压力的升高而缩小.另外,根据焓值曲线计算出的燃油温度及吸热量与先前已做的其他流动与换热实验中的测量数据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该焓值是准确可靠的,满足未来航空发动机内空油换热器的设计要求.最后,研究了热流密度对超临界煤油换热的影响,结果显示当燃油对比温度小于1.179(760 K)时,Nu数随着热流密度的增加而增加.

    • 具有发散冷却功能的曲面结构边界层特性实验和数值研究

      2010, 25(2):336-342.

      摘要 (1579) HTML (0) PDF 1.50 M (3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用实验测量和理论计算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具有发散冷却功能的曲面结构边界层流动和换热特性.半球形实验件由高温合金钢粉末烧结的多孔材料制成,孔隙率和特征尺寸分别为0.37和20μm.实验件外部的热流温度及速度由热风洞的控制系统给定,内部的冷气流量由数字式质量流量控制器给定,外表面温度由NEC TH5104远红外热像系统测量.利用FLUENT软件中的二维、稳态、局部热平衡模型,对实验件进行发散冷却特性数值模拟,并通过与实验数据的比较,验证数学模型和数值方法.

    • 高超声速飞行器瞬态热试验

      2010, 25(2):343-347.

      摘要 (1577) HTML (0) PDF 991.88 K (4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进行高超声速飞行器热防护系统的初步设计和数值计算的验证,设计开发了高超声速飞行器瞬态气动加热地面试验系统及其控制软件.试验系统能够根据飞行器的飞行轨迹和外形参数加载瞬态热流,实时测出结构表面的热流值和温度,得到飞行器的表面试验热流曲线和温度曲线.试验系统采用真空舱模拟飞行环境,并为此设计了冷却床,在真空环境下能比较真实的模拟热防护系统的下表面热环境,使瞬态热试验的原理更加合理,精度进一步提高.

    • >气动热力学与总体设计
    • 直升机近地飞行时的配平和机动操纵分析

      2010, 25(2):348-353.

      摘要 (1199) HTML (0) PDF 1.07 M (4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单旋翼带涵道尾桨直升机的非线性全量飞行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求解配平和机动操纵问题的一种混合算法,研究了地面效应对配平和机动操纵的影响.以某直升机为算例,在近地飞行和考虑不同速度与高度时,分别进行了直升机稳定飞行时的配平计算,然后以侧向紧急转弯机动为例,对机动操纵规律的问题进行了计算分析,计算结果与地面效应的理论相符合,机动过载和操纵变化规律可以为飞行试验提供借鉴.所建立的理论方法可以为直升机近地飞行时的动力学和控制分析提供参考.

    • 天窗对轿车内部流场及气动噪声的影响

      2010, 25(2):354-358.

      摘要 (1487) HTML (0) PDF 1.23 M (3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应用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FLUENT的大涡模拟方法,对带天窗简化Golf 1.6轿车内部流场及驾驶员左耳附近接收点处气动噪声进行了数值计算与分析.得到不同天窗形式下轿车内部驾驶员对称面上的速度矢量场、压力场分布情况以及接收点处声压级频域图.分析得出随着天窗后移及加宽,接收点处声压级逐渐减小,且综合考虑速度分布,工况1位置与尺寸较合理.

    • 基于Khokhlov-Zabolotskaya-Kuznetsov方程的声爆频域预测法

      2010, 25(2):359-365.

      摘要 (1940) HTML (0) PDF 2.40 M (4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建立了一种快速预测声爆传播特性的频域方法,基于传统Khokhlov-Zabolotskaya-Kuznetsov(KZK)方程,描述声爆沿激波波阵面法线方向的传播.为了验证模型正确性,以NASA TD N-161中试件C为对象,首先基于不同网格,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得到超声速流场;将CFD结果作傅里叶变换后代入模型方程,快速求解声爆传播特性.预测结果与NASA实验结果符合很好,研究表明:预测方法能够捕捉声爆的非线性传播,声衍射项使得声场在远场趋于轴对称分布,远距离传播后声能量集中于低频分量.

    • 脉冲爆震发动机喷管性能数值分析

      2010, 25(2):366-372.

      摘要 (1498) HTML (0) PDF 1.66 M (4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详细的化学反应机理,对脉冲爆震发动机的不同结构喷管进行了二维轴对称单循环数值模拟.分析了爆震波在爆震室内的传播过程以及传出后的流场情况,模拟所得的爆震波参数与STANJAN值较为一致.对4种单喷管和4种组合喷管的性能模拟结果表明:扩张喷管可以产生最大的瞬时推力峰值和比冲;带引射的组合喷管产生的平均推力比单喷管产生的平均推力要大.最后对非稳态引射过程进行了分析,为提高脉冲爆震发动机的性能提供参考.

    • 超声速空气介质自由扩散混合流涡的演化

      2010, 25(2):373-378.

      摘要 (1474) HTML (0) PDF 692.67 K (4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不同谐波扰动促发方式下,观察二维超声速空气/空气自由扩散混合流中涡的形成及演化.考虑含空气组分扩散效应的可压缩Navier-Stokes方程,对流项采用3阶迎风紧致格式离散,输运项采用6阶对称紧致格式离散,非定常时间推进采用3阶紧致存储显式Runge-Kutta方法.在无相差情形下,获得了大尺度基频涡结构的饱和、一次对并、二次对并、三涡对并等现象.在Mac=0.3低对流Mach数下,基频涡较饱满,但流向尺度较小.受空气真实气体特性影响,在Mac=0.8高对流Mach数下未发现涡/小激波结构.

    • 航空二冲程活塞发动机与定距螺旋桨的匹配研究

      2010, 25(2):379-383.

      摘要 (1503) HTML (0) PDF 563.63 K (5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长航时无人机的工作特点为基础,结合二冲程发动机的功率输出特性和定距螺旋桨的功率吸收特性,以及发动机的外特性曲线和螺旋桨的推进特性曲线,得出了在地面飞行状态下二冲程活塞发动机匹配定距螺旋桨所采用的方法,并通过为某型二冲程发动机匹配最优定距螺旋桨的试验,证明了该方法可以应用于在地面及低空状态下,为已知发动机匹配合适的定距螺旋桨.

    • >大飞机动力
    • 正态分布定时无失效数据可靠性分析方法

      2010, 25(2):384-387.

      摘要 (1561) HTML (0) PDF 1.47 M (4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定时无失效是指产品试验到预定的时间未发生失效的情况,定时无失效数据的处理是当前工程中亟需解决的问题.为此,提出一种正态分布定时无失效数据可靠性分析方法,该方法能够根据定时无失效数据对产品进行高置信水平的可靠性评定.分别针对标准差或标准差上限已知的情况进行了详细讨论,给出了可靠度和使用寿命的单侧置信下限.并结合某型号卫星推力器脉冲点火试验得到的定时无失效数据,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本方法既可以充分利用定时无失效数据,又能最大化发挥对数正态分布置信下限较高的优点,且计算简单,便于工程应用.

    • 火焰筒局部蠕变屈曲分析方法

      2010, 25(2):388-395.

      摘要 (1429) HTML (0) PDF 2.55 M (4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准确考虑火焰筒温度场和应力场的"局部"特性,提出"局部蠕变屈曲"概念,并给出一套局部蠕变屈曲分析方法.基于Hoff理论建立蠕变屈曲理论模型,结合理论和试验数据验证有限元方法处理蠕变屈曲问题的可行性.考虑蠕变屈曲失稳要素,结合静力结果确定蠕变屈曲危险部位,将子模型技术引入非线性/热弹塑性/蠕变有限元程序中,结合曲率极大点判据,确定危险部位蠕变屈曲临界时间.方法将改善传统方法中的平均温度、平均压应力和平面应变假设,提高了计算精度.

    • 风扇机匣的减振优化设计

      2010, 25(2):396-401.

      摘要 (1504) HTML (0) PDF 1.27 M (4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涡扇发动机风扇叶片的强大尾迹容易激起风扇机匣的高频行波共振.针对某涡扇发动机风扇机匣曾出现的振动过大的现象,分析了引起的原因,研究了减振措施,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减小振动为主要目的风扇机匣结构优化设计方法.机匣优化前后的整机试验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是非常有效的.

    • 某型飞机铝合金LY11螺旋桨腐蚀损伤试验

      2010, 25(2):402-406.

      摘要 (1522) HTML (0) PDF 920.81 K (45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疲劳试验机及电磁激振试验台上,对不同腐蚀情况的某型飞机螺旋桨桨叶模拟试件进行试验,分别得到了腐蚀损伤面积比随低周循环数N的变化规律,振动频率随损伤深度比、损伤长度比及损伤面积比的变化规律.试验表明,在载荷、温度相同条件下,材料性能、喷丸强化措施和使用环境是影响螺旋桨腐蚀损伤的重要因素;腐蚀损伤的面积比、腐蚀深度比对螺旋桨桨叶振动频率影响较大并获得最大深度比为0.14,模拟试件损伤深度最大允许值为0.7 mm,损伤面积比为0.015,损伤面积最大允许值为3.006 mm2.

    • 榫连结构接触面几何构形对接触区应力分布的影响

      2010, 25(2):407-411.

      摘要 (1916) HTML (0) PDF 943.33 K (3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研究并降低传统榫连结构接触区边缘的高应力梯度,对几种典型接触形式展开了有限元分析,计算结果表明不同接触形式将导致不同的接触应力分布;针对某单齿燕尾形榫连结构,建立了一系列不同网格密度的有限元模型计算分析接触区的应力集中程度,并以此提高接触应力的求解精度;并进一步改进了接触面的几何形式,分析表明二维条件下圆弧/直线的接触形式改善了传统平面/平面接触的应力集中,圆弧/圆弧的接触形式将使接触应力进一步降低.

    • 叶间相位角对叶片颤振的影响

      2010, 25(2):412-416.

      摘要 (1756) HTML (0) PDF 1002.53 K (45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发展了一种基于能量法并计及叶间相位角(IBPA)影响的数值计算方法.建立了全环振荡叶栅模型,将每一个扇区分为叶片表面附近的可动域及其外围的固定域,采用有限元形函数将计算结构动力学(CSD)网格点位移的传递到计算流体动力学(CFD)的耦合面网格点上,求解了全环振荡叶栅由k湍流模型封闭的Reynolds平均Navier-Stokes(RANS)方程.以NASA 67转子叶片为例,在设计转速下,基于能量法分析了叶间相位角对叶片颤振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叶间相位角对叶片颤振有显著影响.

    • >叶轮机械
    • 五孔探针的神经网络处理方法

      2010, 25(2):417-423.

      摘要 (1593) HTML (0) PDF 1.58 M (4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于五孔探针的数据处理方法就行了详细的研究,发展了一种人工神经网络的数据处理方法,并将其与三维线性插值法进行了全面的对比,证明了所发展的神经网络法的精度更高,可靠性更好,而且经过简单改动就可以应用在其他多孔探针上.

    • 高负荷低压风扇三维气动设计与损失分析

      2010, 25(2):424-433.

      摘要 (1494) HTML (0) PDF 1.65 M (4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给定的限制条件下,通过从S2反问题计算出发,依靠在粗、细网格上求解三维黏性Navier-Stokes(N-S)方程的设计方法完成了某高负荷、跨声速低压风扇的气动设计.该设计方法抛弃了准三元设计对损失模型的依赖,较快的实现了跨声速风扇的气动设计.在设计结果的基础上,对风扇流场结构的分析表明,动叶顶部激波,以及激波、泄漏流和附面层的相互作用是风扇损失的主要来源.全三维的弯扭叶片设计实现了静叶的高亚声大折转角扩压流动.

    • 核心机驱动风扇级的气动设计特点分析

      2010, 25(2):434-442.

      摘要 (2118) HTML (0) PDF 1.70 M (47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某核心机驱动风扇级(core driven fan stage,简称CDFS)的气动方案为例,使用新版Denton程序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CDFS的内部流动特点和关键设计参数的影响,总结了CDFS气动设计上的特点和难点:①CDFS需要采用进口可调导叶实现工作模式的转换;②叶尖切线速度和气动负荷不匹配是CDFS难以获得高效率的主要原因;③进口可调导叶出口气流角分布和调节方式对CDFS的性能有重要影响;④CDFS转子气动设计的难点是控制单外涵模式下的激波损失;⑤CDFS静子气动设计的难点在于两种工作模式下其进口气流角的分布和幅值均发生了较大变化.

    • 风扇与轴流离心压气机一体化通流设计方法

      2010, 25(2):443-450.

      摘要 (1738) HTML (0) PDF 2.80 M (4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叶轮机设计的流线曲率法反问题中,统一了基于圆柱坐标系下流面角γ,λ的和流线准法线上流面角的两种叶片力分解方法,得到了适合于轴流、斜流和离心压气机的动量主控方程.提出一种双涵道叶轮机的一体化通流反问题方法,采用分流机匣变位或者涵道比变化这两种自动调整措施.将流线曲率法应用于双涵道叶轮机加以组合压气机的一体化通流设计.设计了某双涵道、双转子、轴流离心组合的压缩系统,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检验了可行性和适应性.讨论了轴向速度比的物理意义及在通道自动调整的轴流级通流设计中的应用,给出相应设计算例.

    • 非均匀有理B样条曲线及节点插入算法在透平叶片优化设计中的应用

      2010, 25(2):451-458.

      摘要 (1359) HTML (0) PDF 2.46 M (5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将非均匀有理B样条(NURBS)曲线及节点插入算法应用到透平叶栅的二维参数化造型,可以兼顾造型参数的实际物理意义和型线调节的灵活性;将控制点可调的NURBS曲线应用到三维叶片积叠线造型,能够构造任意形状的弯、扭、掠叶片.在此基础上搭建的透平叶片三维气动优化平台,将参数化造型、网格自动划分、流体计算并行求解集成在一起,应用实验设计和响应面分析方法进行多目标寻优.对某单级实验透平分别进行单排叶片和整级优化后,单排叶片总压损失降低了0.57%;单级绝热效率提高了0.8%.

    • 影响某双级跨声风扇流动稳定性的关键因素分析

      2010, 25(2):459-465.

      摘要 (1394) HTML (0) PDF 2.43 M (4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某双级跨声轴流风扇进行了全三维数值模拟,计算的总性能曲线和试验曲线得到了很好地吻合.通过对该风扇内部流场的详细分析,从叶顶分离、顶部间隙流导致的阻塞以及静叶端区的流动阻塞三个方面逐步排查了影响风扇流动稳定性的因素.最后得出静叶2叶根角区分离和叶中附面层分离形成的低能流体是影响该双级跨声风扇流动失稳的关键因素.

    • >自动控制
    • 航空燃油柱塞泵运动学参数计算的坐标法

      2010, 25(2):466-470.

      摘要 (1718) HTML (0) PDF 396.84 K (4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坐标法推导并给出了球面斜盘型柱塞泵位移、速度、加速度等运动学参数计算的一种新方法,并以某型号泵为应用对象,分别采用现有方法和所推出的坐标法进行仿真,结果表明:现有方法由于采用线性化处理,计算的位移和速度误差在0.4%以下、加速度最大误差为3.34%;与现有计算方法相比,坐标法从理论上保证了是一种精确的计算方法,且计算过程简单,可为该类柱塞泵运动学参数计算提供理论依据.

    • 基于直升机/发动机非线性综合仿真模型的增广LQR控制器设计

      2010, 25(2):471-476.

      摘要 (1655) HTML (0) PDF 806.57 K (5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构建了UH-60A直升机六自由度非定常、非线性气动力模型以及完整的直升机/涡轴发动机非线性综合仿真模型.使用增广LQR方法设计了直升机飞行控制器,包线内大量仿真结果及与H控制器效果的对比表明该控制器解耦性能、指令跟踪性能优越,鲁棒性强.此外,该控制器设计过程简单和调参方便.借助上述综合仿真模型研究了发动机闭环系统与直升机的功率匹配关系,数字仿真表明:发动机能够满足直升机机常规飞行任务下的功率需求,功率涡轮转速下垂量满足直升机飞行操纵品质规范(ADS-33E)的要求.

    • >火箭发动机
    • 结构参数对环簇式塞式喷管性能的影响

      2010, 25(2):477-482.

      摘要 (1560) HTML (0) PDF 1.22 M (4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研究环簇式塞式喷管设计中人为选择的结构参数对性能的影响,在单元间距与内喷管出口直径比、单元喷管数目、内喷管面积比分别相同的前提下,计算并比较了三种塞式喷管的推力效率.结果表明,高空下内喷管面积比30.2的8单元接触式的效率最高,而低空下内喷管面积比20.7的8单元间隔式的效率最高.因此在总面积比一定的情况下,若塞式喷管在中低空高度下工作,则单元内喷管面积比可取得小些,以保证中低空下的效率;反之,则单元内喷管面积比尽量取得大些.

当期目录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联系方式
  • 《航空动力学报》
  • 1986年创刊
  • 主办单位:
    中国航空学会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 联系方式:
    北京市昌平区沙河高教园南三街9号 《航空动力学报》编辑部
  • 邮编:102206
  • 电话:010-61716749
  • 电子邮箱:JAP@buaa.edu.cn
  • 网址:
    http://www.jasp.com.cn
  •  
  • 刊号:
    1000-8055
  • CN11-2297/V
    公开发行
  • 国内定价:60元/期
您是第位访问者
中文版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