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1988年  第3卷  第4期

显示方式:
研究论文
振动诊断的理论基础
顾家柳
1988, 3(4): 295-298,380.
摘要:
本文是“整机振动规范及信号分析技术研究”、“发动机台架振动监视预研”两个课题的总结。本文着重分析振动诊断的理论基础,从理论上总结研究中的经验。
高速转子支承阻尼系统动力特性理论研究
冯心海, 付才高, 许世安, 李希凡
1988, 3(4): 299-303,381.
摘要:
在对不平衡响应预测的研究中,用“标准组件”和“形位信息”概念建立了复杂转子不平衡响应的实用计算方法和程序。在挤压油膜阻尼器动力特性的研究中,全面论述了该类阻尼器的稳态特性,瞬态特性和突加不平衡响应特性,并对同心型和非同心型阻尼器方案进行比较,获得非同心型方案比同心型方案有更好的减振效果的结论。依据理论分析和实验经验所提出的挤压油膜阻尼器的设计方法和推荐值,已证明是成功的。
高速转子支承阻尼系统减振特性试验研究
付才高, 冯心海, 许世安, 李希凡, 祝长生
1988, 3(4): 304-308,381.
摘要:
本文首先介绍了该类阻尼器动力特性的主要试验结果,这些重要结果为阻尼器的设计应用奠定了基础;双稳态跳跃现象刻划了阻尼器的高度非线性特点,实验结果展示了同心型和非同心型阻尼器的双稳态跳跃过程和以是否发生质心转向来判别双稳态跳跃和临界转速的振幅突变;为考察阻尼器的结构完整性,作了实机寿命试车,256小时的长期试车证明,挤压油膜阻尼器不但具有良好的减振效果,而且经得起在恶劣工况下的长期试车的考验。
挤压油膜减振机理若干问题
薛中擎, 孟光
1988, 3(4): 309-314,382.
摘要:
本文探讨挤压油膜阻尼器(SFD)的非牛顿粘度效应和柔性转子-挤压油膜减振轴承(SFDB)系统的跳跃分歧现象、实加不平衡响应三个问题。文中根据经验方程和拟塑性流体流动特性,推导出适用于拟塑性流体的修正雷诺方程,估算了SFD的动力特性,说明了非牛顿粘度起的作用。文中借助于激扰幅值与扰频平方成正比的杜芬方程,分析了柔性转子-SFDB系统的非线性特性,揭示了跳跃分岐现象的本质,最后介绍了一个全析的实加不平衡数学模型。
转子动力学中传递矩阵阻抗耦合法
黄太平
1988, 3(4): 315-318,382-383.
摘要:
本文提出的传递短阵阻抗耦合法,应用子结构综合的概念与机械阻抗数据的耦合,将传统的传递矩阵法推广应用到具有中介支承与异型结构的多转子、多支承的复杂转子支承系统,包括轴对称的与具有正交特性的无阻尼与阻尼系统的固有特性的分析。既可全部用数值计算,也可部分的与试验数据相结合,是一种精度高、成本低、适宜工程应用的分析方法。
高速转子的简易本机平衡法
晏砺堂, 朱梓根, 李其汉
1988, 3(4): 319-322,383.
摘要:
本文研究了只用简单仪器和工具的简易本机平衡法。提出了平衡柔性转子的简易影响系数法,简易最小二乘法,支承异性转子的本机平衡法以及刚性转子的简易本机平衡法等。
判断主不平衡转子的方法
晏砺堂, 李其汉
1988, 3(4): 323-326,383.
摘要:
本文提出了一种通过在机匣上测量振动信号以判断主不平衡转子是压气机转子或是涡轮转子的方法,可供航空发动机进行本机平衡时使用,可省时、省钱。
叶片颤振抑制技术的研究
宋兆泓
1988, 3(4): 327-332,384.
摘要:
本文简要介绍了近年来在叶片颤振抑制技术方面所做的研究工作,包括全频段叶片颤振预估;叶片三心设计与抑制颤振特性;叶片错频抑颤特性;叶片气动弹性剪裁抑颤技术和“叶片颤振系列”实验等问题。
带失调叶片的盘片耦合系统振动特性
沈达宽, 陈群, 廖明夫, 阎云聚
1988, 3(4): 333-336,384.
摘要:
本文以带16个叶片的平面盘片结构作为试验件和计算模型,研究了叶片频率失调分布形式、失调幅度,失调阶次对盘片耦合系统的动力特性及受迫振动的影响。实验和计算表明这个力学模型能较全面地反映系统的特性。
用敲击法识别位移模态和应变模态
伊立言
1988, 3(4): 337-340,385.
摘要:
本文提出了在振动模态试验中用电阻应变片直接识别位移模态和应变模态的理论和方法,提出应变导纳概念,建立了应变和振动位移的关系,推导出在振动系统中用应变量表示的传递函数公式。用本方法可以识别出系统的模态参数(包括应变模态、应力模态)。
涡轮盘的损伤容限分析
聂景旭
1988, 3(4): 341-346,385.
摘要:
本文是“断裂力学在涡轮盘上应用”课题研究的总结。研究工作紧密结合某发动机Ⅰ级涡轮盘槽底裂纹的实际问题,得出涡轮盘损伤容限设计方法。根据工程实际,提出适于涡轮盘裂纹尖端参量J积分计算的二次计算法,及确定涡轮盘临界裂纹长度aIC的准则和方法。在裂纹扩展寿命计算中,采用大量实际统计数据修正计算公式,故有工程应用价值。
涡轮盘体的热弹塑性蠕变分析
穆霞英, 刘西瑞
1988, 3(4): 347-350,385-386.
摘要:
本文简介所编制的TEPCAB程序,并着重研究涡轮盘在多种加载方案下的应力应变分析。分别考虑了蠕变、材质变化、温度历史等因素的影响及残余应力,得蓟一些有用的结论。
蠕变恢复的试验与应用研究
穆霞英, 刘西瑞
1988, 3(4): 351-354,386.
摘要:
本文简介镍基合金蠕变恢复试验情况,得出材料蠕变恢复规律及算式。同时,对高温结构提出一种简便可行的蠕变恢复应力分析方法,并通过算例说明蠕变恢复的影响。
航空涡轮发动机主轴使用寿命实验研究
方祖英, 刘敦惠
1988, 3(4): 355-360,386.
摘要:
本文论述了航空涡轮发动机主轴损伤换算比的确定方法。根据线性累积疲劳损伤理论和S-N曲线,采用不同寿命主轴的剩余寿命对比试验,可获得飞行换算率Ap。预定安全标准循环寿命除以Ap,就可以获得发动机主轴的使用寿命(小时)。本文进一步介绍了在机动飞行和螺旋载荷掺合作用下目标寿命的确定方法。
复杂受载承力机匣的强度及疲劳寿命
尚伟钧, 李明达
1988, 3(4): 361-364,387.
摘要:
本文首先论述了航空发动机承力机匣应力分布计算与试验,指出这类机匣的有限元计算,一般可分为:模型估算、真实机匣应力分布计算和局邮结构的详细计算。其次介绍了圆筒机匣热应力理论与试验研究的基本方法与主要成果。最后从机匣低循环疲劳寿命预测的初步探索的角度,说明了缺口构件在常温与高温条件下的低循环疲劳寿命预测工作的一些进展。
空心冷却涡轮叶片的寿命预测
梁国炜
1988, 3(4): 365-370,387.
摘要:
本文将“局部应力应变法”用于涡轮叶片寿命预测的几个主要环节,经验证明,这个方法是预测构件(不仅限涡轮叶片)寿命的有力工具,无论在设计或确定现有装置的工作可靠性方面,都会起很大作用。最后指出,要实际应用到发动机或其它复杂装置上时,尚有一些障碍(例如载荷谱和应力分析手段的效率和费用)有待解决。
航空发动机强度预研项目选择定量分析
冯心海, 胡九生, 刘文阁
1988, 3(4): 371-374,388.
摘要:
本文用Fuzzy ISODATA方法对航空发动机强度预研项目的选择进行了定量分析。在项目选择模型中,同时考虑了项目的重要程度和项目之间在技术上的互相影响。
高推比预研工程技术效益定量评价
邵忠甫, 斯永华, 冯宝盛, 刘文阁
1988, 3(4): 375-378,388.
摘要:
本文提出了一种定量评价技术水平的相对比较法,对高推预研的72个课题。228个技术方面进行了计算,得到了我国航空发动机在这些方面的平均技术水平的变化情况,并分理论、实验两个方面分别进行了定量研究,给出了我国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的变化情况和相对于国际先进水的进步速度。计算结果表明,高推预研工程的技术效益显著,使我国在228个研究方面的平均技术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缩小了1.6年,相对技术进步速度为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