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07年  第22卷  第7期

首届试验仿真与数据挖掘测试与分析会议(624)
不完全区间数据最佳线性无偏估计方法
傅惠民, 敖亮
2007, 22(7): 1025-1029.
摘要:
建立了不完全区间数据秩统计量的概率密度函数和联合概率密度函数, 给出了其平均秩、中位秩和百分位秩以及不完全区间数据统计量的均值、方差和协方差计算公式.在此基础上, 针对位置-尺度分布族提出一种不完全区间数据最佳线性无偏估计方法, 得到了其百分位值的置信限估计, 并对工程中常见的极值分布、两参数Weibull分布、正态分布进行了详细讨论.
基于工业CT技术的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
卢洪义, 徐明, 于光辉, 孙建国
2007, 22(7): 1030-1034.
摘要:
采用先进的工业CT无损检测技术, 对精密设备内部结构进行无损定量检测, 根据得到的结构断层图像, 确定设备各部件之间装配关系和配合间隙, 比较完好设备的断层结构图像, 诊断出设备的故障部位, 提出故障修复方案.对于无故障精密设备, 利用工业CT无损检测具有的尺寸精密测量功能, 结合相应部位的断层结构图像, 识别内部转动部件的磨损程度或部件间产生的相对位移, 推断系统将来可能发生故障的运行阶段, 提出设备的维修计划.
带有阻尼环(套)的篦齿封严装置固有特性的理论及实验
曾亮, 郭雪莲, 李琳
2007, 22(7): 1035-1043.
摘要:
以带有开口阻尼环(套)的篦齿封严装置为研究对象, 运用弹性力学、材料力学和接触力学的有关理论研究了阻尼环(套)与封严装置之间的接触压力和接触刚度的求解方法.在此基础上, 根据结构系统动力学理论建立了封严装置/阻尼环(套)组合结构的等效线性系统模型, 并通过模态实验验证了理论模型的正确性.研究了阻尼环的安装位置和阻尼套厚度、宽度、开口量等参数对组合结构固有特性的影响规律.阻尼环在不同的安装位置时对封严装置固有特性的影响较小.阻尼套对封严装置固有特性的影响包括附加质量和附加刚度两方面, 当封严装置结构一定时, 组合结构的固有频率与封严装置自身频率的差异大小取决于阻尼套附加质量和附加刚度的相对比较.由于阻尼环(套)开口较小, 并且它的刚性远低于封严装置的刚性, 组合结构仍大致以周波型振动为主.
反向旋转双转子稳态响应计算分析与试验
胡绚, 罗贵火, 高德平
2007, 22(7): 1044-1049.
摘要:
航空发动机采用反向旋转的双转子系统, 有助于减小转子整体陀螺力矩对飞机的影响, 降低机匣负荷, 提高飞机机动性能.分析了一种具有中介轴承的反向旋转双转子结构的稳态响应, 其中介轴承外圈与低压转子联接, 内圈与高压转子联接.针对这种结构, 应用传递矩阵法, 结合边界条件, 分析了反向旋转双转子结构稳态不平衡响应的变化规律, 研究了内、外转子盘轴心轨迹和质心的变化特点, 并进行了相应的试验研究, 验证了计算仿真的相关结论.
学科间载荷参数空间插值传递方法
李立州, 王婧超, 吕震宙, 岳珠峰
2007, 22(7): 1050-1054.
摘要:
针对多学科优化分析中面面耦合学科网格间载荷传递的问题, 提出了在参数空间中的三次函数插值传递方法.该方法将三维空间的源学科载荷点投影到二维参数空间平面上, 用三次插值函数对目标点载荷进行计算.此方法解决了叶片表面弯曲对载荷传递精度的影响.某涡轮叶片温度传递的结果表明本文的方法具有很高的精度.
基于Kriging模型的涡轮叶片多学科设计优化
韩永志, 高行山, 李立州, 岳珠峰
2007, 22(7): 1055-1059.
摘要:
引入基于Kriging模型的近似技术, 建立了一种三维涡轮叶片的多学科设计优化方法.系统介绍了Kriging近似模型, 采用松散耦合方法考虑叶片各学科之间的耦合关系, 在多学科耦合分析的基础上, 采用多学科可行方法与基于Kriging模型的多学科优化方法分别进行了优化和比较.算例表明, 同等条件下相对于前者, 后者能够在精度无明显损失的情况下更快地收敛到最优解, 使涡轮叶片的各项性能得到明显改善, 证明该优化方法是可行有效的.
气动非谐对叶片非定常气动激振力影响
孟越, 李琳, 李其汉
2007, 22(7): 1060-1064.
摘要:
为降低转子叶片在前排静子叶片尾流激振情况下的共振应力, 提高转子叶片疲劳寿命, 对静子叶片的气动非谐设计进行研究.对静子叶片的气动非谐设计考虑了两种方案, 一种为非均匀叶栅设计, 另一种为不对称叶栅设计.通过对静子-转子模型流场进行非定常计算, 比较了两种非谐设计思想下转子叶片表面气动激振力频谱成分和幅值大小.分析结果标明:非均匀叶栅非谐设计并不能降低转子叶片表面激振力, 同时会引起频率成分和幅值都较大的倍频成分;不对称叶栅非谐设计虽然会引起与转速同频的较大幅值激振力成分, 但从整体考虑可有效降低叶片振动应力.
压气机中叶片轮盘耦合结构振动分析
王春洁, 宋顺广, 宗晓
2007, 22(7): 1065-1068.
摘要:
在建立了叶片与轮盘三维装配模型的基础上, 考虑了由于装配产生的接触应力与叶片轮盘之间的耦合作用后, 建立了叶片-轮盘装配耦合的振动特性计算的有限元模型.并采用ANSYS软件, 使用循环分析方法对某叶片轮盘耦合结构的振动特性进行了计算分析.通过模态实验校验的手段证明用这种方法进行榫接装配系统动力学分析是可行的.
Large eddy simulation of turbulent diffusion flame combustion using a conserved scalar methodology
K. Wang, Z. Yang, J. J. McGuirk
2007, 22(7): 1106-1117.
摘要:
The present paper describes an LES prediction of turbulent diffusion flame combustion in a simplified axi-symmetric combustor geometry.The calculations are carried out using a well-tested finite volume incompressible LES code which has been modified to handle variable density and reacting flows.The basic mixture fraction conserved scalar method is used with the chemical state relationships described by fast chemistry.The turbulence-chemistry interaction is modelled by a sub-grid PDF method and the PDF is assumed to follow a Beta-function shape.The LES predictions have been time-averaged over 3.5 flow-through times to generate the mean radial profiles of mixture fraction,product mass fraction,temperature,axial velocity and axial rms.The agreement of the LES predictions with the experimental data is good for all the above quantities at four different axial positions with largest differences at the first measurement plane.The LES method also provides information on the unsteady nature of turbulent diffusion combustion. For turbulent reacting flows with large density ratio,it was found necessary to use a relaxation method in order to remove unphysical high-frequency fluctuations and to maintain numerical stability.
Development of a micro gas turbine combustor with T-type vaporizers
XU Quan-hong, LIU Jun, XU Jian, LIN Yu-zhen, LIU Gao-en
2007, 22(7): 1118-1126.
摘要:
The study includes the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the evaporation performance of T-type vaporizer,mainly studied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inlet air temperature and vaporizer wall temperature with the evaporation ratio.Then,it studied the LBO(lean blow out) and combustion efficiency of the micro aero-engine combustor with T-type vaporizer on the normal pressure test rig.The inlet air condition is environmental pressure and temperature.The gas analysis method is used to study the combustion efficiency,and the inlet air temperature is 300 K,400 K and 500 K.It could be concluded that the evaporation performance is improved with the increasing of the inlet air temperature and vaporizer wall temperature;the average LBO is 0.003;the combustion efficiency rises with the inlet air temperature,and it remain constant when the fuel/air ratio changed in the range from 0.008 to 0.02.The vaporization ratio is the key factor to determine the combustion performance.
弯曲壁上开孔倾角对气膜孔流量系数的影响
张弛, 赵梦梦, 林宇震, 刘高恩
2007, 22(7): 1127-1131.
摘要:
对弯曲壁上的多孔气膜冷却方式的流量系数进行了实验研究, 目的是确定在一定曲率的弯曲壁上不同开孔倾角冷却孔的平均流量系数随压力参数的变化规律, 并从流动损失方面进行深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对于几何参数一定的多孔冷却方式, 影响其流量系数的气动因素用压力参数来表示是合理的, 但对于不同的开孔倾角, 压力参数对流量系数的影响效果有很大差别.
采用蒸发管供油的驻涡燃烧室点火及贫油熄火特性
孔昭健, 樊未军, 易琪, 刘玉英, 杨茂林
2007, 22(7): 1132-1137.
摘要:
为了研究驻涡燃烧室拓宽燃烧边界的能力, 设计了一种驻涡燃烧室实验件, 并对其点火性能和贫油熄火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驻涡燃烧室采用汽化器和蒸发管的组合作为供油方式, 以煤油为燃料, 实验中改变燃烧室的进口条件, 测试其点火极限和贫熄极限.实验结果表明, 采用蒸发管供油驻涡燃烧室具有良好的点火特性和贫油熄火性能.
变截面U形通道内肋高对换热特性影响的实验
刘湘云, 丁水汀, 陶智, 徐国强
2007, 22(7): 1138-1141.
摘要:
采用实验方法研究了在定常状态下, 肋的高度对横肋变截面U形通道内的换热特性的影响。通道内肋间距为15 mm, 肋的宽度均为2 mm, 肋的高度分别为1, 1.5, 2 mm和2.5 mm。雷诺数在12 000到56 000之间变化, 采用单元分析法, 以相同形状的无肋通道作为基准, 研究了肋的高度对肋间距为15 mm通道的换热效果及阻力影响, 得到了包括几何参数在内的经验关联式。结果表明, 有肋的通道换热都得到了增强;肋高度的变化对变截面蛇形通道换热的影响不是单调的, 而是呈多峰分布;肋的高度对阻力系数的影响却是随着肋高的增大而增大的。
红外抑制器模型出口温度的实验
朱英, 黄勇
2007, 22(7): 1142-1147.
摘要:
利用地面模拟试验件实验研究了气流参数对直升机发动机喷管出口温度的影响。实验中主喷管气流温度610℃, 压力为常压, 下洗气流温度为常温, 速度范围为4.4~11 m/s。结果表明, 模型出口排气温度随着主喷管流量增加而线性增加, 引射系数随着下洗气流速度增加而减小, 出口排气温度随下洗气流增加时有一个峰值, 增加下洗气流速度有助于降低外套壁温。实验发现外套出口和混合管之间夹层存在气流倒流现象, 倒流平均速度随着主喷管流量和下洗气流速度增加而增加。
带旋流杯的模型回流燃烧室主燃孔射流研究
孟江涛, 黄勇, 郭志辉, 许旭
2007, 22(7): 1148-1152.
摘要:
实验研究了带轴径向旋流杯、主燃孔和冷却气流的模型回流燃烧室在工作压力为300 kPa, 燃烧室压力损失为2.5%时主燃孔射流的特点以及其对燃烧室流场的影响.结果表明, 回流式燃烧室内外壁主燃孔射流进气方向与顺流式燃烧室不同, 即内壁主燃孔射流向流动方向下游倾斜, 外壁主燃孔射流向流动方向上游倾斜;主燃孔射流穿透深度很大, 几乎能穿透到对面火焰筒壁;中心回流区长度明显缩短, 其长度L与旋流杯出口直径D的比值(L/D)约为0.5, 而常规的顺流式燃烧室的L/D约为1.3.
气动热力学与总体设计
过膨胀状态下轴对称收-扩喷管内外流场计算及分析
黄宏艳, 王强
2007, 22(7): 1069-1073.
摘要:
轴对称收-扩喷管在过膨胀状态下工作时, 喷管内部将产生强烈的激波以及附面层分离, 流态非常复杂.计算实践表明, 应用广泛采用的重整化群(RNG)k-ε湍流模型, 并结合标准壁面函数对其进行数值模拟时, 误差较大.针对标准壁面函数的不足, 采用增强型壁面函数处理固体壁面附近的流动, 对轴对称收-扩喷管的内外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 并与试验数据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增强型壁面函数更加适合处理此类存在强逆压梯度导致附面层分离的问题.
Blockage effect on the flow around a cylinder probe in calibration
WANG Hong-wei, WEI Jun
2007, 22(7): 1074-1081.
摘要:
Flow around a 2-D cylinder pressure probe placed in uniform flow,free jet flow,and wind tunnel flow was analyzed with potential flow theory and simulated with numerical method.Blockage effect was investigated under several typical flow Mach numbers.The result from numerical simulation shows a similar trend to the one from potential flow method while varies in quantity.Wind tunnel walls accelerate the flow near the probe and thus produce a blockage effect;Boundary of free jet flow,however,decelerates the flow and thus produces a "negative" blockage effect.A maximum incoming Mach number exists when the probe is calibrated in wind tunnel in high subsonic condition due to choking caused by shocks and shock induced separation.The critical Mach number varies with blockage ratio,which makes high Mach number impossible to achieve in large blockage ratio condition.The blockage effect itself is unavoidable for calibration or measurement although a sufficiently small blockage ratio brings minor effect.Correction can be implemented based on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result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and further works.
BVF诊断在非定常转静匹配中的应用
饶杰, 袁巍, 李秋实, 弓志强, 陆利蓬
2007, 22(7): 1082-1086.
摘要:
对一台高负荷跨声速单级风扇进行了非定常数值模拟.并将BVF(boundary vorticity flux, 边界涡量流)诊断方法应用于非定常条件下的转静干涉研究中.结果表明BVF不仅能够清晰地捕捉到转静干涉对流场的影响, 指出转子叶排的尾迹干扰是引发下游叶排通道流场非定常特性的最主要因素, 还能够根据叶片表面出现的一些细节, 结合静压、熵等分析方法, 找出动叶的叶尖和静叶的叶根在转静匹配中存在的问题.表明BVF诊断方法能够反映出转静匹配的状态好坏, 并指出改进设计的方向, 是一种能够有效找出对流场产生负面影响的根源, 并指出削弱甚至消除这些负面影响办法的新型诊断方法.
某风扇/增压级非设计点性能计算及进气畸变影响分析
赵勇, 胡骏
2007, 22(7): 1087-1092.
摘要:
在原流线曲率法程序的基础上, 增加了适用于高速风扇/压气机的双激波损失模型.真实地反映了高速风扇/压气机的实际工作状况, 提高了预测高速风扇/压气机非设计点性能的准确性, 完善了分析进气畸变对风扇/压气机性能及稳定性影响的准三维计算模型.针对一台外涵转子叶尖马赫数大于1.4的大涵道比风扇/增压级, 计算分析了其非设计点性能以及进气畸变的影响.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精度可靠, 可应用于工程实际.
超声速压气机转子叶片吸力面抽气抑制附面层分离的机理
南向谊, 刘波, 靳军, 陈云永, 侯为民
2007, 22(7): 1093-1099.
摘要:
针对压气机叶片在高负荷及非设计工况下经常出现的附面层分离状况, 采用数值方法研究了叶片吸力面不同位置、不同吸气量时附面层抽吸对压气机转子气动性能的影响.数值结果表明:抽吸位置对抽吸效果有重要的影响, 通过在分离区下游一定位置处抽吸, 能够很好的抑制附面层分离, 改善气流在大分离点处的剧烈变化, 减少流动损失, 使得级效率和压比均有显著的提高;而在分离区上游或者分离区下游的较远处开缝抽吸, 则效果不理想.吸气量对抽吸效果也有一定影响, 存在一个最佳吸气量, 吸气量过大或者过小都会对结果产生不利影响.
开槽处理技术对叶片尾缘气流流动特性的影响
周敏, 王如根, 曹朝辉, 张相毅
2007, 22(7): 1100-1105.
摘要:
提出了从叶片压力面向吸力面开槽的处理技术, 设计了在80%~94%h叶高位置的叶片尾缘处的开槽方案, 对叶片开槽处理后的压气机工作流场进行了数值分析.结果表明:小槽进口对叶片压力面附面层低速气流具有一定的抽吸作用, 使部分压力面附面层气流和部分主流被吸入小槽并进行加速, 这股气流将从小槽出口流出, 它能够对叶背尾缘附面层内低速气流进行加速, 从而控制或延缓附面层气流分离, 并进一步减弱了尾缘附面层分离气流与叶片尾流的掺混.深入分析流场发现, 小槽出口气流还可以控制吸力面附面层气流沿叶根向叶尖的潜移, 从而防止大量附面层气流在叶尖堆积.因此采用开槽处理技术能够有效改善叶片尾缘流场的流动特性, 提高流场的稳定性.
叶轮机械
动静叶干扰下跨声压气机级性能与叶片型面静压研究
李绍斌, 苏杰先, 冯国泰, 王仲奇
2007, 22(7): 1153-1160.
摘要:
采用数值方法对某型高负荷跨声速压气机在工作点的非定常流场进行了模拟, 对级内动静叶的气动干扰进行了深入分析.通过总压比和等熵效率分析了级性能总参数的非定常性, 结合静压系数分析了叶片型面静压的分布及其非定常波动性, 研究了尾迹和势流干扰对叶片型面静压非定常波动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气动干扰对级内动静叶片有不同的影响, 研究结果增加了对高负荷跨声速压气机内动静叶非定常气动干扰的认识.
机匣视窗折射对LDV聚焦的影响分析
赵军, 刘宝杰, 刘火星
2007, 22(7): 1161-1166.
摘要:
为了分析激光束经过机匣视窗后聚焦状态的变化情况, 发展了一套通用程序, 可用于计算不同的测量条件下, 激光束穿过不同尺寸机匣视窗时的折射情况, 并对其结果的可信性进行了验证.利用所发展的程序, 以二维LDV探头为例, 分析了典型情况下蓝光、绿光焦点偏移情况, 以及蓝光与绿光焦点之间偏移量的变化情况, 并给出了确定焦点重合的计算准则.计算结果表明:如果不进行特殊的光学修正, LDV测量时必须要选取小的探头角度和浅的测点深度.
带气腔的离心压缩机旋转失速的三维数值模拟
郭强, 竺晓程, 杜朝辉, 陈华, 赵岩
2007, 22(7): 1167-1172.
摘要:
使用商业CFD计算软件CFX求解三维雷诺平均的Navier-Stokes方程组, 结合出口气腔模型对某带无叶扩压器的离心压缩机的旋转失速现象进行数值模拟.首先使用定常计算得到了该离心压缩机的稳态性能曲线, 并和实验测量值进行了比较.然后引入出口气腔模型, 模拟离心压缩机内的旋转失速流动.在小流量下, 从矢量图和径向速度等值线图中观察得到了离心压缩机内部流场的非定常流动现象.还研究了气腔模型不同参数对失速流动的影响, 结果表明气腔体积越大, 计算得到的失速频率越低.
航空发动机在高空台上的H0/Ma0试验分析
刘志友, 郭荣伟, 侯敏杰, 田金虎
2007, 22(7): 1173-1178.
摘要:
分析了发动机高空台H0/Ma0试验时, 高空舱压力与标准大气压力不一致的产生原因, 以及由于发动机排气引射作用与高空舱内冷却流动造成的环境压力低于标准大气海平面静止空气压力对发动机H0/Ma0试验结果的影响机理。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环境压力差异对发动机H0/Ma0试验结果影响的研究方案, 并用两型发动机在不同试车台上进行了H0/Ma0试验与研究性试验。结果表明, 70 kPa压力环境、0.99~1.02冲压比的高空台H0/Ma0试验的换算结果, 与标准大气海平面静止条件下的试验结果基本一致。
基于分岔理论的轴流式压气机旋转失速主动控制技术
王健, 李应红, 张东方, 汪诚
2007, 22(7): 1179-1183.
摘要:
旋转失速是轴流式压气机的一种基本气动不稳定工作现象, 首先通过对Moore-Greitzer压缩系统模型的非线性动力学分岔分析, 发现旋转失速是由亚临界的音叉分岔所造成;其次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岔理论的非线性主动控制算法, 采用压气机压比作为输入测量信号, 节流阀位置作为输出激励信号;最后采用分岔软件AUTO进行了计算机数值仿真, 仿真结果表明, 提出的非线性主动控制算法使得音叉分岔由亚临界转变为超临界, 从而消除了旋转失速迟滞环, 以及扩大了压气机的稳定工作范围.此外, 由于控制系统仅仅需要一维布局的传感器和激励器, 因此同时具备了较好的工程应用前景.
自动控制
基于RBF网络的质量矩导弹姿态控制
秦莉, 杨明, 郭庆
2007, 22(7): 1184-1189.
摘要:
研究了三轴稳定质量矩导弹姿态控制问题.建立了内部带有3个可移动滑块的数学模型.利用RBF(radial basis function)网络的快速自学习、自适应特性, 作为被控对象的模型, 不断调整PID控制器的参数, 协调控制滑块位置, 从而改变导弹的飞行姿态.最后讨论了滑块运动特性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并对系统稳定性进行了分析.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律在保证系统稳定的情况下有效地实现导弹的姿态调整, 并且提高了系统的动态响应品质.
非线性反演控制律在航空发动机多变量控制中的应用
张海波, 孙健国, 孙丰诚
2007, 22(7): 1190-1194.
摘要:
主要研究了非线性反演控制规律设计方法在航空发动机控制中的应用.首先基于小偏差线化模型建立了航空发动机的非线性仿射模型, 讨论了非线性反演控制规律的设计方法.最后, 针对某型涡扇发动机运用非线性反演控制规律设计方法设计了双转子转速控制规律, 并给出了仿真结果, 仿真结果表明这种控制规律的设计方法在航空发动机控制中是可行的.
基于LMI活塞式发动机恒转速H_∞动态输出反馈控制
邵金菊, 魏民祥, 温卫东
2007, 22(7): 1195-1199.
摘要:
汽油发动机具有非线性、时变时滞等特点, 传统PID控制方法很难保证发动机整个工作范围内恒转速控制的稳定性及性能要求.采用基于LMI(linear matrix inequality)的输出反馈H∞控制算法, 来实现活塞式汽油发动机的恒转速控制, 使其在负载扰动、工况变化和可变时间延迟的情况下都能保持期望的参考转速.离线仿真结果表明, 所设计的控制器满足小型无人直升机对发动机控制的抗干扰性、跟踪性要求, 并具有一定鲁棒性.
航空发动机过渡态全局寻优控制方法研究
赵琳, 樊丁, 陕薇薇
2007, 22(7): 1200-1203.
摘要:
为了对发动机的动态过程进行控制, 提出了一种基于SQP的全局寻优控制方法.每一步寻优过程分为长程优化和短程优化两个阶段.根据长程优化结果, 重构了关联目标函数, 在此基础上, 进行了短程优化修正, 并利用修正结果进行控制.将这种方法应用于某型航空发动机的过渡态控制中, 得到了理想的控制结果.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较好地解决一般局部优化方法在有纯延迟、模型失配等情况下的优化控制效果下降的问题.
火箭发动机
液体火箭发动机稳态特性仿真软件的改进
李家文, 郑安豫
2007, 22(7): 1204-1208.
摘要:
对作者先前编写的液体火箭发动机稳态特性仿真软件进行了改进, 使仿真软件通过调用用户编写的动态链接库, 添加新的方程和求解算法, 提高了仿真软件的通用性和可扩充性.同时, 仿真软件允许用户直接调整模型中参数的数量和种类, 以及需要求解的方程数量, 使仿真软件能够在不更改模型输入文件的条件下, 进行故障分析、系统参数调整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