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1990年  第5卷  第1期

显示方式:
研究论文
双排叉排孔气膜冷却特性研究 (一) 传热系数
张鸣远, 陈学俊, 邹福康, 葛绍岩, 陈时钧
1990, 5(1): 1-5,89.
摘要:
作者在Ludwieg风洞中研究了双排叉排孔的气膜冷却特性, 首次在瞬态风洞中实现了沿主流方向和横向两个方向的传热测量, 并给出了近孔区壁温和传热系数的变化细节。本文着重介绍传热系数的测量结果。
双排叉排孔气膜冷却特性研究 (二) 绝热有效温比
张鸣远, 陈学俊, 邹福康, 葛绍岩, 徐靖中, 陈时钧
1990, 5(1): 6-10,89.
摘要:
本文介绍双排叉排孔气膜冷却绝热有效温比η的测量结果和数值计算。根据η沿主流和横向的变化, 特别是在近孔区的分布规律分析了前后排孔二次射流的不同流动特点。数值计算采用求解椭圆方程的三维差分程序, 吹风比M等于0.6。
半圆腔壁表面二维冲击流动和换热的模拟计算
朱谷君, 邱绪光, 陈忠军
1990, 5(1): 11-14,89-90.
摘要:
本文用有限元素法对半圆形腔壁表面的冲击流动和对流换热作了数值计算, 由于引射作用在腔内会出现回流, 使得流动结构和换热系数的分布与大空间的冲击流动存在明显的区别。计算结果表明, 除在冲击缝两侧壁面附近有第一回流区外, 在一定流动条件下还可能在下游产生第二回流区。
低热值煤气燃烧稳定性的试验研究
焦树建, 朱学雷
1990, 5(1): 15-20,90.
摘要:
本文在两种火焰管、两种空气旋流器和两种煤气供给结构的燃烧室上, 试验研究了这些结构因素对于低热值煤气燃烧稳定特性的影响, 得出了一系列对工业设计有指导意义的结果。
涡轮叶片型面换热系数计算
吴丁毅, 刘松龄
1990, 5(1): 21-25,90.
摘要:
本文用数值方法计算了无气膜冷却涡轮叶片上包括前驻点的整个型面上的换热系数。驻点区采用相似方程计算, 并用圆柱绕流近似表示驻点附近流场。较成功地模拟了边界层转捩和过渡区的换热情况。计算中考虑了来流湍流度的影响。
航空煤油单滴汽化历史的计算法
李汝辉, 张振堂, 董耀德
1990, 5(1): 26-28,94.
摘要:
本文提出了计算多组份燃料单滴汽化历史的一个可靠实用的新方法。文中将煤油视为十种虚拟组份构成的多组份混合物, 并推荐了虚拟组份有关物性参数的计算方法, 用作者发展的多组份液滴汽化方程组, 计算了三种国产航空煤油滴的汽化历史, 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吻合很好。
空气旋流器对短环形回流燃烧室性能的影响
洪岩
1990, 5(1): 29-31,94.
摘要:
目前在小发动机领域中,采用环形回流燃烧室作为核心部件几乎已成为普遍的发展趋势,这不仅是因为采用环形回流燃烧室能使其容热强度成倍增加,而且燃烧室的寿命也随着气膜冷却技术的发展和设计、工艺水平的提高而大大延长。此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可以使发动机轴缩短近40%,使发动机总体布局更加合理。怎样在短小的燃烧室内更好地组织燃烧便成了短环形回流燃烧室设计的关键。传统的环形回流燃烧室大部分采用封闭式头部,火焰筒内部气流结构对于目前的火焰筒长度是匹配的。但是新型的高性能小发动机为了缩短低压轴的跨度要求,回流燃烧室的长度更短,对于这样的短环回流燃烧室怎样充分利用燃烧空间,本文作了探讨。试验用的短环形回流燃烧室采用封闭式及带45°扭角和60°扭角的旋流器头部的三种结构方案,对各个试验件性能作了较详细的分析、比较,取得了有用的结果。
蒸发式燃油喷射装置蒸发性能研究
江义军
1990, 5(1): 32-34,94-95.
摘要:
燃油在蒸发管内的蒸发,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受多种因素影响,例如燃油起始雾化平均滴径、与气流的相对速度、油气间的掺混、传热、传质、油蒸气的扩散、油雾在管内停留时间、管壁影响、气流温度、燃烧区传给它的热量,燃料的物理性能等等。燃料蒸发的理论研究多限于单滴油珠,因为油雾的计算极困难,因此要精确地进行理论计算目前还不可能。
涡轮机轴流叶轮盘行波振动研究
晏砺堂
1990, 5(1): 35-38,91.
摘要:
本文对涡轮机中轴流叶轮盘的激振源, 特别是行波振动诱发的轴向力、力的性质、对振动的影响等作了分析。指出行波振动会诱发轴向力, 此力对压气机和涡轮盘的前行波振动起阻尼作用, 而对后行波则是自激力。涡轮机中轮盘上经常受到沿圆周分布不均的不变力作用, 激起驻波振动, 振动诱发的轴向力又激起盘的自激振动, 如无足够阻尼则导致失稳, 造成轮盘破裂事故。
热疲劳-蠕变寿命的能量损伤理论
熊昌炳
1990, 5(1): 39-42,91.
摘要:
本文对发动机热部件在高温下工作寿命大大降低的问题, 提出一种温度对材料应变能损伤的原理, 这个理论在估算部件热疲劳 /蠕变交互寿命时, 包括了弹性能、塑性能和蠕变能量的损伤总合; 并且在整个过程中, 随着温度和时间的不断变化, 对各种物性参数进行修正, 从而更好的逼近真实状态。文中用著名的“应变范围划分法 (SPR)”和“应变能范围划分法 (SEP)”的实验结果与本法的计算数值对比, 甚为满意。本方法的特点是物理概念清楚, 运算方便, 适应性强, 对一般高温结构强度的寿命估算, 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定向结晶涡轮叶片可靠性分析
吕文林, 段振龙
1990, 5(1): 43-47,91.
摘要:
本文在正交异性材料定向结晶涡轮叶片的应力有限元分析的基础上, 以一种简单的破坏模式列出了可靠度的计算方法。首先利用 Hill准则建立临界函数 (破坏函数 ), 对于多随机变量及非线性破坏函数利用二阶矩方法及 Hasofer-Lind方法找出破坏点和这种破坏模式的可靠度。并用Monte-Carlo方法予以验证。
航空齿轮振动的粘弹阻尼控制
任兴民, 徐明, 顾家柳
1990, 5(1): 48-52,92.
摘要:
本文进行了齿轮振动的粘弹阻尼控制研究, 文中进行了自由阻尼层结构的力学特性分析, 进行了阻尼材料位置与形状大小的优化研究, 以最小的附加质量获得最佳的振动效果。本文还进行了模型齿轮的实验研究, 结果表明, 齿轮辐板振动的粘弹阻尼控制对齿轮的振动有相当满意的控制效果, 表明这一方法是可行的, 也是有进一步研究意义的。
带定心弹簧的挤压油膜阻尼器柔性转子系统主共振型双稳态特性
祝长生
1990, 5(1): 53-56,92.
摘要:
转子系统的主共振型双稳态特性主要包括双稳态开始及结束时的转速ωbdba,双稳态转速区ωbd~ωba、转子系统振幅及相位角的变化规律。选用在试验中曾多次出现过双稳态的模型转子作为理论分析原始数据,在较宽的系统参数的范围内,进行转子系统主共振型双稳态特性分析。
变唇口型总压畸变流场的模拟技术
陈晓, 毛建
1990, 5(1): 57-64,92-93.
摘要:
本文对变唇口型总压畸变流场模拟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一方面总结分析了各种唇口几何参数对总压分布谱图和总压脉动紊流度的影响, 从而将这些一般的规律应用于特定总压分布谱图, 总压脉动紊流度及其畸变指数的模拟。另一方面, 对给定的二个不同类型的总压畸变流场进行模拟, 所模拟的稳态周向总压畸变指数, 平均总压脉动紊流度和最大瞬时畸变指数均能达到规定偏差的要求。
任意非正交曲线坐标系中湍流的数值计算
李一光, 严传俊, 王宏基
1990, 5(1): 65-68,93.
摘要:
本文旨在运用张量分析理论,结合成熟的SIMPLE算法,发展一种适用于复杂几何形状内湍流流场数值求解的方法。假设流动为二维单连通域内的等温、不可压、定常、无化学反应、单组分湍流流动,采用双方程湍流模型。由雷诺平均的湍流控制方程的基本形式[1,2],结合张量分析理论。
压气机周期性动态畸变的理论研究
冯奇, 张惠民
1990, 5(1): 69-73,93.
摘要:
本文建立了周期性动态畸变下压气机内的流场模型, 提出并分析了流动模型的频响问题。并对一实际的两级低压压气机进口总压周期性动态畸变在多种频率下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与实验表明: 两者不论是总压幅度还是相位均符合较好。
压气机进口周期性动态畸变的实验研究
冯奇, 张惠民
1990, 5(1): 74-75,95.
摘要:
压气机进口畸变问题是航空发动机领域内一个极为重要而复杂的问题。它早已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并已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和实验研究。然而至目前,主要的研究多局限于稳态畸变问题。航空发动机在实际工作中,很多进口流场情况是不可能简化为稳态畸变来研究的。本工作旨在对压气机进口周期性动态畸变作一初步的实验研究。
航空涡轮喷气发动机双变量控制系统设计
张加桢, 化凯, 郭迎清, 刘芳
1990, 5(1): 76-78,95.
摘要:
影响涡轮喷气发动机推力和耗油率的主要参数是转速和涡轮前温度。在最大工况下保持转速及涡轮前温度为最大值不变,可使发动机在各种飞行条件下最大限度发挥动力性能。作为高性能战斗机动力的双轴涡轮喷气发动机。
指令跟踪问题的一种数值解法
章霖官
1990, 5(1): 79-81,96.
摘要:
在发动机控制中,为便于驾驶员操作,驾驶员所给指令值一般是阶跃变化的,则指令值就是一个常向量。对我们所研究的定常系统来讲,Q2、R都是常数阵,则Q6、R3也是常数阵。这样我们可以得到指令跟踪问题最佳反馈阵的稳态值。
WJ6G4A发动机的数字式电子控制系统
谭风详, 陈友彬
1990, 5(1): 82-84,96.
摘要:
系统功能 控制器的基本功能有:(1)按发动机加速供油曲线要求能自动起动、加速、速发动机,并按大气温度修正供油量,以保证发动机在起动和加速过各中不喘振、不起温。)保持发动机燃气发生器转速恒定,使输出功率稳定。
涡轮盘榫齿载荷分配的一种计算方法
盛元生
1990, 5(1): 85-87,95.
摘要:
通常在有限元计算中,力和位移的边界条件要精确地给出。但是对于力和位移边界条件不能充分给出的一类问题,如接触问题,目前解题尚有一定的困难。对于涡轮盘和叶片的榫齿连接,求解这种含多面接触的工程计算,往往是假定一种边界条件,即首先预估榫齿上的载荷,然后进行轮盘或叶片的有限元分析。本文试图以完整的榫齿连接区域作为有限元模型,利用弹性位移叠加原理求载荷在榫齿上的分配,并根据这一分配进行了应力计算和断裂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