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1995年  第10卷  第1期

显示方式:
研究论文
二维双侧容限系数公式
傅惠民, 佟晓君
1995, 10(1): 1-4.
摘要:
给出一种二维双侧容限系数公式, 并提出相应的估计双侧容忍区间的方法。该方法可以充分利用以往积累的经验数据, 减少当前试验中的试件个数, 提高预测精度。
涡轮叶片的循环蠕变分析
赵爱红, 饶寿期
1995, 10(1): 5-8.
摘要:
研究了航空发动机一级涡轮叶片的蠕变行为。对叶片的危险区作了静载恒温蠕变计算和变温变载蠕变计算。其结果是静载恒温蠕变和实验结果一致;其循环蠕变变形略小于静蠕变变形。变温变载下叶片的蠕变寿命可用静载恒温蠕变进行预估。
涡轮叶片与涡轮盘热弹塑性蠕变接触分析
陈火红, 何君毅, 曹凤兰, 邓剑波
1995, 10(1): 9-12.
摘要:
利用大型通用结构分析程序APOLANS对某型航空发动机高压涡轮盘与叶片进行了热弹塑性蠕变接触分析, 并与轮盘热弹塑性蠕变分析结果进行了比较, 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为涡轮盘、叶片的应力应变分析提供了一种较为准确的方法。
弧齿锥齿轮波动共振条件分析
郭星辉, 鄂中凯, 陈良玉, 王延忠
1995, 10(1): 13-16.
摘要:
应用弹性理论和波动理论, 推出旋转盘形弧齿锥齿轮波动响应的模态解, 重点讨论了啮合力F对齿轮波动共振的影响。给出了弧齿锥齿轮波动共振的条件。
螺桨气动性能的试验研究
冯毓诚, 任丽云
1995, 10(1): 17-20.
摘要:
介绍了我国第一次进行的螺桨风洞试验-某型螺桨模型及改型桨模型风洞对比试验。首次得到了系统的缩尺模型性能对比试验结果。试验表明改型桨在爬升、巡航效率、静拉力等方面均超过设计要求的指标。介绍了螺桨驱动装置、试验模型、测量系统、试验修正、结果分析等。
三元离心叶轮内部紊流流场的数值分析
张谋进, 谷传纲, 苗永淼
1995, 10(1): 21-23.
摘要:
应用k-ε紊流模型及非交错网格SIMPLE方法, 求解了三维时均N-S方程。对一三元离心式叶轮在设计工况下的内部流场进行了数值分析, 并将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 两者相符较好。本文的数值分析能够反映出三元离心叶轮内部的实际流动情况, 特别是在叶轮出口附近射流-尾流这一特殊现象的形式。
管内对流沸腾系中过冷沸腾域真实干度及平均空隙率的解析
韩振兴
1995, 10(1): 24-28.
摘要:
发展了一种根据单相紊流速温分布来预测强迫对流沸腾系。特别是过冷域真实干度及空隙率的解析计算方法。该方法采用世古口、江崎提出的模型。采用了Von.Karman的三层速度分布和Martineli的三层温度分布, 导出了真实干度及空隙率的计算公式。对于蒸汽-水系及FreonR113在很广的压力、质量流速、热流密度范围内进行了计算并与有关实验结果进行了系统对比, 在Re=104~106, Pr=1~8具有满意的精度。
两级涡轮三维无粘定常流场的数值模拟
顾发华, 刘凤君, 冯国泰, 王仲奇
1995, 10(1): 29-32.
摘要:
采用三阶精度TVD格式和隐式近似因子分解方法, 求解了某型航空发动机两级低压涡轮的三维稳态流场。控制方程为欧拉方程组, 流动损失以分布体积力的形式加入到方程组中。动静叶之间的参数传递采用了一种新的周向平均模型, 基于连续流场的假设, 各列叶栅的进出口条件采用了新的给定方法。为了证实本文方法的可靠性, 与S2流面计算的结果进行了比较。
跨音压气机叶栅的激波结构模型及损失
张扬军, 陶德平, 周盛
1995, 10(1): 33-36.
摘要:
在分析讨论激波与附面层相互作用和栅后背压引起激波形状及强度变化的基础上, 给出了考虑激波/附面层相互作用及栅后背压的跨音叶栅激波结构的物理数学模型。应用本文所提出的模型分析了跨音叶栅的激波损失, 其结果和实验结果一致。激波损失的精确得出, 使得将激波与附面层相互作用所引起的流动分离损失从流动总损失中分离出来成为可能, 有助于了解激波与附面层相互作用引起流动分离的机理。
预估蒸汽轮机叶片颤振的三维方法
李克俭, 张扬军, 陶德平
1995, 10(1): 37-40.
摘要:
发展了一种可考虑叶片间相角变化的三维失速颤振预测方法。二维计算的最小气动阻尼比三维值低, 说明取特征截面的二维方法偏于保守, 且特征截面的取法具有任意性, 故二维方法仅能作为叶片颤振初步预估之用。为提高颤振预估的精度, 需用三维计算对二维计算结果进行校核。三维和二维计算均表明叶片间相角对蒸汽轮机叶片气弹稳定性影响很大, 叶片颤振预测必须考虑这一关键因素的影响。
气冷涡轮叶栅效率的计算方法
杨弘, 王仲奇, 顾发华, 冯国泰
1995, 10(1): 41-44.
摘要:
将气冷涡轮叶栅中的冷气与主流在边界层中的掺混模型和在边界层外的掺混层中的掺混模型结合起来, 建立了一个预估气冷涡轮叶栅效率的计算模型。根据该模型利用回转面叶栅无粘流场的计算结果和二维叶面边界层流动的计算结果来预估气冷涡轮叶栅的效率。该算法为气冷涡轮叶栅的优化气动设计提供了一个计算手段。
火焰筒内燃气辐射的蒙特卡罗法计算
张建强, 朱谷君
1995, 10(1): 45-48.
摘要:
用概率统计方法计算了航空发动机燃烧室火焰筒内燃气对壁面的辐射热流, 计算中考虑了燃气的辐射及吸收特性。该计算程序适用于二维轴对称的环型燃烧室和单管燃烧室辐射热流的计算, 并对计算结果进行误差分析。介绍了算例计算结果, 为了检验该计算程序的可靠性, 对角系数进行了校核计算, 其结果是令人满意的。此外, 文中还介绍了对某环型燃烧室和一假想单管燃烧室的计算及误差分析结果。
条缝肋管风冷换热器传热系数计算及最佳设计
姜正良
1995, 10(1): 49-52.
摘要:
介绍了近似计算空调常用条缝肋片管风冷换热器传热系数及流动阻力的数学模拟, 计算方法和试验比较吻合, 说明计算方法是可行的、实用的。对风冷换热器进行优化设计和原产品对比, 效果明显, 说明优化设计是可行的。
喷雾液滴速度分布的实验研究
刘伟, 刘燕, 严传俊
1995, 10(1): 53-55.
摘要:
采用激光全息测量技术对两种压力式喷嘴的喷雾液滴速度进行了测量。实验中测量了喷雾场不同区域的液滴速度分布。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工况下, 喷雾初始区中某一种尺寸液滴的速度和运动角度并不相同, 而是具有一定的速度、角度分布范围, 其取值呈现一定的随机性;在不同轴向位置处, 相应于本文的实验工况, 液滴运动速度和运动角度均随轴向距离的增加而减小, 但对于不同的尺寸, 运动参数的变化程度又有所不同。
化学热泵系统研究
林贵平, 袁修干
1995, 10(1): 56-58.
摘要:
介绍了化学热泵系统的工作原理, 对不同工作方式下的性能进行了热力学分析。着重研究了化学热泵系统代替蒸汽压缩式循环系统的可能性, 指出了系统的COP和单位反应器体积或单位质量吸收剂的功率是两个决定性的因素。讨论了为改善化学热泵系统性能可供采取的技术途径。分析结果表明, 化学热泵系统作为蒸汽压缩循环系统的替代物是很有可能的。
两种k-ε模型用于扩压器内流数值模拟的比较
黄淑娟, 赖焕新
1995, 10(1): 59-62.
摘要:
同时采用标准k-ε及非线性k-ε模型在附体坐标系下求解定常不可压N-S方程组计算扩压器内湍流流场, 得到了扩压器的压力恢复系数和速度分布, 与实验结果对比发现非线性k-ε模型预测的结果更吻合实验值, 且能测出临界扩压角下的局部分离流。文中着重研究了非对称扩压器, 并给出了用两种模型计算的湍流量。
固体火箭发动机的故障模拟诊断
吕振中, 王秉勋
1995, 10(1): 63-66.
摘要:
用模拟试验的方法, 对某台大型固体火箭发动机的爆炸故障进行诊断。分别对装药烘烤导因、气流冲击壅塞导因以及限燃包复层脱粘导致故障, 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证明:限燃包复层脱粘是造成故障的真正原因。通过对自由装填包复层和贴壁包复层的脱粘燃烧进行的仿真计算表明:计算结果与试验一致。试验结果不支持其他两种假设。从而实现对该发动机故障的模拟诊断。
固体火箭发动机瞬变参数辨识
方丁酉
1995, 10(1): 67-70.
摘要:
叙述了固体火箭发动机参数辨识的方法, 以反喷管打开后瞬变过程中推进剂瞬变燃速、打开函数和喷喉收缩因子的辨识为例, 说明了瞬变参数辨识的技术。辨识采用的数学模型是零维不定常内弹道计算方程组, 这是一个非线性系统的参数辨识问题。优化方法采用阻尼最小二乘法。给出了算例, 经参数辨识准度分析, 辨识结果是合理的。
固体火箭发动机性能预估及可靠性分析
余贞勇
1995, 10(1): 71-74.
摘要:
通过对影响发动机性能变化的几个主要参数的统计分析, 建立了固体火箭发动机性能的概率统计模型。应用Monte-Carlo方法计算出一定温度范围内固体火箭发动机的性能与偏差, 并用实际结果进行了验证。从而获得了发动机的可靠性估计, 为导弹的弹道与精度设计提供重要的依据。
组合桨刀对模型螺桨的气动与声学性能影响的试验
毛熙昌, 宋宏海, 崔玉普
1995, 10(1): 75-78.
摘要:
某3叶模型螺桨在桨叶叶尖半径80%~90%范围内的弦向位置, 按桨刀的尺寸、数目、位置的不同组合安装桨刀, 以分隔叶面径向流和环向流的交互影响, 阻止桨尖附面层的分离和涡旋的形成。在地面静止条件下(V=0)进行了带有组成桨刀螺桨与不带桨刀螺桨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 带桨刀螺桨的气动性能都明显提高, 噪声显着下降, 在比较点有的高达4~5dB.
航空齿轮可靠度计算方法
吴立言, 王步瀛, 宋乐民, 张英俊
1995, 10(1): 79-82.
摘要:
基于航空齿轮强度计算标准及现行的可靠度计算方法, 建立了航空齿轮可靠度计算方法。该方法涉及了齿轮的齿根弯曲疲劳强度、齿面接触疲劳强度及齿面抗胶合能力的可靠度计算。文中给出了全部计算公式, 以及某航空发动机附件传动系统可靠度计算的结果。
气膜冷却燃烧室火焰筒二维壁温分布计算
韩振兴, 朱谷君, 冀守礼, 龙迎天
1995, 10(1): 83-86.
摘要:
采用二维轴对称模型, 用有限元素法, 以气膜冷却火焰筒外环整体为对象进行壁温分布计算。开发了计算机程序, 得到了合理、精度良好的温度分布。结合内环头部及其它算例的计算, 结果表明该程序具有良好的工程应用价值, 对于燃烧室的优化设计及应力分析有重要作用。
畸变进气压气机特性与气动稳定性的改进模拟技术及其实验研究
刘燕, 刘伟, 刘志伟, 陈辅群
1995, 10(1): 87-89.
摘要:
建立了预测畸变进气压气机特性与气动稳定性的改进多子区平行压气机模型。为了检验该模型的准确性, 进行了均匀及180°畸变进气下单级压气机特性与气动稳定性的实验研究。以实测的均匀进气单级压气机特性为基础, 应用改进的多子区平行压气机模型, 在与进气畸变实验完全相同的条件下, 对畸变进气单级压气机等转速线及其不稳定工作点进行了预测, 预测与实验吻合良好, 证明该模型是有效的。
用H方法设计航空发动机鲁棒控制系统
徐刚, 孙健国, 张绍基
1995, 10(1): 90-92.
摘要:
用H多变量系统设计方法为某型号航空发动机设计控制算法, 并进行了数字仿真。在发动机的某一工作点设计了控制器, 并在该点进行了非实时仿真。又在非设计点进行了非实时仿真, 用以验证在非设计点是否解耦。给出了地面状态从慢车到最大状态的实时加速仿真曲线。
杆式声雾化器雾化特性的试验研究
夏允庆, 程华定
1995, 10(1): 93-95.
摘要:
就杆式声雾化器的流体动力参数和几何参数对其雾化特性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在常温、常压下进行。用印痕法测量液雾尺寸分布特性, 测量误差<±5%.试验结果表明, 声雾化器的SMD与空气压力成反比, 与液体流量成正比, 共振腔尺寸Lδ对SMD的影响最大。液雾分布近似符合R-R分布, 其R-R分布指数范围与大多数喷嘴相同。
多重模型自适应滤波的故障诊断与容错
王镛根, 李根成
1995, 10(1): 96-98.
摘要:
对多重模型自适应滤波(MMAF)进行了改进并将它用于控制系统的传感器的故障诊断与容错。数值仿真表明, 其故障诊断准确度高, 容错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