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年第25卷第8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首届试验仿真与数据挖掘测试与分析会议(624)
    • 波瓣数对波瓣强迫混合排气系统性能影响

      2010, 25(8):1683-1689.

      摘要 (1554) HTML (0) PDF 2.38 M (4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建立了不同波瓣数的某涡扇发动机波瓣混合排气系统的几何模型和数值计算模型,通过三维数值模拟研究,得到了在波瓣强迫混合排气中不同波瓣数对波瓣混合器流场、热混合效率和总压恢复系数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波瓣数8~24范围内,在波瓣尾缘处,流向涡无量纲平均涡量随波瓣数的增加而增大;在混合排气系统出口截面处,热混合效率随波瓣数的增加而减小,总压恢复系数随波瓣数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

    • 超临界压力下航空煤油水平管内对流换热特性数值研究

      2010, 25(8):1690-1697.

      摘要 (1438) HTML (0) PDF 1.33 M (4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RNG(renormalization group)k-ε湍流模型和近壁区的Wolfstein一方程模型对超临界压力下大庆RP-3航空煤油在水平圆管内的流动和换热特性进行了数值研究.超临界压力下,由于航空煤油在拟临界点附近热物性的剧烈变化,浮升力将引起显著的二次流动.二次流动使得水平圆管的下表面湍流强度和对流换热增强,而上表面的湍流强度和对流换热减弱.最后分析了两种水平管内对流换热受浮升力影响判别标准在超临界流体中的适用性.

    • 几何参数对带射流收缩型通道换热特性影响的液晶瞬态实验

      2010, 25(8):1698-1704.

      摘要 (1505) HTML (0) PDF 956.21 K (4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窄带热色液晶全表面瞬态测温技术,对将涡轮发动机进气道支板的冲击腔进行放大和简化后所得的收缩型通道内表面开展冲击换热实验研究,具体考察了射流孔孔径、冲击距以及通道高度变化对努塞尔数分布及大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孔径和通道高度的增大、冲击距的减小均使通道内部换热得以加强,但在侧壁和前缘的努塞尔数分布变化及平均努塞尔数增幅不尽相同;并且通道内部换热受孔径影响最大,受通道高度的影响最小.

    • 类航天飞机前身结构与高超声速流场的耦合传热模拟分析

      2010, 25(8):1705-1710.

      摘要 (2106) HTML (0) PDF 864.44 K (4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开展了高超声速流场与结构温度场的耦合数值计算.流场部分求解了三维非定常全Navier-Stokes(N-S)方程,空间差分采用Harten-Yee的TVD(总变差衰减)格式,时间离散采用双时间步推进.固体结构传热部分求解了三维非稳态的热传导方程.通过流固交界面,流体从固体部分得到温度边界条件,固体从流体部分得到热流边界条件,从而实现流场和固体温度场的紧耦合计算.用绕无限长圆柱的气动加热计算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并对类航天飞机前身结构在气动加热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做了比较详细的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固体结构在遭遇到气动加热后的一段时间内,壁面温升对壁面热流的影响是很大的,由于一体化计算能很好的综合考虑热壁的影响,因此,开展一体化计算是很有必要的.

    • 小型毛细泵环(CPL)运行特性的实验分析

      2010, 25(8):1711-1716.

      摘要 (1717) HTML (0) PDF 888.61 K (5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小型化是毛细泵环适应微小型高功率密度电子设备散热需求的一个发展趋势.对一小型毛细泵环进行实验研究,重点考察了重力场中不同姿态对毛细泵环运行特性的影响以及毛细泵环在高热流密度工作时的控温特性.根据实验结果可得:该小型毛细泵环可实现不同姿态下的迅速起动,并在热载荷递增过程中表现出良好的控温性能,最大传热能力达50 W,最高热流密度达到12.5 W/cm2,能够满足高功率密度电子元器件冷却的需求;当热流密度较低时,该毛细泵环可实现精确控温;而当热流密度较高时,蒸发器壁面温度波动较大,无法实现精确控温.

    • 连续旋转爆轰发动机流场三维数值模拟

      2010, 25(8):1717-1722.

      摘要 (1582) HTML (0) PDF 760.95 K (4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连续旋转爆轰发动机(continuous rotating detonation engine,简称CRDE)流场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数值计算获得同轴圆管腔内CRDE的多个爆轰循环过程.依据计算获得流场,分析了可燃气入射、提前燃烧、爆轰波结构等实现连续爆轰的几个关键机理问题.通过多个算例对不同来流总压时的旋转爆轰的推进性能进行了比较与分析,最后计算获得基于燃料的比冲约为2 200 s,燃料流量随总压变化呈线性增长.

    • 往复式汽油直喷发动机燃油喷雾特性研究

      2010, 25(8):1723-1727.

      摘要 (1693) HTML (0) PDF 1.00 M (4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试验研究了高压燃油喷射系统和涡旋喷油器的喷雾特性,在不同喷射压力、背压压力和喷油持续期条件下,利用高速摄像机对喷入定体积容器的雾态燃油进行了喷雾贯穿距离、喷雾锥角、喷雾远端燃油发展速度和液滴特性等参数的测量.试验结果表明在低背压压力下,喷雾呈现出空锥、较大范围的分布形态,有利于实现燃油与空气的均质混合;然而在高背压条件下,喷雾呈现出紧凑密集的分布形态,有利于实现燃油与空气的分层混合.获得的贯穿距离经验公式与试验测量值在一定范围内是一致的.低背压条件下,涡旋形态出现在喷雾的远端,而在高背压条件下,涡旋形态出现在喷雾的中部.

    • 微小圆管内煤油流动研究

      2010, 25(8):1728-1732.

      摘要 (1672) HTML (0) PDF 578.65 K (4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实验研究了RP-3航空煤油在微小圆管内的流动情况.分别研究了内径为1.0,0.8 mm和0.5 mm的微小圆管中的流动压降和摩擦阻力系数.实验结果表明:摩擦阻力系数(层流损失系数)随雷诺数的增加而减小,而且微小圆管内的摩擦阻力系数比常规尺寸圆管中摩擦阻力系数小;微小圆管中从层流转变成湍流的临界雷诺数也远小于常规尺寸圆管中的临界雷诺数2 300.此外,进、出口压差随雷诺数的增大而增大;相同雷诺数、相同管长的情况下,管内径越大,进、出口压差越小;管内径越小,进、出口压差越大.

    • 环截面管中的爆燃转爆震实验

      2010, 25(8):1733-1737.

      摘要 (1648) HTML (0) PDF 722.45 K (45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实现在环截面爆震管封闭端同时点火,采用了先在预燃室中点火,再通过八路支管将火焰引入到爆震管封闭端,各个支管长度一样,因此可看成在环管封闭端多点同时点火.实验结果显示,在爆震管封闭端火焰汇聚形成激波点火,可在环管封闭端附近直接产生爆震波.在爆震管中安放扰流片时,流动阻力使爆震速度偏低,无扰流片时,爆震速度接近理论值.不加扰流片当量比在1.0左右,火焰速度会出现爆燃或爆震两种随机状态,当量比到1.1时可避免这种状况.

    • 逆压力梯度下几何参数对气膜冷却效率的影响

      2010, 25(8):1738-1745.

      摘要 (1352) HTML (0) PDF 1.38 M (4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放大模型在低速回流式风洞中进行了实验,研究了逆压力梯度下圆柱形孔、扇形孔和双向扩张形孔的气膜冷却效率,分析了孔间距、前倾角和径向角等几何参数对气膜冷却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扇形孔的气膜冷却效率最大,双向扩张形孔次之,圆柱形孔最小.孔间距越小,气膜冷却效率越大,且动量比越小,孔间距的影响越大.前倾角越小,气膜冷却效率越大,动量比越大,前倾角的影响越大.径向角的影响较复杂,小于30°且递增时,气膜冷却效率随动量比的增大而减小;大于30°时,气膜冷却效率随径向角的增大而减小.

    • 有去旋进气共转盘腔内流动换热数值模拟

      2010, 25(8):1746-1752.

      摘要 (1743) HTML (0) PDF 1.53 M (5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左边转盘高位带去旋孔且附有内隔片的共转盘腔内的流动和换热进行了数值模拟.揭示了去旋角、旋转雷诺数、去旋喷嘴进气无量纲流量系数等参数对共转盘腔内的流动结构、压力损失和换热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盘腔内的总压降随无量纲流量系数的增加呈"S"形变化趋势;旋转雷诺数和冷气无量纲流量系数的增大都能增强转盘表面的换热效果;与预旋转静盘腔相比,去旋进气共转盘腔能使出口气流温度更低,冷却效果更好.

    • 直通型篦齿封严特性的试验

      2010, 25(8):1753-1757.

      摘要 (1748) HTML (0) PDF 796.40 K (4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真实尺寸下直通型篦齿的封严特性进行了试验,考察了几何参数及转速对篦齿封严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在试验范围内,篦齿泄漏系数均随雷诺数的增加而增大;②泄漏系数随齿数的增加而降低;③同一雷诺数下,间隙较小时泄漏系数较大;④小间隙(s=0.4,0.5 mm)时,转速对泄漏系数的影响不大;间隙为s=0.6 mm时,转速影响泄漏系数的界限为2 000 r/min.

    • 纵向波纹隔热屏气膜孔流量系数的实验

      2010, 25(8):1758-1762.

      摘要 (1606) HTML (0) PDF 830.16 K (4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加力燃烧室离散孔纵向波纹板结构隔热屏,通过改变次流雷诺数(Rec=24×104~33×104)和出流比(S=0.02~0.07)得到了波纹板上不同开孔位置处气膜孔的流量系数.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开孔位置处流量系数有很大差异;同一开孔位置处,对于长径比远小于1(L/D≈0.17)的孔,气膜孔和次流通道的动量比对小孔流量系数有很大影响,尤其是在动量比较小的情况下;而在同一动量比下,单纯改变小孔雷诺数或次流通道雷诺数对流量系数影响不大.

    • >气动热力学与总体设计
    • 流场特性预测的两类高效方法

      2010, 25(8):1763-1767.

      摘要 (1543) HTML (0) PDF 2.09 M (4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多因素多水平试验设计方法建立数据库的基础上,提出了预测流场特性的两类高效方法:一类是响应面方法;一类是小波神经网络方法.典型算例表明,两类方法都可以高效率的获取流场特性参数,而且在预测的精度与计算的效率上,小波神经网络方法较响应面方法更具有优势.

    • 超声速平面剪切层多模态混合扰动数值分析

      2010, 25(8):1768-1775.

      摘要 (1501) HTML (0) PDF 1.60 M (39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Mac=1.2二维空间发展超声速平面自由剪切层进行扰动模态及流动结构数值分析.使用线性稳定理论和扰动直接数值模拟方法对超声速剪切层中不同流向站位的流动剖面进行扰动参数分析和局部扰动直接数值模拟,获得了剪切层不同站位处的扰动特性.通过特定单频扰动下的直接数值模拟,在剪切层的不同区域内,无相差地促发了慢模态、混合模态和快模态等多种声涡模态,得到了特定单频扰动促发的多模态无相差不稳定波.

    • 一种弹用涡喷发动机风车起动数值仿真方法

      2010, 25(8):1776-1782.

      摘要 (1641) HTML (0) PDF 837.65 K (4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弹用涡喷发动机风车起动过程进行仿真求解:点火前风车过程用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RBFN)建模,引入相关先验知识对网络输入变量加以变换,以满足小样本情况下网络建模;依据试验数据运用滑动最小二乘法(MLS)获得压气机特性;对于点火加速过程的动态模型,采用改进的粒子群优化(PSO)算法求解.解决了N-R(Newton-Raphson)法受初值影响不易收敛的问题.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吻合较好,可作为发动机起动过程性能分析和优化的理论依据.

    • 二元外压式进气道侧板对流场影响

      2010, 25(8):1783-1790.

      摘要 (1517) HTML (0) PDF 1.26 M (4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研究二元外压式进气道侧板对流场影响,采用FLUENT软件计算了有、无侧板两种方案进气道三维流场,通过对比可知安装侧板的进气道性能显著高于不安装侧板进气道性能.在此基础上,计算了有侧板进气道在来流马赫数为2.0~3.0之间的性能特性,与进气道二维流场计算结果相比,进气道三维流场中压缩气体越过侧板溢流使进气道性能下降.通过分析不同来流马赫数下溢流流动,得出了侧板溢流对进气道流场影响规律.

    • 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气动激励的动量特性

      2010, 25(8):1791-1798.

      摘要 (1672) HTML (0) PDF 1.72 M (4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诱导气流速度和体积力两个方面开展了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气动激励的动量特性研究,对不同激励参数下的诱导气流速度进行了测量与结果分析;通过对体积力的实验测量与理论计算,对比研究了体积力的变化规律与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等离子体气动激励可以增大气流速度,但随着气流速度的增大,等离子体气动激励的加速效果减弱;激励电压或激励频率增大,体积力均表现为线性增加,但激励电压增大时可以更好的增大体积力;与增大电极内间距相比,增大下层电极宽度可以产生更大的体积力.

    • 几何高度对RBCC发动机超声速侧压式进气道起动性能的影响

      2010, 25(8):1799-1804.

      摘要 (1578) HTML (0) PDF 1.56 M (4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两类典型的侧压式进气道在来流Ma=1.5~5.0范围内的起动性能开展数值模拟研究,研究了几何高度对进气道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不同高度的进气道起动过程所表现出来的流场特征差别较大,对于合适的高度,进气道未起动时的性能大为改善,起动过程的性能变化趋于平缓,起动马赫数较小(存在最小值),此时进气道具有较好的起动性能并能在来流马赫数小于自起动马赫数时较好工作.

    • 小型共轴式直升机旋翼桨叶铰链力矩研究

      2010, 25(8):1805-1810.

      摘要 (1906) HTML (0) PDF 665.72 K (4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工程实际出发,建立了共轴双旋翼直升机桨叶铰链力矩计算模型.引入Leishman-Beddoes指数函数的半经验公式,建立了二维翼型非定常气动模型;引入干扰因子到Pitt-Peters动态入流模型,建立了反映共轴双旋翼直升机上下旋翼气动干扰的诱导速度模型;从桨叶的挥舞动力学模型出发,利用四阶Runge-Kutta算法求解桨叶刚性挥舞角的数值解,并利用模态叠加法计算桨叶的挥舞向变形.最后,通过对在研共轴直升机的计算得知,上下旋翼桨叶铰链力矩虽然在分量上有所差异,但是总的铰链力矩基本相同;中高速飞行时,上下旋翼桨叶铰链力矩在下倾斜盘累积成为使下倾斜盘前倾的力矩.

    • 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射流控制反推模型数值模拟

      2010, 25(8):1811-1817.

      摘要 (1904) HTML (0) PDF 1.37 M (3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CFD(计算流体动力学)数值模拟技术,分别对两个不同涵道比涡扇发动机叶栅式射流控制反推模型进行计算,分析了反推力的产生及控制机理,并详细分析了二次流喷射压比、喷射位置、喷射角度及主流压比对流场结构和反推性能的影响.采用与反推力成正比的参数反推质量流量比来衡量反推性能的优劣,计算结果表明:二次流喷射压力、喷射位置和喷射角度是影响反推性能的重要参数,并且在一定的风扇涵道流前提下,存在最佳的二次流喷射位置、喷射角度和喷射压力;由于二次流引气量的限定,限制了二次流射入深度,因此射流控制反推技术不能用于超大涵道比发动机.

    • 双下侧布局带泄流腔二元进气道试验

      2010, 25(8):1818-1824.

      摘要 (1713) HTML (0) PDF 870.43 K (46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一种双下侧布局带泄流腔的二元进气道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时,来流速度范围Ma=2.0~3.5,姿态角范围为α=-4°~10°,β=0°~4°.试验获得了进气道的反压特性曲线、速度特性曲线、迎角特性曲线和侧滑角特性曲线.分析表明,随着来流速度和迎角的增加,进气道的流量系数先增加,在设计点达到最大,之后由于弹身头部激波的影响略有减小.侧滑时两侧进气道气流状态不同,工作范围由性能较低的迎风侧进气道来决定.另外,通过分析进气道的沿程静压分布曲线,说明泄流腔结构能使结尾激波停留在泄流腔边缘,扩大了进气道的工作范围.

    • >叶轮机械
    • 1+1/2对转涡轮非定常流动数值模拟

      2010, 25(8):1825-1835.

      摘要 (1453) HTML (0) PDF 2.95 M (3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掌握对转涡轮内部的复杂流动以改进航空燃气轮机的设计,利用数值模拟手段对所设计的1+1/2对转涡轮内部非定常流动进行了研究,将定常和非定常结果进行了详细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非定常结果与定常结果相比出功比减小,总效率约减小0.44%,流量基本不变,其中尾迹、激波、位势作用以及泄漏流等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影响非定常特性的主要因素.

    • 局部附面层吸除对高负荷扩压叶栅气动性能的影响

      2010, 25(8):1836-1841.

      摘要 (1928) HTML (0) PDF 1.01 M (4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实验研究了低速条件下局部附面层吸除对高负荷扩压叶栅气动性能的影响.采用五孔气动探针测量了叶栅出口截面气动参数,并对叶片表面静压进行了测量,详细分析了局部吸气方式、吸气量和吸气位置对叶栅出口截面总压损失和负荷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吸力面两端吸气和中间吸气方式均能够有效吸除叶栅流道内低能流体,增加叶栅的气动负荷,从而提高叶栅的气动性能;采用吸力面两端吸气对叶栅气动性能的改善要优于吸力面中间吸气;叶栅气动性能的改善主要在靠近叶展中部区域,而对角区核心区和端部区域的影响并不明显.

    • 动叶栅倒角对透平级气动性能的影响

      2010, 25(8):1842-1848.

      摘要 (1737) HTML (0) PDF 1.09 M (4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Aachen透平第一级动叶栅添加倒角结构,应用全三维黏性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级环境下动叶栅倒角对透平级性能和内部流场的影响.结果表明:过小的倒圆夹角会明显降低透平级效率,在叶栅加工中应给予足够重视;倒角结构降低了动叶根、顶处横向压差,气动负荷向动叶栅后半部分转移;动叶根部和顶部倒角对流场的影响主要分布于0%~55%和70%~100%叶高范围内,受倒角影响上、下通道涡向叶栅中部靠近,端壁处角涡强度增大,次流损失上升.

    • 自适应中心变异差分进化算法及其在涡轮叶型优化设计中的应用

      2010, 25(8):1849-1854.

      摘要 (1429) HTML (0) PDF 724.44 K (4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更好地求解多维复杂函数优化问题,提出了自适应中心变异差分进化算法(SCDE),并以低温火箭发动机多级氧涡轮叶片的高精度气动型面优化设计为例进行了验证.使用商业软件进行三维叶片几何造型和单通道流场分析,计算得到涡轮效率作为优化设计评价指标.最终得到了合理的优化结果,涡轮效率相比初始设计提高了5.25%.

    • >大飞机动力
    • 极少失效数据的可靠性评估和寿命预测

      2010, 25(8):1855-1859.

      摘要 (1573) HTML (0) PDF 352.19 K (4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高可靠性产品寿命试验中经常出现只有极少失效数据的情况,提出一种可靠性评估和寿命预测方法.在Weibull分布形状参数下限已知的情况下,给出使用寿命和可靠度的单侧置信下限,该方法具有能将所有失效数据和未失效寿命数据进行累加的优点.文中还建立不同状态之间不完全数据的损伤等效折算公式,实现不同状态之间不完全数据的整体推断,增大了信息量,提高了预测精度.本文方法易于计算,便于工程应用.

    • 航空发动机机匣包容性研究综述

      2010, 25(8):1860-1870.

      摘要 (1857) HTML (0) PDF 1.61 M (6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包容定义、机匣种类、设计概念和方法、试验验证、数值仿真、机匣和叶片破坏方式等方面,详细阐述航空发动机包容机匣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简述发展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对轻质高包容能力风扇机匣的需求,评述在役及在研大飞机发动机风扇机匣的设计方案,介绍国外从事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机匣包容能力研究的情况.并分别从结构改进、低成本复合材料风扇机匣制造技术、全复合材料机匣缠绕规律、耐高温复合材料机匣、叶片包容过程的多学科整机耦合响应分析、智能包容机匣等方面,简要论述我国高推质比发动机和大飞机发动机包容机匣的研制方向.

    • 一种镍基单晶和定向结晶合金的疲劳寿命模型

      2010, 25(8):1871-1875.

      摘要 (1826) HTML (0) PDF 1.59 M (4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镍基单晶和定向结晶合金的高温低循环疲劳/蠕变寿命预测问题,用晶向函数修正总应变范围以考虑疲劳寿命的各向异性,并综合考虑了最大应力、平均应力、应力范围以及峰值保持等载荷因素对寿命的贡献,在循环损伤累积思想的基础上发展了一种低循环疲劳/蠕变寿命预测方法.利用定向结晶合金DZ125、单晶合金DD3和DD6在不同温度、不同取样方向和不同保载形式作用下的试验结果,对方法进行了验证,预测与试验寿命相比基本落在2倍分散带内,表明该方法能更好地适应叶片材料各向异性与低循环疲劳/蠕变载荷的情况.

    • 涡轮榫头/榫槽的结构优化设计

      2010, 25(8):1876-1882.

      摘要 (1552) HTML (0) PDF 1.03 M (4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建立了一个涡轮榫头/榫槽的一体化结构设计优化系统.在此优化系统中,采用榫头/榫槽间隙配合的参数化建模方法.利用ANSYS对结构进行非线性接触分析,基于二次开发实现了目标函数以及其他相关结果的自动提取.采用多岛遗传及二次序列规划算法对优化空间进行寻优,在满足几何约束和强度约束的条件下,优化降低了最大拉应力值和当量应力值.实例分析结果表明,一体化优化设计使涡轮叶片、叶盘性能得到明显的提高,所建系统稳定、高效,具有应用于工程实践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 >动力传输
    • 轴承预紧力与系统固有频率关系的试验

      2010, 25(8):1883-1887.

      摘要 (1838) HTML (0) PDF 598.89 K (4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制了轴承预紧力测试装置,通过该试验装置对预紧力和系统固有频率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对轴承预紧力随系统固有频率变化的试验数据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该试验装置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轴承的预紧特性.固有频率随轴承预紧力的增大而增大,相同的预紧力下,系统固有频率随轴承支承跨距的增大而增大.拟合得到的预紧力-固有频率-支承跨距关系式精度较高.

    • 弧齿锥齿轮传动误差曲线优化的半变性法

      2010, 25(8):1888-1893.

      摘要 (1525) HTML (0) PDF 4.75 M (4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预置的传动误差曲线为目标,提出了弧齿锥齿轮传动误差曲线优化的半变性法.以局部综合原理为基础,先初步确定小轮加工参数并进行齿面接触分析(TCA),将结果曲线与预置曲线对比后,再微调切削速比和三阶变性系数以缩小两者之间的差距.采用半变性法对某航空弧齿锥齿轮副的传动误差曲线进行了优化,研究发现:切削速比与传动误差曲线开口大小有关,三阶变性系数与传动误差曲线整体歪斜程度有关.优化后的传动误差曲线与预置曲线吻合度较好,且接触印痕满足设计要求,证明了半变性法的有效性.

    • 倾转旋翼机传动系统动态效率研究

      2010, 25(8):1894-1899.

      摘要 (1665) HTML (0) PDF 954.25 K (4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根据倾转旋翼机发动机短舱内的传动系统结构,建立了其弯-扭耦合动力学模型和相应的动力学方程.求解动力学方程得到了三种飞行状态下的动态响应,根据动态响应计算了齿轮齿面上的动载荷和各部件的横向动载荷.基于动载荷,提出了齿面动态摩擦损失功率和轴承动态损失功率的计算方法,以及倾转旋翼机传动系统动态效率的计算方法.计算了在三种飞行状态下传动系统的动态效率,分析了三种飞行状态下参数对传动系统动态效率的影响,为高效率倾转旋翼机传动系统的设计奠定了基础.

    • 高转速下轴承腔内壁油膜流动建模

      2010, 25(8):1900-1905.

      摘要 (1838) HTML (0) PDF 2.06 M (4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结合国外已有试验工作,提出描述轴承腔壁面油膜运动的分析模型,并进行若干工况条件的影响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轴承腔中油膜流动具有累积特点,表现出在排出口之间油膜厚度逐渐增大;旋转件转速的增加减小了壁面油膜厚度,但却提高了油膜平均速度;随着入口滑油流量的增加,壁面油膜厚度和平均速度都随之增加.理论分析及其与试验工作的比较都表明,提出的基于试验研究预测轴承腔中油膜运动物理状态的方法,对于在有限试验条件下研究轴承腔中壁面油膜运动机理、继而开展轴承腔内传热分析和润滑分析,是有价值的技术途径.

    • >自动控制
    • 基于多目标进化算法的卫星机动路径规划

      2010, 25(8):1906-1912.

      摘要 (1513) HTML (0) PDF 785.26 K (4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建立了带挠性帆板卫星姿态控制问题的多目标优化模型,并基于一种多目标优化精英进化算法,规划卫星姿态机动的最优路径,以进一步提高卫星姿态控制系统的控制性能.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只需运行一次,便能够有效地规划出一组多样性较好的非支配路径解,供决策者在不同的工作目标下选择,有效地缓解了卫星快速性、姿态稳定度、卫星机动所激发的帆板低振动强度之间的矛盾.

    • 基于误差反馈控制的建立航空发动机自适应模型方法

      2010, 25(8):1913-1917.

      摘要 (1525) HTML (0) PDF 2.07 M (4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提出了基于误差反馈控制的建立航空发动机自适应模型方法.即以实际发动机的输出为参考指令,以航空发动机性能蜕化值为航空发动机模型的控制量,通过设计鲁棒性好且能消除稳态误差的增广线性二次型最优调节(ALQR)控制器以实现模型的输出自适应地无偏跟踪真实发动机的输出,利用ALQR的鲁棒性,使模型具有良好的自适应性.ALQR和发动机模型一起构成航空发动机自适应模型.最后通过稳态仿真和动态仿真表明该方法不仅可以实现自适应模型全包线跟踪稳态真实发动机,同时能实现动态跟踪真实发动机.

    • >火箭发动机
    • 气液同轴喷嘴缩进室动态特性均相流模型

      2010, 25(8):1918-1922.

      摘要 (1659) HTML (0) PDF 790.44 K (4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频率法对气液同轴喷嘴缩进室内气液两相流动态特性进行了分析.采用均相流模型,在把液相介质参数看作集中参数的条件下讨论了缩进室边界压降振荡对液相质量流量振荡的动态响应.通过对模型喷嘴算例编程进行计算,结果表明:随着扰动频率的增加,缩进室两端压降振荡的振幅增大,压降振荡与液体流量振荡之间的相位差也增大.较小长径比的缩进室以及较小的液体喷嘴质量流量、大气液比和高反压可以抑制缩进室边界压降振荡.

当期目录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联系方式
  • 《航空动力学报》
  • 1986年创刊
  • 主办单位:
    中国航空学会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 联系方式:
    北京市昌平区沙河高教园南三街9号 《航空动力学报》编辑部
  • 邮编:102206
  • 电话:010-61716749
  • 电子邮箱:JAP@buaa.edu.cn
  • 网址:
    http://www.jasp.com.cn
  •  
  • 刊号:
    1000-8055
  • CN11-2297/V
    公开发行
  • 国内定价:60元/期
您是第位访问者
中文版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