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超声速空腔流激振荡与声学特性研究

杨党国 范召林 李建强 蒋卫民 田军

杨党国, 范召林, 李建强, 蒋卫民, 田军. 超声速空腔流激振荡与声学特性研究[J]. 航空动力学报, 2010, 25(7): 1567-1572.
引用本文: 杨党国, 范召林, 李建强, 蒋卫民, 田军. 超声速空腔流激振荡与声学特性研究[J]. 航空动力学报, 2010, 25(7): 1567-1572.
YANG Dang-guo, FAN Zhao-lin, LI Jian-qiang, JIANG Wei-min, TIAN Jun. Cavity flow oscillations and aeroacoustic characteristics at supersonic speeds[J]. Journal of Aerospace Power, 2010, 25(7): 1567-1572.
Citation: YANG Dang-guo, FAN Zhao-lin, LI Jian-qiang, JIANG Wei-min, TIAN Jun. Cavity flow oscillations and aeroacoustic characteristics at supersonic speeds[J]. Journal of Aerospace Power, 2010, 25(7): 1567-1572.

超声速空腔流激振荡与声学特性研究

基金项目: 气动预研重点基金(6140516)

Cavity flow oscillations and aeroacoustic characteristics at supersonic speeds

  • 摘要: 基于高速风洞试验研究了超声速时空腔流激振荡与声学特性.试验马赫数为1.5,基于每米的雷诺数为2.26×107,来流边界层厚度为0.024 m,试验空腔长深比分别为15,12和6.结果表明:空腔内形成的剪切层与腔后壁相撞诱发腔内较强烈噪声,噪声从腔后缘向腔前缘传播时受到腔内流动的干扰,故同频率下腔后缘处的声压均高于腔前中部区域的声压.闭式和过渡式空腔长深比较大,剪切层与腔底面相撞在腔内形成的压缩波或激波,干扰了从腔内声波反馈回路、限制了流激振荡的形成,故腔内未出现明显的声压峰值激振频率;开式空腔长深比较小,剪切层直接跨过空腔中部与腔后壁相撞,产生的噪声向腔前缘传播,腔内形成流激振荡,并出现多个声压峰值激振频率.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615
  • HTML浏览量:  7
  • PDF量:  473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09-05-29
  • 修回日期:  2010-01-26
  • 刊出日期:  2010-07-28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