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1989年  第4卷  第1期

显示方式:
研究论文
多点调力法激励纯模态的新方案研究
伊立言, 张益松
1989, 4(1): 2-6,88.
摘要:
本文探讨了作为模态试验方法之一的多点激振技术。针对某些实验仪器存在的相位移动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多点激振调力方案,并建议了一种识别纯模态下各模态参数的实用方法。经过计算和实验的考核,说明本文方法对于一般结构进行多点激振试验都是适用的。
飞机推进系统性能评定
陶增元, 许岐山, 陈筱雄
1989, 4(1): 7-10,87.
摘要:
本文从飞机推进系统性能评定的要求出发,探讨了如何贯彻国家军用标准有关性能评定的程序、内容、方法及其有关问题。可供飞机,发动机的设计和试验时参考;并作为飞机定型试飞时,军方验收飞机推进系统性能的主要依据之一。
推进系统性能分析
张津
1989, 4(1): 11-16,87.
摘要:
本文应用我们所建立的推进系统性能计算程序,研究进气道-发动机-喷管匹配,分析了各种设计参数和使用条件对推进系统性能的影响,并把推进系统和飞机组成一个系统,进行发动机最佳循环参数的优选。
双转子涡喷发动机的转差调整
邬子仲, 尚义
1989, 4(1): 17-20,88.
摘要:
本文分析了双转子涡喷发动机转差的概念和作用,指出转差的大小将影响高低压压气机的稳定工作裕度和高压转子的转速n2与涡轮前燃气温度T3的匹配问题。本文提出如何正确调整转差,其结果与实际台架试车数据基本符合。此外,还提供转差对推力、单位燃油消耗率、n2和T3的影响关系,可供实际应用参考。
以气流马赫数为自变量的新型变比热气动函数
彭颖, 范作民
1989, 4(1): 21-24,88.
摘要:
本文给出了以马赫数为自变量的新型变比热气动函数,并对现有的求解变比热热力过程的五类方法,即热力学法、两种常规的和两种新型的变比热气动函数法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这五类方法中,采用以马赫数为自变量的新型变比热气动函数最为简便。
GH169蠕变/疲劳交互作用下裂纹扩展研究
阎莉, 蒋文龙, 周洪范
1989, 4(1): 25-29,89.
摘要:
本文采用翻转电位法,研究了航空发动机的涡轮盘材料GH169在650℃时不同保持时间的蠕变疲劳交互作用下的裂纹扩展行为,进行了两种不同预测模型的比较,并用扫描电镜对断口作了微观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利用Paris公式拟合初始裂纹扩展阶段实验数据时相关性差,但双曲正弦寿命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及预测性,且这种模典更为方便实用。在实验中还发现逐次从小载荷循环增至大载荷循环的裂纹扩展速率比一次加载明显减慢。
外物撞击损伤叶片的模拟试验方法
孙振德, 鲁启新
1989, 4(1): 30-32,92.
摘要:
流空发动机风扇和压气机叶片在工作中,常常会遭到随高速空气吸入发动机的小而硬的外来物的撞击损伤。这些外来物包括小零件、砂石、维修时的残余物(如保险丝头,开口销头、弹簧垫片等)以及其它一些杂物(象别针、钥匙、小工具等)。
大速差射流燃烧室内三维湍流气固两相流的实验研究
李荣先, 赵会全, 黄晓晴, 印泰庆, 潘敏, 周力行
1989, 4(1): 33-36,89-90.
摘要:
本文用二维激光多普勒测速仪和探针取样法对大速差射流燃烧室中冷态三维湍流气固两相流动进行了实验研究,测量了气相速度,颗粒速度、颗粒质量流分布及两相各自的湍流特性,探讨了高速射流作用下两相流场的主要物理特征及其对火焰的稳定和强化燃烧的作用。
燃烧室出口径向温度分布试验及分析模型
李继保, 金如山
1989, 4(1): 37-40,90.
摘要:
在二元试验燃烧室上,研究了四种掺混孔设计方案对燃烧室出口径向温度分布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掺混孔设计方案对出口径向温度分布的影响有规律可循。本文建立了半经验半分析模型,能够由第一次试验得到的出口温度分布,推算修改后出口径向温度分布曲线的变化。模型计算结果和试验结果吻合。
汽心泵特性分析与计算方法
顾民
1989, 4(1): 41-44,91.
摘要:
本文给出汽心泵压头特性、汽心变化、泵内水力损失、集流器内压力分布和径向力等主要特性的计算法和程序,可估算新泵初始设计的特性、亦可对现有泵的特性近似计算。
文氏管和喷注器双调节变推力液体火箭发动机试验研究
高汉如, 陈启智, 杨乐平
1989, 4(1): 45-49,91.
摘要:
本文通过对装有可调喷注器和可调汽蚀文氏管的双组元变推力液体火箭发动机的设计,试验和理论分析,给出了压力P,文氏管压力恢复比R,喷注器针阀位移hi,推进剂秒流量G和组元比r,余氧系数α,燃烧效率c及比冲Is,推力F,稳定性,响应时间tp等随控制电压信号改变的规律性。
点火管流量的确定
张为华, 代绪恒
1989, 4(1): 50-54,91.
摘要:
本文就固体火箭发动机中采用的点火管提出了一维两相流动模型,并用差分方法求解模型方程,得点火管流量。为了验证计算结果进行了实验。计算和实验结果对比表明趋势一致。本文还给出了药粒粒径和药量对点火管内压力的影响。
平面叶栅全特性的实验研究
冯奇, 张惠民
1989, 4(1): 55-58,91-92.
摘要:
本文提出了平面叶栅全特性的概念,阐述了对其进行研究的必要性。对两套总几何参数相当的平面叶栅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正流和倒流条件下叶栅尾迹的测量,得出了这两套叶栅的正流和倒流下的特性线,分析了其变化规律及其相互关系,为全面估价平面叶栅的性能及其在压气机上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突扩管中受限射流的计算方法研究
鲍国华, 姜正行
1989, 4(1): 59-60,92.
摘要:
突扩型燃烧室的结构简单可靠,近年来已引起广泛注意。为了计算时均流场和湍动流场,必须考虑迴流区及附面层全方位的压力梯度,给计算方法带来困难。 本文由时均的N—S方程和—ε湍流模型出发,将Patankar解耦技术推广到可压缩流,采用牛顿迭代法和稀疏矩阵技术。
环形扩压器造型计算方法
李长林
1989, 4(1): 61-62,92.
摘要:
以往的计算方法常不计沿程压力损失对造型的影响,且认为流面与发动机中心线垂直。计算表明当扩压器进出口中心流线差较大时,计算误差较大。本文则考虑了沿程压力损失,且认为流面与扩压器中心流线垂直,给出了一种新的扩压器造型计算方法。
支承微移时临界转速的变化趋势
李彦, 尹泽勇
1989, 4(1): 63-64,93.
摘要:
若采用移动支承位置的方法来调整转子支承系统的临界转速,则支承微移时转子支承系统临界转速的变化趋势对于制订具体的调整方案和预估可能的调整效果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导出了支承微移时系统临界转速的变化趋势的计算公式,利用该式仅需在系统临界转速与主模态分析结果的基础上附加少量的运算,即可给出支承微移时系统临界转速的变化趋势。根据这些变化趋势可以减少临界转速调整过程中的尝试次数,有效地节省工作量。
微机在疲劳试验自动化中的应用
杨大曼, 庄忠良, 鲁启新
1989, 4(1): 65-66,93.
摘要:
在航空叶片振动疲劳试验自动化中,根据疲劳振动试验的参数要求,调控系统组成如图1所示。其中A/D装置的转换时间为20μs,D/A装置的转换时间为3μs。在D/A板上还装有由两个16Bit计时器构成的32Bit计时器,并由软件规划成按日、时、分、秒计时的时钟。
柔性转子-挤压油膜阻尼器系统突加不平衡响应试验研究
付才高, 李希凡
1989, 4(1): 67-69,93.
摘要:
关于柔性转子、无定心弹簧的挤压油膜阻尼支承系统的突加不平衡响应实验研究,在国内尚未见公开报导,而探讨其一般规律性的论文却不少见,其原因可能是这种试验较难逼真地实现,并且因为要释放一块旋转质量而带有一定的危险性。
环形燃烧室出口温度分布系数的研究
张宝诚
1989, 4(1): 70-72,94.
摘要:
由于用扇形段调试燃烧室省气、经济,因此寻找扇形段与全环的出口温度分布系数之间的定量关系,显然具有实际意义。本文对扇形段和全环的出口温度分布系数进行了直观统计,通过拟合计算求得可用扇形段温度分布系数计算全环温度分布系数的经验公式,可用于环形燃烧室温度场调试的工程估算。
雾化槽燃油雾化机理研究
刘志刚, 王家骅
1989, 4(1): 73-75,94.
摘要:
本文从雾化槽的雾化过程、流场特点、档板结构以及油膜在翻越运动中的分布,来研究雾化槽的雾化机理。
加热空气流中燃油液雾特性
杨桂祥, 金如山
1989, 4(1): 76-78,94.
摘要:
近期液雾火焰结构的研究表明,在很多情况下在液雾火焰中燃油液滴并不是以单滴形式烧掉,蒸发液雾形成蒸汽空气雾在稠液雾边界上以扩散火焰方式燃烧掉。这个结果强调了在热环境中液雾蒸发的重要性。基于对单滴蒸发的研究金与Lefebvve导出液雾蒸发模型,在跨流喷射的液雾问题中,已经成功地运用了这个液雾分析模型。
分轴燃气轮机大扰动动态过程计算
吕泽华, 叶柏生
1989, 4(1): 79-81,95.
摘要:
由我国自行设计和生产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装置已经在东炼试运成功。其燃气轮机是用斯贝核心机改型的分轴燃气轮机。发电机组采用了双转速调节系统来代替功频调节系统,以消除气体燃料热值变化引起的工况变化。为确保甩负荷时大扰动动态过程计算的准确度,采用了以非稳态工况为起始点的数学模型,用变系数分段小偏差线性化的方法计算大扰动的动态过程,从而解决了非线性系统动态过程的计算问题。
喷气发动机转速数字控制器优化设计
杨生发
1989, 4(1): 82-84,95.
摘要:
喷气发动机转速数字控制系统的构成和动态模型如图1所示。数字控制器由微机编程实现。该闭环系统由PID控制器进行串联校正、角度负反馈为位置反馈校正。
航空发动机数控中双微机的切换
徐启华, 吴琪华
1989, 4(1): 85-86,95.
摘要:
为了提高微机控制发动机的可靠性,在航空发动机(或陆用航机)上,一般采用双微机系统。对于此类系统,一种情况是:两台微机处于同等重要地位,它们都执行同一套控制算法,通过加权仲裁后,输出信号,控制执行机构;另一种情况是,两台微机,一台作为主机,另一台作为辅机,正常时主机参与控制,辅机仅做故障检测,一旦主机发生故障,辅机接替主机,投入工作,本文对后一种情况的双机系统进行了研究,
中国航空学会动力专业学会成立
杨茂林
1989, 4(1): 96-96.
摘要:
经中国航空学会决定,动力专业委员会已升格为动力专业学会。 根据中国航空学会四大通过的新章程规定,有条件的专业委员会,经常务理事会批准,可改为分科学会。由于动力专业涉及广泛的学科专业领域,具有很广的专业活动范围,有数量众多的专业队伍和学科带头人,有一批学会活动骨干和很好的挂靠单位,特别是近年来国内外学术交流,继续教育和科技咨询的积极开展,以及航空动力学报的创办。
A DISSIPATION-DISPERSION TURBULENCE THEORY AND ITS MODIFIED k-ε MODEL
GaoGe
1989, 4(1): 97-104.
摘要:
Based on the perturbation equation of the Navier-Stokes equation and the instability analysis of strongly nonlinear flow, a set of new control equations is presented featuring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dissipation and dispersion of turbulence. Three extra terms representing respectively the effects of extra strains, rotation and dispersion on the turbulent stresses introduced into the momentum equation. The defects of the original k-e modelart removed mainly by introducing new soerce terms. This modified k-i model has advantages of simplicity, self-consistency and clarity of physics It is able to handle complex flows and provides new perspectives for looking at a diversity cf turbulence probiems, such as intermuttency, coherent structvires, amsotropy , turbulent energy inversion and the cut-off of turbulence spect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