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03年  第18卷  第4期

显示方式:
研究论文
截尾数据线性回归分析方法
黄伟, 傅惠民
2003, 18(4): 465-469.
摘要:
提出一种新的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截尾数据回归方程,给出回归系数和标准差的最佳无偏整体估计及其协方差矩阵。文中详细讨论了工程中最常见的正态分布截尾数据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给出其回归曲线的置信限和百分位值的置信区间估计,并将该方法推广到极值分布和威布尔分布的情况。传统回归分析只适用于来自正态分布的完全数据,对于截尾数据或威布尔分布数据则无能为力,目前工程上只能采用成组试验方法,结果导致试验量很大。本文方法能够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与成组试验法相比,在试样数相同的条件下具有更高的精度,而在精度相同的情况下,则可以节省大量试样。
非等间距相关系数平稳序列分析方法
马小兵, 傅惠民
2003, 18(4): 470-476.
摘要:
工程实际中由于数据缺损或受测试条件所限,常常得到非等间距的时间序列。而传统的时序分析方法只适用于等间距采样的数据,目前工程上对这类问题通常采用插值等近似处理方法,这往往导致较大误差。本文提出非等间距相关系数平稳序列的概念,建立了非等间距相关系数平稳序列自回归模型,给出了非等间距相关系数AR(p)序列的精确极大似然估计和条件极大似然估计,能够高精度地确定非等间距序列的均值函数、方差函数和相关系数函数。
晶体取向的偏差和随机性对镍基单晶叶片强度与蠕变寿命的影响
岳珠峰, 吕震宙, 杨治国, 成晓鸣, 尹泽勇
2003, 18(4): 477-480.
摘要:
本文提出双参数蠕变损伤模型用以模拟镍基单晶合金叶片的强度和寿命。该模型得到单轴应力状态和模拟叶片、双剪切试样复杂应力状态的考核。叶片分析表明:单晶叶片轴向的偏角增大,强度的分散性变大。两个不受控的晶体取向变化时,滑移系的分切应力最大有15%的变化;轴向的偏角的增大,寿命的分散性变大,15°的偏角,寿命偏差6倍。两个不受控的晶体取向变化时,寿命有50%的变化。结果表明:对叶片进行3维取向优化,可以提高叶片的蠕变寿命。
发动机附件三维布局方法研究
罗强, 陈志英
2003, 18(4): 481-484.
摘要:
探讨了基于发动机和其附件数字模型的三维自动布局。参考二维大规模集成电路板布局算法,结合发动机的结构特点采用了"二维扇形投影距离"的方法,简化了三维空间最短距离的描述。结合布局规则,在多约束条件下,应用改进的优化算法,实现了对发动机附件的自动布局。在本文的示例中总共布局14个附件,耗时20分钟。
低泄漏高寿命刷式封严的实验研究
郭霖, 康宁
2003, 18(4): 485-487.
摘要:
以相似理论为依据,通过空气动力学的实验方法探索新型低泄漏高寿命3层片式刷式封严结构。以空气泄漏量作为评价指标,确定新型刷式封严结构的密封性并对其进行改进。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3层片状刷式封严结构的密封泄漏特性优于简单的片状刷封结构;随着3层片状刷封进出口压差的增大,泄漏量也随之增大。
指尖密封轴向布局的变尺度结构研究
陈国定, 苏华, 张永红
2003, 18(4): 488-491.
摘要:
采用有限元技术研究了在不同压差条件下,指尖密封轴向布局中密封件轴向尺度配置对指尖密封装置的迟滞特性、密封靴与转子接触封严区接触压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工况条件和轴向布局结构对迟滞率和接触压力的影响较为复杂,而夹心状指尖密封轴向布局结构能够具有相对较优良的迟滞特性和接触特性的匹配关系。研究工作同时表明有必要进行指尖密封轴向布局结构及尺寸的优化研究。
分级/预混合预蒸发贫油燃烧低污染方案NOX排放初步研究
林宇震, 彭云晖, 刘高恩
2003, 18(4): 492-497.
摘要:
对分级/贫油预混合预蒸发低污染燃烧方案的氮氧化物排放进行了初步试验研究,主要目的是考察贫油预混合预蒸发级降低污染排放的能力。预燃级是常规双涡流器空气雾化喷嘴,主燃级是空气雾化喷嘴雾化燃油,配装蒸发管,头部涡流器组织燃烧。燃油为RP-3航空煤油。采用单头部燃烧室,工况模拟了燃烧室进口温度(800K)、进口速度和总油气比,压力为常压。研究结果表明,旋流式贫油预混合预蒸发燃烧的主燃级有降低氮氧化物的潜力,相对于常规燃烧组织方式,能够降低NOX排放量为60%,同时发现,燃油分级比例对NOX降低也有很大影响。
离心力场下细微封闭通道内R12的热驱动换热研究
毛军逵, 常海萍, 方立
2003, 18(4): 498-501.
摘要:
本文以试验的方法,研究了一种利用彻体力场下封闭通道内流体的热驱动循环流动来强化换热的新型冷却技术。主要讨论了封闭循环通道宽度d为1mm,氟利昂R12为工质的热驱动流动和换热特性,重点分析了随转速(即离心加速度)的变化,R12的热驱动流动和换热变化规律,以及热端壁面的温度分布及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离心力场下流体热驱动流动和换热特点同重力场下基本相似;随着转速的提高,R12的热驱动强度不断增加,热端壁面温度逐步下降,同时热端壁面的温度梯度也逐渐降低;在转速为1140r/min时,总平均传热系数达到了1550W/m2·K。
稀疏型气膜出流内部冷气侧换热特性实验研究
张净玉, 常海萍
2003, 18(4): 502-506.
摘要:
目前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的弦中区大多采用稀疏型(相对叶片前缘)气膜冷却技术。实验研究了这种复合冷却方式中带有冲击射流和没有冲击射流两种情况下的稀疏型气膜出流内部冷气侧换热特性,通过对大量的实验数据分析,得出了诸多流动及几何参数对叶片内表面换热特性的影响,并在实验参数范围内整理出了换热准则关系式。其分析结果及相应准则关系式对叶片的结构设计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
涡轮工作叶片型面气膜孔流量系数的实验研究
向安定, 朱惠人, 刘松龄, 许都纯, 郭文
2003, 18(4): 507-511.
摘要:
对涡轮工作叶片表面不同位置气膜孔的流量系数进行了系统的测量,在不同吹风比和雷诺数下测得了流量系数值,并分析了各种因素对流量系数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在不同位置气膜孔流量系数分布规律有较大区别,孔排位置一定时,流量系数主要由吹风比决定。该实验结果对涡轮工作叶片表面气膜冷却的设计研究有重要意义。
在ZS195直喷式柴油机中燃用二甲基醚(DME)的实验研究
刘湘云
2003, 18(4): 512-514.
摘要:
本实验使用二甲基醚-柴油二元混合燃料,在对原发动机的燃料供给系统做尽量少的改动的原则下,柴油机的排放大大降低,同时发动机仍能保持原有的动力性能。理论分析和实验证明二甲基醚是一种极有应用前景的柴油机代用燃料。
密集型气膜出流内部冷气侧换热特性实验研究
张净玉, 常海萍
2003, 18(4): 515-518.
摘要:
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前缘大多采用密集型气膜冷却技术。针对这种复合冷却方式中密集型气膜出流的无冲击冷却内部换热特性进行了大量实验研究,得出了气膜出流与来流密流比、来流雷诺数以及出流开孔面积比对换热特性的影响,并在实验参数范围内整理出了换热准则关系式。其结果及准则关系式对叶片的结构设计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
航空发动机燃气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研究及应用
姜彩虹
2003, 18(4): 519-523.
摘要:
介绍了某航空发动机燃气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该系统已经应用于某型航空发动机,并配装某超音速战斗机完成了全包线考核试飞。该系统具有控制品质良好、可靠性高和外场使用维护方便等特点。该系统的安装使用,既可以防止因燃气温度超过规定值过早损伤发动机而节省经费,又可以使飞行员无忧虑地操作,减轻飞行员负担。
某新机综合飞行/推进系统H∞控制器设计
郭迎清, 田童军
2003, 18(4): 524-529.
摘要:
针对国内某新型战机及其装配的新型涡轮风扇发动机,本文研究了该综合飞行/推进系统一体化控制问题。首先建立了飞行子系统、推进子系统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得到了飞行/推进系统综合模型;利用H∞混合灵敏度控制器设计方法,设计了综合系统控制器,对控制器设计中的一些关键问题作了讨论;最后通过仿真,表明所设计的综合控制系统具有较好的性能。
规范论文关键词与提高英文摘要写作质量
2003, 18(4): 529-529.
摘要:
最近 ,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为了规范学术论文 ,深化学术文献的研究和统计 ,多层面提高中文文献检索水平 ,使更多的学术论文进入科技工作者的引用范畴 ,达到促进我国科学技术研究的目的 ;以及针对目前学术期刊中的英文摘要绝大多数比较粗糙 ,离参与国际交流的要求相距甚远的问题。向全国性学会、协会、研究会及各有关期刊编辑部下发了《关于在中国科协系统科技期刊中规范关键词选择的决定》(简称《决定》)和《关于进一步提高期刊论文英文摘要写作质量以及在有关期刊编辑部开展英文摘要达标荐优活动的通知》(简称《通知》)。我刊为贯彻执行《决定》和《通知》,特摘要其中主要内容告知作者 ,供作者在写论文时进行参考。1 关键词
某涡扇发动机过渡过程仿真研究
屈裕安, 谢寿生, 宋志平
2003, 18(4): 530-533.
摘要:
采用部件法建立了某型涡扇发动机加速过程动态模型,并对不同加速供油量下发动机的加速过程进行了数值仿真,分析了其对发动机性能参数的影响;研究了不同喷口面积调节对发动机加速性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较为符合实际情况,可以作为该型发动机加速过程控制的模型。
某型航空发动机高原使用起动供油量调整研究
乔洪信, 夏爱国, 杨立
2003, 18(4): 534-537.
摘要:
为保证某型发动机在高原地区能安全可靠地起动,在该型发动机进驻高原机场使用前,通过地面台架试车得到地面起动供油量调整变化规律,并应用人工神经网络,采用trainbr训练算法估算高原起动供油量调整规律,研究确定了该型发动机在高原使用条件下,起动供油量调整旋钮、起动放气嘴直径、起动补油量调整螺钉的匹配调整方法。经高原使用实践证明,该调整方法可保证一次调整成功,使该型发动机高原起动快速、安全、可靠,为飞机的快速出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航空发动机多变量模糊PID控制
董劲, 黄金泉
2003, 18(4): 538-541.
摘要:
普通PID控制器以其简单、实用、易于实现,在经典控制中倍受青睐。但是,对于像航空发动机这样复杂的非线性系统,这种控制器的控制效果就不够理想了。模糊控制理论的建立为这种问题的解决奠定了基础。本文针对航空发动机难于建立精确数学模型的特点,提出了发动机模糊PID参数自适应控制方案,并且对某型航空发动机进行了全包线内的数字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发动机模糊PID控制不仅不依赖于精确的对象模型,而且具有满意的动、静态性能。
双函道叶轮机通流反问题的加质量法
单鹏, 刘锡阳
2003, 18(4): 542-545.
摘要:
在小函道比风扇级的设计中,本文将风扇转子叶片、外函、内函静子叶片的通流设计反问题与分流机匣的气动设计问题有机结合,而成为一个统一的双函道叶轮机通流反问题。在内函静子叶片流线、外函静子叶片流线、分流机匣流线和机匣位置四者实现一个统一的准径向平衡之后,造型出转子叶片、静子叶片和分流机匣,从而一次完成风扇级设计和确保准确函道比的机匣设计。实现本方法的关键是引入一个通流中的加质量流动。本方法可加入现有通流算法中。本方法的第二个重要应用是可对带减震凸台的转子叶片进行通流设计。
失速起始检测的平均数值差分方法
张朴, 祝雪平, 李应红
2003, 18(4): 546-548.
摘要:
为在压气机整机进入深度失速前检测到失速起始信号,提出了一种基于平均数值差分的短周期扰动检测方法。应用该方法对某轴流式压气机压力测量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平均数值差分方法可准确地在该压气机深度失速前0.02~0.05s检测到失速起始信号,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航空发动机性能趋势监控定量化的方法研究
王英俊, 谢寿生
2003, 18(4): 549-553.
摘要:
通过对某型飞机飞行参数记录系统记录信息的破译、分析和处理,对得到的与发动机性能相关的数据在航空发动机性能趋势监控中的应用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如何利用这些数据得到综合参数,并采用综合参数作为评判发动机性能状况的量化指标以及在此基础上建立发动机预警信号系统的实现方法。最后,利用实际的发动机数据进行了验证。
某型飞机进气道与发动机地面匹配实验研究
江勇, 陶增元, 张发启, 桑增产, 孔卫东, 张百灵
2003, 18(4): 554-557.
摘要:
通过某型飞机进气道与某型涡喷发动机匹配的地面台架试验,用40点总压和20支周向安装的三孔针组成的测量环获得了进气道出口截面总压的分布和周向气流速度分布。计算了稳态压力周向与径向畸变,获得了它们随发动机进气流量的变化规律。发现了进气道出口的旋流与对涡,并对其形成的原因做了初步分析。测量了发动机主要性能参数如推力、排气温度等在安装飞机进气道后的变化,并分析了引起变化的原因。
涡轮叶栅冷气掺混数值模拟方法
王松涛, 颜培刚, 孙玺淼, 韩万金, 王仲奇
2003, 18(4): 558-562.
摘要:
采用具有三阶精度TVD性质的有限差分格式、自由型曲面网格生成技术以及分区网格算法,对某型涡轮叶栅进行了任意数目冷气孔的薄膜冷却全三维N-S方程数值求解,较为详细的阐述了冷气掺混流场中卵型涡的发展规律。结果表明,本文所开发的求解系统能够较好的实现任意分区的流场求解,对涡轮叶栅中冷气喷射流场的描述是合理的。
控制力作用柔性喷管动力响应研究
史宏斌, 关正西, 侯晓
2003, 18(4): 563-569.
摘要:
选择某锥筒式扩张段柔性喷管作为目标,用弹簧模型取代柔性接头结构,运用结构动力有限元方法,纽马克差分格式,对结构模型进行了动力载荷作用下的响应分析,获得了三角波、正弦波和反正弦波三种激励下的结构响应结果。
圆锥形谐振管的谐振性能研究
童晓艳, 梁国柱, 张国舟
2003, 18(4): 570-573.
摘要:
在液体火箭发动机气动谐振点火技术中,圆锥形谐振管因气体谐振加热温度高、加热速度快而受到重视。文中利用Whitham规则,从理论上分析了在圆锥形管中振荡气体的压强和温度特性。因为圆锥形谐振管对激波有增强作用,所以在相同条件下,圆锥形谐振管中气体压强的振荡幅度和加热温度、速度都要高于圆柱形谐振管,因而圆锥形谐振管加热性能比圆柱形谐振管好。
国内第一个压气机进气消声实验室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建成
王同庆, 鲍国良, 史伟
2003, 18(4): 574-576.
摘要:
介绍了北航压气机进气消声实验室的性能,以及建成后进行的实验,并与国外同类实验室进行了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