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1986年  第1卷  第2期

显示方式:
研究论文
进气道进口导流板的工作机理
张世英, 杨高明
1986, 1(2): 97-102,181.
摘要:
在低速情况下进行了进气道安装进口导流板的研究。文中用实验阐明了进气道处于大攻角下进口导流板能有效的降低其出口稳态和动态畸变,并能提高其总压恢复。文中进一步说明了进口平直段内避风侧壁面上的气流分离与出口流场的关系,提出了导流板改善气流分离的机理,并用所提出的装导流板后的流动模型进行了分析和推断。文中论述了导流板设计参数对进气道性能的影响。本文内容对设计进气道进口导流板具有参考意义。
旋流模拟器研究
彭成一, 林峰, 张堃元
1986, 1(2): 103-106,181-182.
摘要:
本文介绍了一种旋流模拟器的设计方法。这种方法以计算实验为主,气动实验为辅,因而可以节省大量时间、人力、财力。试用的结果表明这种设计方法可以满足工程应用的要求。
双轴发动机特性计算的收敛
朱行健, 王雪瑜, 颜庆津, 张学良
1986, 1(2): 107-110,182.
摘要:
本文提出了符合发动机物理模型的多变量非线性方程组的降阶处理方法,与其它各项措施相配合,可以使双轴涡喷、涡扇发动机在任何飞行状态和任何油门位置下的稳态特性计算以及在任何飞行条件下从慢车到最大状态的加速过程计算都能获得比较满意的结果。
轴对称环形直壁扩压通道内流动过程的流管法计算
华光时
1986, 1(2): 111-116,183.
摘要:
本文根据流管法基本概念对轴对称环形直壁扩压通道内的气体流动过程提出了一套便于工程应用的计算方法和计算机程序。文中对进口下游任一截面静压(Pi+1)值的确定,提出了能较准确地直接计算λi+1和Pi+1值的两个相关公式,更新和避免了文献[1]中对Pi+1及其以后一系列计算步骤所采用的全部过程反复迭代方法,减少了大量计算工作量和计算时间。 用本方法进行实例计算的结果与实验结果符合良好,表明本方法合理可行。
有裂纹悬臂转子的振动特性
顾家柳, 王能谦
1986, 1(2): 117-120,183-184.
摘要:
本文研究了轴具有横向裂纹的高速悬臂转子的振动特性,提出了监视此裂纹起始及发展的最佳方法。所研究的模型是按一航空涡轮转子建立的,理论分析借传递矩阵-直接积分法,即借传递矩阵导出运动方程,再借直接积分法求解。还对模型裂纹转子作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在性质上是一致的。通过这一研究发现,转子不平衡响应的三次谐波可能是监视这一类型转子裂纹起始与发展的首要频率分量。
叶片三心与颤振特性分析
张成胜, 宋兆泓
1986, 1(2): 121-124,184.
摘要:
本文研究了叶片三心(重心、扭心、气动力中心)对颤振特性的影响。列出了叶片特征截面上弯扭耦合动力方程,计入与位移和速度成线性函数的气动载荷,求解其方程并研究了三心与颤振特性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扭心靠近前缘的叶片比扭心靠后的更易起颤;前置重心对稳定性有很大改善;对前置扭心,非定常气动力中心位于重心和扭心之间较为稳定;对于后置扭心,气动力中心位于重心和扭心之间也将失稳,最好气动力中心靠近叶片的前缘处。
静态周向总温与总压组合畸变通过轴流压气机单转子时的传递
张惠民, 胡骏, 汤国才
1986, 1(2): 125-130,185.
摘要:
在文献[4]的基础上,文中对静态周向总温与总压畸变的两种组合情况进行了研究:1.同相位时,总温畸变度的变化对总压畸变衰减的影响;2.总温与总压畸变之间存在不同的相位角时对总压畸变衰减的影响。数值计算结果表明,进口总温畸变度的变化以及总温与总压畸变之间相位角的变化,都将引起出口总压分布的变化;当总温畸变与总压畸变反相位时,最不利于总压畸变的衰减。本文将计算结果和文献[7]中的实验结果进行了定性比较,两者符合得较好。
跨音速平面叶栅全位势无粘-粘性迭代计算
蒋浩兴, 陈矛章, 崔济亚
1986, 1(2): 131-136,185-186.
摘要:
本文发展了一种全位势与附面层、尾迹流正逆模式积分法迭代计算程序,给出了计算结果与国内外四个不同的叶栅风洞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对比是较为满意的,本文在网格生成,无粘跨音流求解和无粘流与附面层、尾迹流迭代等方面所作的发展和改进适用,使整个程序系统具有工程实用价值。
两相流喷管扩散段型面优化计算
方丁酉
1986, 1(2): 137-140,186.
摘要:
本文论述了用两相喷管流动计算程序按直接优化法寻找两相流喷管最佳扩散段型面的方法,着重讨论了两相超音速流场计算中的网格结点、颗粒阻力系数和传热系数。算例中给出了抛物线、圆弧线和三次曲线喷管的计算结果。算例指出;喷管扩散段采用不同的曲线族,其最佳型面的初始膨胀角是不同的。
航空发动机转速数控系统的动态模拟研究
田民, 吴琪华
1986, 1(2): 141-144,187.
摘要:
本文介绍航空发动机转速数控系统的动态实时模拟研究,包括微机内控制算法的设计,高频干扰信号对系统稳定工作的影响,超转和溢出故障的处理等内容。通过模拟试验,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WZ-6发动机改用天然气的结构方案试验研究
胡逸安, 曾妙兰
1986, 1(2): 145-149,187-188.
摘要:
本文介绍了WZ-6发动机燃烧室由烧液体燃料改烧天然气燃料的结构设计方案、部件调试过程和试验结论,以及整机调试和试运转情况。实践证明,WZ-6发动机改烧气体燃料的结构设计方案是成功的。
随机涡法及对钝体后气流结构的模拟
许成岗, 严传俊, 王宏基, 朱慧龄, 唐明
1986, 1(2): 151-153,188.
摘要:
一、问题与方法 本文应用随机涡法,对三棱柱在无界均匀不可压流场中的绕流问题进行了计算。图1为计算简图。
进气道总压恢复和出口流场试验研究
缪良
1986, 1(2): 154-156,188-189.
摘要:
试验在某型飞机上进行,飞机进气锥按Ma数变化进行无级调节,进气道两侧距唇口约1.5m处各有一放气门,距唇口约5.7m处各有一风戽式辅助进气门(Ma>1.4自动关闭)。 为了测取左进气道出口总压和流场图谱,在压气机进口装有一米字耙,每支耙上有六个按等环面分布的总压测点,在壁面上有四个均匀分布的静压测点。 试飞由DAM-Ⅲ磁记录系统记录,经电子计算机处理。
尾流型进口速度分布对亚音扩压器性能的影响
陈晓
1986, 1(2): 157-158,189.
摘要:
试验用的二元亚音速扩压器的dMa/dx=常数,进口展弦比为1.33,在进口截面前180mm的等直段中心线处,横放一根垂直于流动方向并平行于扩压壁的杆(有四种截面),造成尾流型的不均匀进口速度分布,增加了核心流的紊流度,以便研究某对扩压器内流动和性能的影响。所用的试验设备和模型与文献[1]相同。此外,还用美国TSI风速仪接单热丝探头测进口截面速度紊流度分布和用小型高频响动态压力传感器(XCQ-080-25)测量进口和出口截面总压紊流度分布。
用X热线探针测量二元非定常流速度的方法
汤国才
1986, 1(2): 159-160,189.
摘要:
为同时测得气流速度V(t)的大小和方向,一般就需要二条互成一定角度(2α)的热线。这时气流方向通常与热线不垂直。
程控振动疲劳试验系统
鲁启新, 庄忠良
1986, 1(2): 161-163,190.
摘要:
航空叶片的疲劳断裂是发动机的常见故障之一,为了研究其失效机理,国内外都采用恒定应力疲劳寿命试验。叶片的疲劳载荷主要以数值分析法来给出,或者按台架试车中实测到的最大振动应力作为载荷,试验做到各组样品均有一定数量的产品发生失效为止,用它来估计产品的各种可靠性特征。传统采用的试验方案是人工操作开环控制激振。
发动机起动过程的振动谱分析
高景海, 何连瑞
1986, 1(2): 164-166,190.
摘要:
在开展某型涡桨发动机振动监控课题研究工作时,曾迂到该型发动机在台架试车过程中出现压气机转子前部叶片严重偏磨和轴承损坏等故障,且每次都发生在起动过程,故障后均伴有严重的振动损坏现象。为此,我们决定从测量分析发动机起动过程的振动特性着手,寻找规律,为排故提供重要依据。因其问题属于瞬态振动分析,以运用实时振动分析技术进行数据处理为宜。
某型涡桨发动机的结构改进
严言孝
1986, 1(2): 167-169,191.
摘要:
某型涡桨发动机自改型设计以来,作了多项重大结构改进,进行了性能和强度试验。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多台次长期试车适航性试飞和在航线上的领先使用。现将主要的结构改进简要介绍如下。 一、增加Ⅱ速调节装置 该发动机属等转速调节。提高发动机工作转速是,保持涡轮进口温度不变时,提高起飞功率以满足飞机能在高温、高原条件下满载起飞的简便有效的方法。为此,在原调速器上增加了简单的附设机构(Ⅱ速调节装置)。在常温、平原地区用Ⅰ速工作;在高温、高原条件下采用Ⅱ速起飞和爬高,巡航时改用Ⅰ速工作。
燃烧室冷、热态流量分配试验研究
莫礼孝
1986, 1(2): 170-172,180-191.
摘要:
试验装置和测试仪表 试验装置(图1a)中用环形燃烧室90°扇形试验件(图1b),有三个“T”型蒸发管,三个燃油喷嘴和一个点火装置。火焰筒为台阶结构。
燃烧流场初场赋值的催化边界数学模拟法
盛益谦, 周谦, 曾求凡
1986, 1(2): 173-175,191-192.
摘要:
在用有限差分迭代求解的数值方法中,最突出的困难之一是流场初场赋值,特别是温度初场赋值。初场猜测的好坏直接影响方程组收敛解是否存在和收敛性好坏。本文提出了一种初场赋值的催化边界数学模拟法,克服了初场猜测的盲目性。
测量燃烧室内温度时的热辐射修正
陆新蠡, 彼·怀特
1986, 1(2): 176-177,192.
摘要:
我们在进行某一环形燃烧室扇形形试验件的试验研究时,用热电偶测量了燃烧室内的温度分布。一般来说,热电偶不能获得与热燃气同样的温度,这是因为热电偶和周围环境有着辐射能量的交换。通常是热电偶节点向冷的壁面辐射能量。在稳态时,燃气通过对流传热向热电偶节点提供能量来平衡这一损失。这就是说,热电偶节点测得的温度较燃气的真实温度要低,这一温差就是由辐射热损失造成的。下面介绍对此热辐射损失进行修正的一个简化方法。
介绍一个非前缘加热的平均对流换热系数的计算公式
王宝官
1986, 1(2): 178-180,192.
摘要:
有关研究平壁层流附面层内的对流换热理论很多,而且日趋成熟。由积分近似解可导得平壁层流附面层的局部对流换热系数的计算公式: 当加热点离前缘的距离xo=0或x>>xo时,对上式进行积分,可直接导得平均对流换热的关系式为: 然而,至今尚未看到直接求解非前缘开始加热的平壁层流附面层的平均对流换热系数的代数式,而常常需用图解法或辛普生法等求出积分近似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