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第29卷第11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叶轮机械
    • 吸力面附面层抽吸在三维高负荷扩压叶栅中的作用机制

      2014, 29(11):2529-2536. DOI: 10.13224/j.cnki.jasp.2014.11.001

      摘要 (1681) HTML (0) PDF 969.80 K (12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某矩形高负荷扩压叶栅在不同弦向位置开设全叶高抽吸槽的5组方案进行了数值研究,分析了抽吸槽弦向位置等参数对抽吸量分布规律的影响;通过叶栅实验探究了局部展向抽吸方案的效果.数值仿真的计算域包含吸附叶片内部的真空腔,边界条件按照实验条件设置.研究发现:全叶高抽吸方案的抽吸量沿展向大致呈C型分布;叶高中部和端部的主要抽吸效果都体现在叶高中部流场,端部的抽吸量对叶栅角区的回流有一定的抑制效果.抽吸量沿展向的分布规律受叶栅流道和叶片内腔流场的共同作用,因此应根据三维高负荷扩压叶栅流场的具体特性对吸力面抽吸槽/孔进行细化设计.

    • 航空发动机滑片泵数值模拟

      2014, 29(11):2537-2542. DOI: 10.13224/j.cnki.jasp.2014.11.002

      摘要 (1649) HTML (0) PDF 966.73 K (12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Star-cd二次开发功能模拟了某一航空发动机滑片泵的内部流场,分析了计算中是否引入空化模型对计算结果的影响,以及滑片泵定子和滑片间隙大小对滑片泵性能的影响,预测了不同工况下,滑片泵内出现空化的位置和区域大小.计算结果表明:由于滑片泵叶片转动,从而引起空化区域范围的缩小和增大,泵油量也相应地增加和减小,使得滑片泵进口瞬时流量较为平稳,而出口瞬时流量有较大的脉动,进、出口周期平均流量与计算总平均流量的误差小于1.5%,计算总平均流量与该滑片泵样件的台架实验测试结果之间的误差小于3%;滑片泵转子叶片与定子壁面间隙增大,泄漏量增加,滑片泵的平均流量减小;间隙为0.07mm的滑片泵计算总平均流量相对于间隙为0.02mm的计算总平均流量减小3.1%.从计算结果可以推断,滑片泵的进口流道应与吸油腔正对,可以减少进口流道内空化区域和流动阻力.

    • 静子容腔泄漏对某压气机性能影响的数值研究

      2014, 29(11):2543-2549. DOI: 10.13224/j.cnki.jasp.2014.11.003

      摘要 (1382) HTML (0) PDF 1.06 M (11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全三维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压气机静子容腔泄漏流动对压气机性能以及流场的影响,研究表明静子容腔泄漏流动不仅导致压气机效率和压比降低,而且使得压气机提前失速,稳定裕度下降5.19%.详细流场分析显示静子容腔泄漏流动对上游叶片排流动影响较小,但对本级静子以及后面叶片排根部流场的影响明显,静子容腔泄漏流动还改变了压气机失速的原因:静子容腔泄漏流动导致第1级静子根部尾缘发生流动分离,使得第2级转子根部攻角过大,整个叶背发生流动分离,引起压气机提前失速.

    • 吸附式低反动度轴流压气机气动设计方法在多级轴流压气机中的应用

      2014, 29(11):2550-2560. DOI: 10.13224/j.cnki.jasp.2014.11.004

      摘要 (1061) HTML (0) PDF 959.75 K (11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随着对吸附式低反动度轴流压气机内部流动细节的逐步深入,进一步完善了多级吸附式低反动度轴流压气机气动设计思想,完成了3级吸附式低反动度轴流压气机气动设计.三维黏性的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在第1级动叶入口叶尖切线速度为370m/s的前提下,通过只在首级静叶和末级静叶中进行附面层抽吸,实现了总压比为6.1的3级吸附式低反动度轴流压气机气动设计.附面层总抽吸流量占入口流量的11.3%.在不考虑附面层抽吸对流动效率影响的前提下,3级效率达到88.1%.

    • 离心压气机导风轮叶顶端壁引气扩稳研究

      2014, 29(11):2561-2569. DOI: 10.13224/j.cnki.jasp.2014.11.005

      摘要 (1541) HTML (0) PDF 1.05 M (11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一台在导风轮叶顶设置有自循环机匣处理的离心压气机,借鉴其试验结果制定了3种引气位置A,B和C,并结合不同的引气量进行了端壁引气扩稳的数值研究.计算结果表明:引气位置和引气范围对扩稳效果有重要影响,引气位置C覆盖了整个叶尖回流区,引气面积最大,扩稳效果最好.随引气量的变化,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扩稳机理:小引气量可以吸除叶尖泄漏流,缓解通道阻塞,延缓端壁失速;过大的引气量则挤占有效流通面积,将通流区域压向轮毂侧,增加了叶轮的做功能力.兼顾压气机的效率考虑,小引气量具有优势,引气位置C用5%引气量可以获得19.6%的裕度提升.

    • 对转压气机非轴对称端壁造型优化设计

      2014, 29(11):2570-2578. DOI: 10.13224/j.cnki.jasp.2014.11.006

      摘要 (1707) HTML (0) PDF 1.29 M (11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索非轴对称端壁对对转压气机流场影响机理,采用端壁造型进一步提高对转压气机性能,以某对转压气机双排转子为研究对象,应用人工神经网络与遗传算法在整机环境下先后对转子1(R1)和转子2(R2)进行了非轴对称端壁造型优化,并对比分析了优化前后流场结构及性能.结果表明:在优化工况点,非轴对称端壁改变了各转子轮毂附近的静压分布,减小了周向静压梯度,降低了二次流强度;同时改变了各转子沿径向的通流能力,提高了各转子靠近尖部区域的效率;最终对转压气机整机效率上升了0.78%.

    • 一种多级轴流压气机不同工况叶尖间隙预估模型

      2014, 29(11):2579-2586. DOI: 10.13224/j.cnki.jasp.2014.11.007

      摘要 (1477) HTML (0) PDF 844.05 K (12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考虑热负荷以及机械负荷的影响,建立了一种多级轴流压气机不同工况叶尖间隙的预估模型.模型针对多级轴流压气机考虑了温度在径向和轴向的分布,保证了模型的准确性.通过与通用电气公司E3发动机试验结果的对比,计算模型预估叶尖间隙在第3,5,10级的相对误差分别为0.8%,5.6%,3.7%,显示该方法能很好地揭示叶尖间隙在不同工况下的变化规律.模型在叶尖间隙随轮盘内腔冷气流量的变化趋势上预估与试验是一致的,在第3,10级叶尖间隙预估值的相对误差分别为9.7%,6.7%.试验中使用主动控制技术,得到其所能达到的最大叶尖间隙关小量在第10级转子处为0.2032mm,而模型预估所得调节流量所能达到的最大叶尖间隙关小量在第10级转子处为0.14mm,显示模型较好地反映了主动叶尖间隙控制技术的效果.

    • 离心压气机进气流场研究及控制

      2014, 29(11):2587-2592. DOI: 10.13224/j.cnki.jasp.2014.11.008

      摘要 (1514) HTML (0) PDF 958.13 K (12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某车用增压离心压气机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研究了离心压气机设计点和不同转速下近喘振点进气流场,基于此提出了离心压气机进气轮盖导叶流场控制措施并进行了验证实验.研究表明:离心压气机近喘振点压力面与吸力面压力差异影响到进气流场,导致进气口轮盖附近出现与叶轮转向相反的切向速度;且从低转速到高转速,该与叶轮转向相反的切向速度逐渐增大;离心压气机设计点进气在叶片压力面和吸力面前分别形成与叶轮转向相反和相同的切向速度区域,该区域不限于轮盖附近.轮盖导叶的流动控制方法可以有效抑制近喘振点切向反速度,实验结果表明,轮盖导叶使得离心压气机整体性能得到了提高,在90000r/min近喘振点压比提高了3.4%,效率提高了3.0%.

    • 叶栅等离子体流动控制布局优化和影响规律

      2014, 29(11):2593-2605. DOI: 10.13224/j.cnki.jasp.2014.11.009

      摘要 (1278) HTML (0) PDF 1.68 M (12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提高流动控制能力,基于高负荷压气机叶栅的流场特性和等离子体气动激励特性,对等离子体流动控制的激励布局进行优化,通过选取典型激励布局,实验揭示了不同因素对等离子体气动激励抑制叶栅流动分离的影响.结果表明:吸力面激励布局中,靠近前缘流向激励的作用效果强于展向激励和尾缘激励,沿流向分布多组电极的激励效果最佳;端壁激励布局中,横向激励的作用效果明显强于流向激励;组合激励布局中,基于端壁横向激励和吸力面流向激励的组合布局的激励效果最佳.等离子体气动激励的作用效果随着激励电压的增大而增强,随着攻角的增大其作用效果先增强后变弱;变定常激励为非定常激励,通过耦合流动的不稳定性,可以提高等离子体气动激励流动控制效果.

    • >气动热力学与总体设计
    • 悬停状态共轴双旋翼桨叶扭转气动特性

      2014, 29(11):2606-2612. DOI: 10.13224/j.cnki.jasp.2014.11.010

      摘要 (1410) HTML (0) PDF 903.77 K (11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桨叶气动性能的提高,建立了一套基于悬停状态的共轴双旋翼桨叶扭转设计方法.在该方法中,设定单旋翼桨叶扭转几何安装角,通过仿真验证,合理的桨叶扭转,可提高旋翼性能7.0%;根据桨尖涡对桨叶的影响,以及共轴双旋翼气动特性,分别对桨尖几何安装角及上下旋翼几何安装角进行修正,实现悬停状态共轴双旋翼桨叶扭转设计.最后,对所设计的共轴双旋翼进行模拟仿真,结果表明该扭转翼较未经扭转的矩形翼升力提高了10.3%.

    • 射线追踪法在球面收敛调节片喷管RCS计算中的应用

      2014, 29(11):2613-2620. DOI: 10.13224/j.cnki.jasp.2014.11.011

      摘要 (1424) HTML (0) PDF 1.05 M (11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结合射线追踪法的原理,利用自主开发的电磁散射特性计算程序,对具有不同尾缘修型的球面收敛调节片喷管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分别得到了不同喷管内部腔体散射场和喷管出口边缘绕射场的雷达散射截面积(RCS),并且通过计算获得了不同入射方位角上喷管腔体内壁面上的感应电流,通过对感应电流的分析,从本质上解释了RCS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对喷管出口尾缘所采用的修型措施在降低喷管出口边缘绕射场的RCS和改善喷管电磁隐身性能方面效果显著;相对于普通的遮挡算法,射线追踪法将计算周期缩短了21%以上,明显地提高了计算效率;利用感应电流的分析方法能够清晰直观地从本质上解释RCS的变化规律,并且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 双级涡轮增压活塞发动机螺旋桨推进系统部件法数学模型与飞行特性分析

      2014, 29(11):2621-2632. DOI: 10.13224/j.cnki.jasp.2014.11.012

      摘要 (2108) HTML (0) PDF 1.40 M (13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适用于高度为10~20km的中速、低速多用途飞行器的双级涡轮增压活塞发动机螺旋桨推进系统的特性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引用涡轮发动机的部件法,建立基于各部件特性的代数数学模型,推进系统各部件工作点则由Newton法求解系统联合工作方程组得到.给出了方程组中的活塞发动机功率保持工作条件及增压器与活塞发动机联合工作条件,分析了推进系统功率保持工况和减功率工况的调节规律,及其对涡轮增压器工作线的影响.分析了推进系统总体及各部件的高度-速度特性.研究表明:该特性计算方法收敛快,一个工况点一般迭代5~6次即可;两个燃气旁通阀的调节规律不但可以满足推进系统的设计目标,同时还可对增压器工作点进行有效的优化调节;该特性计算方法可直接推广到更复杂的多级涡轮增压系统中.

    • 基于CFD方法的直升机旋翼/尾桨非定常气动干扰计算

      2014, 29(11):2633-2642. DOI: 10.13224/j.cnki.jasp.2014.11.013

      摘要 (1379) HTML (0) PDF 1.23 M (9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CFD方法针对直升机旋翼/尾桨气动干扰问题进行了数值计算研究.建立了一个适用于旋翼/尾桨干扰气动力计算的方法.在该方法中,控制方程采用三维非定常雷诺平均Navier-Stokes(RANS)方程,网格系统使用嵌套网格技术以计及旋翼和尾桨的相对运动.基于所建立的方法,分别计算研究了悬停状态、低速前飞状态以及巡航平飞状态时干扰状态的旋翼和尾桨气动力,并深入分析了尾桨旋转方向对干扰特性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旋翼对尾桨的气动干扰在各计算状态都存在,且干扰影响不总是负面的,这取决于飞行状态;而尾桨对旋翼的干扰作用则在悬停状态时较为明显,但在前飞状态时可忽略不计;尾桨旋转方向对尾桨气动力的影响较大,合理地选择尾桨的旋转方向可以改善其气动特性.

    • 变循环发动机建模方法研究及验证

      2014, 29(11):2643-2651. DOI: 10.13224/j.cnki.jasp.2014.11.014

      摘要 (1600) HTML (0) PDF 1.03 M (11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了变循环发动机(VCE)关键部件建模技术.采用叶尖叶根分段建模技术建立了两段风扇的数学模型,使之更适用于VCE.基于流场分析,建立了活门开度、外涵道进口总压、动压与外涵道总压恢复系数之间的智能映射,完善了外涵道模型.建立了VCE部件共同工作方程,获得了VCE部件级数学模型.基于欧洲空间与推进系统仿真数据库进行设计点计算,并开展了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建立的数学模型表现出的工作性能与实际发动机实验结果一致,在低马赫数下双外涵道模式推力更大、耗油率更低;相反在高马赫数下单外涵道模式推力及耗油率优于双外涵模式,验证了所采用建模方法的有效性.

    • 气动热数值模拟中壁面热流后处理方法

      2014, 29(11):2652-2658. DOI: 10.13224/j.cnki.jasp.2014.11.015

      摘要 (1166) HTML (0) PDF 1.01 M (11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气动热数值模拟中壁面热流后处理方法进行了系统的数值研究,提出了一种有别于常规微分法和积分法的壁面热流后处理方法.通过3种算例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即使在流场参数相同情况下,采用不同的壁面热流后处理方法计算的热流结果也会有较大差异,且表现出不同的网格依赖性.微分法对网格的依赖性较大,单纯提高差分精度不一定能够减弱网格依赖性和提高计算精度,还与近壁处网格分布密切相关;积分法从能量平衡积分方程出发,极大地减弱了网格依赖性,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所提出方法具有与积分法相当的网格依赖性和计算精度,尤其在驻点区域,其网格依赖性更弱于积分法,且计算简单,提高了计算效率.

    • 基于刚性动网格技术的动导数数值模拟

      2014, 29(11):2659-2664. DOI: 10.13224/j.cnki.jasp.2014.11.016

      摘要 (1468) HTML (0) PDF 974.71 K (116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刚性动网格技术,建立了俯仰动导数的非定常数值计算方法.首先使用小幅度强迫俯仰振荡方法求解俯仰组合动导数,然后利用小幅度强迫升沉振荡方法求解洗流时差导数,通过两者相减即可得到俯仰阻尼导数.利用国际动导数标准模型Finner导弹进行算例验证,计算得到的俯仰组合动导数与试验值误差为2.76%,洗流时差导数值约为俯仰阻尼导数的11.5%,与文献的结果一致.结论表明:动导数单独模拟方法具有较好的工程实用价值,且可以推广到横向以及航向的动导数数值模拟.

    • >首届试验仿真与数据挖掘测试与分析会议(624)
    • 数字散斑相关方法用于圆盘表面热变形测量

      2014, 29(11):2665-2671. DOI: 10.13224/j.cnki.jasp.2014.11.017

      摘要 (1247) HTML (0) PDF 927.93 K (9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克服压力应变片测量热变形的不足,采用DSCM(数字散斑相关方法)对静止空心圆盘仅承受外缘热载荷时的表面热变形进行实时测量.实验系统中,采用电磁感应加热方式实现圆盘热边界条件的加载,并通过红外热像仪采集圆盘的实时温度分布数据.同时,为提高DSCM的测量精度,从CCD(charge coupled device)相机视场范围的选取、中焦距微距镜头的使用以及光源的布置等方面来降低离面位移和散斑质量等误差因素的影响.盘面热变形 位移的实验结果与理论结果的对比显示,两者符合较好,但仍存在一定偏差,最大绝对偏差为6μm,最大相对偏差为31%;盘外缘绝对偏差较大而相对偏差较小,盘内缘反之.对比结果验证了DSCM用于圆盘表面热变形测量的可行性,从而为涡轮盘盘面热变形研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实验工具.

    • 涡轮叶片前缘气膜冷却换热实验

      2014, 29(11):2672-2678. DOI: 10.13224/j.cnki.jasp.2014.11.018

      摘要 (1481) HTML (0) PDF 1.06 M (11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某型涡轮叶片放大模型的前缘冷却结构气膜冷却效果开展了细致的实验研究,利用红外热像仪测量了叶片表面的温度场分布,分析了前缘的气膜孔倾角、吹风比、主流雷诺数等参数对绝热冷却效率和压力损失的影响.实验中前缘的3排气膜孔倾角变化范围是35°~90°,主流雷诺数变化范围是76112~142624,吹风比变化范围是0.44~2.64.结果表明:气膜孔倾角越小,前缘驻点附近的气膜覆盖效果越好;气膜孔倾角为45°的叶片压力损失系数最小,气膜孔倾角为75°的叶片压力损失系数最大;主流雷诺数增大,绝热冷却效率下降,压力损失系数增加;吹风比增大到1.32时,绝热冷却效率达到最大,吹风比再增大绝热冷却效率反而下降.

    • 热风洞中涡轮叶片温度场红外热像测量方法

      2014, 29(11):2679-2683. DOI: 10.13224/j.cnki.jasp.2014.11.019

      摘要 (1412) HTML (0) PDF 929.96 K (10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提出了在热风洞中利用红外热像来测量涡轮叶片表面温度场的方法.针对热风洞特有的干扰因素,即石英玻璃窗口的透射比随着叶片表面温度变化以及燃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等组分参与热辐射所带来的干扰,在取得红外热像后按照燃气工况对温度场测量结果进行综合修正.考虑到叶片表面曲率的变化,通过几何上的变换重现了实际叶片表面上的温度场.结果表明:在热风洞的叶片温度场的红外热像测量中存在着110~140K的修正量.高温燃气环境中的红外热像测量结果必须按工况进行修正.

    • 轴向旋流器几何对回流区的影响

      2014, 29(11):2684-2693. DOI: 10.13224/j.cnki.jasp.2014.11.020

      摘要 (1429) HTML (0) PDF 1.13 M (10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FLUENT软件对单级轴向旋流器进行冷态流场数值模拟,研究中改变了多种旋流器几何结构参数,获得了回流区尺寸与强度的变化规律,拟合了计算回流区长度的经验公式.通过与实验结果比较发现:所发展的回流区特征参数经验公式能够较准确的估算回流区长度,误差不超过5%;回流区长度随旋流数及扩张比的增大而减小;回流区宽度随扩张比的增大而增大;回流区涡心截面的回流比受旋流器几何参数影响比较复杂;存在临界文氏管扩张角为43°,回流区形态在临界角两侧有很大差异.

    • 飞机热气防冰系统与冰脊预测的数值模拟

      2014, 29(11):2694-2703. DOI: 10.13224/j.cnki.jasp.2014.11.021

      摘要 (1487) HTML (0) PDF 1.09 M (11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流固耦合传热的思想建立了一套飞机热气防冰系统的的数值模拟方法,并将其与积冰热力学模型结合起来,实现了热气防冰系统开启时的机翼积冰预测.采用格心格式有限体积法求解N-S方程获得防冰腔与外流场;通过欧拉法在外流场的基础上获得过冷水滴撞击特性;求解三维热传导偏微分方程获得蒙皮的传热特性;采用交接面插值的方法实现防冰腔到外流场的热量传递;建立了考虑三维溢流效应的积冰热力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机翼冰脊的数值预测.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热气防冰系统开启时加热机翼表面温度最高可达308K,加热区后的上下机翼表面均有冰脊形成,通过对结果的分析表明该方法是合理可行的.

    • 一种强剪切空气雾化喷嘴的流场和喷雾

      2014, 29(11):2704-2709. DOI: 10.13224/j.cnki.jasp.2014.11.022

      摘要 (1339) HTML (0) PDF 942.88 K (10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数值和实验方法对一种强剪切空气雾化喷嘴的流场和喷雾特性进行研究.采用粒子动态分析仪(PDA)实验研究了不同气液比下强剪切空气雾化喷嘴的速度场和喷雾场,并对该喷嘴的流场进行了数值计算,所得的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比较吻合.研究结果表明:强剪切空气雾化喷嘴的设计合理,两股旋流空气在喷嘴内部完成强烈的动量交换,并对燃油进行了强剪切.强剪切空气雾化喷嘴在宽调节比范围内能够完成良好的雾化,当气液比变化10倍,液雾的索太尔平均直径分布均处于20~60μm之间.随着气液比的增大,线平均索太尔平均直径逐渐减小,推导了适用于该喷嘴的索太尔平均直径计算模型,可为强剪切空气雾化喷嘴设计提供参考.

    • >大飞机动力
    • 自校准扩展Kalman滤波方法

      2014, 29(11):2710-2715. DOI: 10.13224/j.cnki.jasp.2014.11.023

      摘要 (1081) HTML (0) PDF 1.06 M (10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提出一种自校准扩展Kalman滤波(SEKF)方法,针对3种含有未知输入(如未知系统误差、突风、故障等)的不同的非线性系统模型,分别给出了滤波递推算法.在导航、信号处理、故障诊断等领域的许多非线性工程中,传统的扩展Kalman滤波(EKF)方法无法消除未知输入的影响,在滤波过程中往往产生较大误差甚至发散.提出的SEKF方法能够对这种未知输入进行补偿和修正,从而提高滤波精度.数值仿真算例表明:SEKF的滤波误差均值和标准差分别减少到传统EKF的1/12和1/4,有效地改善了滤波精度.并且该方法计算简单,便于工程应用.

    • 基于坐标关联法的榫连接结构优化设计

      2014, 29(11):2716-2721. DOI: 10.13224/j.cnki.jasp.2014.11.024

      摘要 (1163) HTML (0) PDF 853.65 K (9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解决结构优化设计过程中由于几何尺寸干涉而导致的优化过程中断问题,提出并建立一种适于优化设计的结构建模方法——坐标关联法.将该方法应用于航空发动机榫连接结构的优化设计,整个优化过程顺畅,连续完成几何建模790次,未出现由于几何尺寸改变而发生的结构模型无法生成的问题.优化设计结果表明:优化前后的榫连接结构形状虽然变化不大,但最大应力点——榫槽喉部最大应力降幅达19.1%,应力水平降低明显,且结构造型符合工程要求.

    • 变任务混频寿命相关载荷累积量分布特性

      2014, 29(11):2722-2728. DOI: 10.13224/j.cnki.jasp.2014.11.025

      摘要 (1256) HTML (0) PDF 983.83 K (96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基于固定任务混频的寿命相关载荷累积量分布特性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推导了变任务混频条件下的寿命相关载荷累积量分布特性,结果表明:变任务混频的载荷参数累加量分布函数也是趋于正态分布.并采用数值方法模拟实际飞行过程中变任务混频条件下寿命相关载荷的累积过程,模拟结果和理论结果吻合良好,进一步验证了分析结果的正确性.该结果可用于变任务混频下的寿命可靠性预测.

    • 轮盘径向破裂转速计算方法分析及修正

      2014, 29(11):2729-2734. DOI: 10.13224/j.cnki.jasp.2014.11.026

      摘要 (1875) HTML (0) PDF 826.67 K (12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分析了轮盘径向破裂转速理论计算方法及常用平均径向应力计算方法的含义及其特点.且依据理论计算方法的含义,提出了基于有限元计算结果的轮盘径向破裂转速计算修正方法.通过实例应用,证明了相对于理论方法计算结果,修正方法较常用平均径向应力方法计算精度更高,其计算精度由6.6%提高到0.5%以内,且修正方法较理论方法使用更方便、工程适用性更强.

    • 一种涡轮机匣挂钩槽疲劳寿命研究的试验方案

      2014, 29(11):2735-2742. DOI: 10.13224/j.cnki.jasp.2014.11.027

      摘要 (1338) HTML (0) PDF 873.48 K (9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提出了一种针对涡轮机匣挂钩槽疲劳寿命的试验方案.该方案首先对涡轮机匣进行数值分析,得到危险部位的应力分布,再通过常温下机械加载来模拟危险部位总应力场,并在该载荷下获取涡轮机匣挂钩槽疲劳寿命.利用该方案,对新制作的涡轮机匣结构改进措施、原有涡轮机匣维修措施以及腐蚀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①新制作的涡轮机匣挂钩槽增加倒圆半径为0.8mm的圆角后,安全寿命在50%,95%置信度下可分别增加69%和198%;②原有涡轮机匣挂钩槽铣倒圆半径为1.5mm的内圆角后可以获得与新制作的涡轮机匣挂钩槽相近的疲劳寿命;③腐蚀会严重影响涡轮机匣挂钩槽的疲劳寿命.

    • >动力传输
    • 基于碟形砂轮磨齿的面齿轮包络残差研究

      2014, 29(11):2743-2750. DOI: 10.13224/j.cnki.jasp.2014.11.028

      摘要 (1727) HTML (0) PDF 1.18 M (10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介绍了采用碟形砂轮磨削面齿轮的原理及过程,研究了齿廓包络和齿宽包络两种包络方式产生包络残差的机理.分别建立了两种加工方式下包络残差的计算模型和方法,并研究了所产生包络残差的特点.通过数值算例分析了包络过程中刀具周向进给角度、齿宽方向进给量以及碟形砂轮外径对齿面包络残差的影响规律.计算结果表明:齿宽包络比齿廓包络具有更高的效率.进行了以齿廓包络方式的面齿轮磨齿加工实验,当刀具周向进给角度分别取为2°,1°,0.5°及0.2°时,齿面表面粗糙度逐渐明显提高,齿面磨削加工印痕的数目和方向与包络仿真计算结果一致.初步证明根据包络残差计算结果选取合适的进给量参数,可以保证面齿轮磨齿加工的表面粗糙度水平并能提高加工效率.

    • 航空发动机轴承腔油气两相流流动数值研究及验证

      2014, 29(11):2751-2757. DOI: 10.13224/j.cnki.jasp.2014.11.029

      摘要 (1404) HTML (0) PDF 1.01 M (9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检验传统的单向耦合模型是否适用于轴承腔油气两相流流场计算,建立了双向耦合模型.对比分析不同转速喷油后,两种模型腔内空气速度和湍动能的分布.并将双向耦合模型计算的数据与文献中实验数据对比.结果表明:喷油后空气速度分布总体变化规律与单相空气流动相似,但各点处空气速度均明显下降,平均空气速度在转速为8000r/min时变化最快;油滴的运动与蒸发对空气速度和湍动能影响较大,尤其是腔室主流区域空气速度由于油滴的耦合作用将会下降10%~15%,所以油滴对空气场的作用不能忽略.

    • 箔片摩擦效应对转子-箔片轴承系统动力学特性影响试验

      2014, 29(11):2758-2766. DOI: 10.13224/j.cnki.jasp.2014.11.030

      摘要 (1423) HTML (0) PDF 1.40 M (109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研究波纹箔片和轴承壳之间的摩擦特性对转子-箔片轴承系统动力学特性的影响,设计了波箔型径向气体箔片轴承-转子试验台,通过在该试验台上对以两组不同轴承壳圆柱孔内表面粗糙度的箔片轴承支承的质量为0.458kg的转子进行转速为0~8000r/min的运行试验,对比分析了波纹箔片与轴承壳内壁之间的摩擦效应对系统转子动力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直径为19.98mm的波箔型径向气体箔片轴承能够实现转子高速运行,在转子起飞后具有良好的运行稳定性,其轴承支承处的振动幅值一直维持在20μm附近,并且降低轴承壳内表面粗糙度(摩擦因数)能够让波纹箔片相对容易地在平箔片和轴承壳之间周向滑移,使其吸收并消除转子高频振动,提高转子系统运行稳定性.

    • 轴承腔气相介质流场的理论与试验

      2014, 29(11):2767-2773. DOI: 10.13224/j.cnki.jasp.2014.11.031

      摘要 (1337) HTML (0) PDF 965.19 K (9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有限元数值分析和试验研究的方法,研究了航空发动机轴承腔气相介质的压力场和速度场,探讨了转子转速和密封进气量等工况参数对轴承腔气相介质压力和速度分布的影响规律,研究工作表明:轴承腔气相介质压力随着转子转速、无量纲径向坐标、密封进气量的增加而增高;气相介质无量纲切向速度随着转子转速增高而增大,随着密封进气量增大而减小.试验结果表明:随着转子转速和密封进气量的增加,气相介质压力的试验结果与计算结果吻合性均增高.通过计算和试验揭示出的工况参数对轴承腔气相介质压力的影响规律,有助于轴承腔气相介质流动物理特性研究的完整性.

    • >自动控制
    • 一种适用于FADEC系统的宽输入范围AC/DC变换器

      2014, 29(11):2774-2779. DOI: 10.13224/j.cnki.jasp.2014.11.032

      摘要 (1260) HTML (0) PDF 883.28 K (9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航空发动机全权限数字电子控制(FADEC)系统专用发电机的输出特性,提出一种电流回馈型恒流变频AC/DC(交流/直流)变换技术,以适应专用发电机的宽输出范围,满足FADEC系统的供电需求.给出了该技术的控制策略、拓扑结构、工作原理、过压故障检测及保护设计方法.试验结果表明:该变换器工作稳定,在-55~125℃全温范围内,满足国家军用标准飞机供电特性(GJB181A)对电源的相关规定.研究成果已成功应用于某型航空发动机数字控制系统中,并通过了台架试车和飞行平台试验.

    • 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涡轮监视温度容错解析

      2014, 29(11):2780-2784. DOI: 10.13224/j.cnki.jasp.2014.11.033

      摘要 (1326) HTML (0) PDF 835.07 K (10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提出了对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涡轮监视温度的容错解析方法,以避免由于涡轮监视温度传感器故障造成的发动机控制降级,或未检测到故障导致发动机超温.解析方法包含两种:一种是基于涡轮排气总温的解析方法作为主解析方法;另一种是基于空气流量模型的解析方法作为余度解析方法,用于在主解析温度与测量温度差异较大时进行比较取真.使用发动机试车数据进行了方法验证,结果显示:主解析方法的稳态计算误差不超过0.33%;余度解析方法的稳态计算误差不超过0.8%.这表明两种解析方法都是有效的,可以用于发动机容错控制.

当期目录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联系方式
  • 《航空动力学报》
  • 1986年创刊
  • 主办单位:
    中国航空学会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 联系方式:
    北京市昌平区沙河高教园南三街9号 《航空动力学报》编辑部
  • 邮编:102206
  • 电话:010-61716749
  • 电子邮箱:JAP@buaa.edu.cn
  • 网址:
    http://www.jasp.com.cn
  •  
  • 刊号:
    1000-8055
  • CN11-2297/V
    公开发行
  • 国内定价:60元/期
您是第位访问者
中文版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