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1987年  第2卷  第3期

显示方式:
研究论文
转子动力学研究中的若干问题
顾家柳
1987, 2(3): 193-198,379.
摘要:
本文分析了当前转子动力学研究的状况及趋势,提出了对一些课题的展望。所讨论的问题为:滚动轴承引起的几种特殊的转子振动现象;篦齿式封严装置(气封)的气弹力;失调叶片盘的振动机理,挤压油膜轴承的工作机理,转轴裂纹的振动监视,螺桨盘的颤振涡动。
柔性转子振动的计算机控制
冯冠平, 辛暖
1987, 2(3): 199-203,279.
摘要:
本文从理论和实验证明了柔性转子的振动可以进行控制。并介绍了一种控制方案,它是利用一套液压系统来改变支承的刚度,支承刚度大小随油压的变化而变化,支承刚度的变化可以控制转子系统的振动。本文还介绍了计算机控制系统,此系统接收振动和转速信号,并根据这些信号改变油压,使得转子系统和支承系统达到最佳的匹配关系,从而达到对柔性转子振动的自动控制。
转子吸振器挤压油膜系统的研究
张世平, 刘方杰, 晏砺堂
1987, 2(3): 204-208,280.
摘要:
本文发展了传统的动力吸振器,提出了用于旋转机械减振的转子吸振器。研究了刚性转子、柔性Je-ffcott转子在挤压油膜阻尼器、转子吸振器减振作用下的动力特性,并进行了初步试验研究。研究表明转子吸振器能有效地改善转子系统的动力特性,为旋转机械的减振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用模态综合法分析发动机整机振动特性
欧园霞, 李平
1987, 2(3): 209-214,280-281.
摘要:
本文试图把模态综合法与有限元素法相结合,对发动机转子——支承——机匣系统的整机振动特性进行分析。用状态空间广义模态综合法计算轴对称转子与机匣间的耦合振动,用复模态综合法计算非轴对称转子与机匣间的耦合振动。子结构分析采用有限元素法。转子采用具有粘性阻尼,考虑剪切变形的有限转子元素,用承受非轴对称载荷的截锥壳元素离散机匣。所编制的AROBEC程序可计算发动机整机系统的进动频率、临界转速、稳定性、不平衡响应及瞬态响应。目前该程序已实际应用于三种型号的发动机上,获得了满意效果。
转子强度整体求解的有限元柔度计算法
盛惠渝, 孙伯涛, 李斐, 牛秀云
1987, 2(3): 215-218,281.
摘要:
本文对既有径向过盈又有轴向预紧、结构复杂的转子的整体强度提出一种计算方法,即先用有限元素法求转子各子结构联接节点柔度,再求联接节点内力,最后求出各子结构变形与应力。其优点是使转子与各子结构间的力学关系清晰,并可在小型计算机或微机上求解大题目。本文提供了该方法的力学模型与基本方程、计算方法和算例。
多级轴流压气机端壁边界层中叶片力亏损的研究
刘松龄
1987, 2(3): 219-224,281-282.
摘要:
本文基于对有经向间隙和无任向间隙两种情况下叶栅二次流造成边界层内叶片力的偏转的分析建立了计算叶片力亏损的模型。文中给出了由瑞壁边界层叶片力亏损计算压气机效率的方法。用上述方法对两台轮流压气机和一个进口导向叶片排计算了端壁边界层厚度,得到了环面堵塞系数,计算了一台压气机的效率。对计算结果的分析表明,用这种方法可见得到较合理的计算结果。
涡轮直列叶栅中二次流损失预测模型
李才修, 倪中
1987, 2(3): 230-234,282.
摘要:
本文根据已有的试验数据,提出了预测二次流损失分布的数学模型。用该模型计算得到的结果同试验数据比较,精度是满意的,且此其它已有的模型更接近实际情况。
应用质心定理分析单级延伸锥的展开规律
马国宝
1987, 2(3): 235-238,283.
摘要:
本文对单级附性作动筒套筒式延伸锥,应用质心运动定理建立平衡关系,得到一个二阶常微分方程,然后应用四阶龙格-库塔方法得到相应时间作动筒外筒相对内筒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相应时间延伸锥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及延伸锥完全展开所需时间的数值解。
流量可调汽蚀文氏管喉部圆柱段长度的设计方法
陈启智, 高汉如
1987, 2(3): 239-242,283.
摘要:
为了提高流量可调汽蚀文氏管的压力恢复特性,其喉部设计有圆柱段,本文给出了在所研究的范围内该圆柱段长度的设计方法及其取值范围。文中给出了必要的解析表达式和图线。本文可供变推力液体火箭发动机和液体文氏管流量计研制人员参考。
高压空气流中单个直射式喷嘴顺喷雾化特性的试验研究
杨桂祥, 金如山
1987, 2(3): 243-245,284.
摘要:
试验研究了在高压空气流中顺喷的单个直射式喷嘴雾化特性。试验结果表明索太尔平均直径随空气压力的增大单调地降低。采用收敛扩张喷管,使雾化区形成高压而又连续流动的流场,是高压下雾化试验研究的好方法。
变刚性支承转子的动力特性讨论
晏砺堂
1987, 2(3): 246-248,284.
摘要:
一、一种理想的转子稳态幅频线 一个转子如采用不同刚性的支承,则转子支承系统的幅频特性(r~ω)线不同。图1中虚线示出同一转子采用低刚性引和较高刚性K2支承时的幅频特性线1和2。有人想利用改变支承的方法来减小通过临界转速时的振动。方法是对图1(a)情况在转子角速度ω≤ω时使支承刚性为k2,ω≥ω时变支承刚性为K1;对图1(b)的情况则在ω≤ω和ω≤ω≤ω+Ⅲ支承刚性.
带频率禁区的发动机转子动力优化设计
滕晓雷, 滕弘飞, 张连祥
1987, 2(3): 249-251,285.
摘要:
本文为带频率禁区的发动机转子动力优化设计。以转子的重量最轻为目标函数,约束条件为转子的各阶自振频率皆不落入转子工作频率的禁区并带边界约束,优化设计变量为转子的内外径、转子各轴段的长度及支承刚度等,一般可有20—30个设计变量。本文结合应用摄动逆求法和数学规则法进行转子的动力优化。一般其重分析次数不超过6—10次。
热阻塞与燃烧不稳定性问题的试验研究
季鹤鸣, 张孝先, 刘凤翔, 王洪卓
1987, 2(3): 255-254,285.
摘要:
在某型涡扇发动机加力燃烧室试验过程中,曾出现过一种燃烧不稳定性,频率为106Hz,其声振频率与一阶纵向振频计算值基本相符。经分析计算表明这是一种气柱振荡不稳定性。原来,在等截面通道中加热时,总压因热阻增大而下降,静压则由于总压下降和比容的增加而急剧降低。
气膜冷却火焰筒壁温的数值计算方法
朱长青, 董志锐
1987, 2(3): 258-260,286.
摘要:
关于火焰筒壁温,文献[1~4]均做过计算。一般采用了下列假定:①一维稳定紊流,②外套为绝热壁面,③忽略火焰筒内外壁面温差,④热辐射为一维模型,⑤忽略火焰筒壁面内的纵向导热,⑥忽略气膜段搭接处的接触导热,⑦忽略气膜段端面的对流换热,⑧忽略冷却空气在环形通道中的温升,⑨忽略物性随温度变化的影响。
最大瞬时畸变预测中的滤波位置问题
梁德旺, 张世英
1987, 2(3): 258-260,286.
摘要:
虽然Motycka估算方法能较好地估算最大瞬时畸变值,但其估算机时很长。作者曾用40个测点,采样频率f_s=1000赫,在Inte186/330微机上估算30秒的数据,共费机时约27小时。其中约一半机时系用于对每一测点的随机数进行滤波。
三元旋流燃烧室温度场的实验研究
朱慧龄, 唐明, 严传俊
1987, 2(3): 261-263,286-287.
摘要:
一、实验装置 实验用模型燃烧室是轴对称带旋流器和一排主燃孔的燃烧室(图1),不带冷却孔和掺混乱,这种简化燃烧室流场仅受一次进气与二次进气的影响,其中旋流器沿用一种航机的,叶片数为12,扭角为42度,火焰筒壁上均匀分布六个二次进气孔。
改进的畸变极值预测法
刘胜, 包芸, 陈辅群
1987, 2(3): 261-263,286-287.
摘要:
一、参数估计中的二阶导数修正 1.极值预测基本方程 根据文献,在已知动态压力畸变指数D的概率分布P(y)时预测时间为T内的最大瞬时压力畸变由下式给出其中N=T/△T为预测时间的分段数,△T为单位时间段,m则为△T内对D的采样次数。
辨识传递函数模型的应用程序及技术问题探讨
汤瑞新, 李平
1987, 2(3): 264-266,287.
摘要:
我们用BASIC语言设计了根据频响数据辨识传递函数模型(以下简称模型)的应用程序。在计算机上对八个模型的频响数据进行了辨识,结果较吻合。 一、原理和误差判定准则 1.原理 应用最小二乘原理,使试验结果C(jω1)和辨识结果Ga(jω1)的误差平方和为最小。
某型涡喷发动机状态监控与主要故障诊断系统方案
周宗才, 李应红, 王增益
1987, 2(3): 267-269,287.
摘要:
某型涡喷发动机技术水平低,可靠性和使用维修性差。在飞行过程中,时有喘振、超降转,自动停车等严重故障发生,地面又常常不能再现,难以分析故障原因,更谈不上预测故障。研制和发展状态监控与故障诊断技术,对模清故障的原因及规律,及时预报故障,避免大事故是必要的。它还可以提供机件使用情况的信息,以利由定时维修过渡到视情维修。
WZ5G发动机驱动的增压站的数学模型和动态分析
吕泽华, 叶柏生, 杨毅明, 徐超群
1987, 2(3): 270-272,287-288.
摘要:
拟议在中原油田300多公里的长距离输气管线只建一个燃气轮机压缩机增压站。如图1所示,增压站由两台航机陆用型机组WZ5G,分别带动串联的两台低、高压离心式压缩机。选用输气管线的首端压力Pg2作为被控参数。要控制Pg2,首先要确定在同样首端压力下,两台燃气轮机的负荷如何分配才能使总的燃料消耗量为最小,这是一个静状最优化的问题。
RST-6数字式发动机电子调节系统
朱志华, 陈生玉
1987, 2(3): 273-275,288.
摘要:
RST-6数字式发动机电子调节系统是以WZ-6G发动机为调节对象,以天然气为燃料,带动负载为100y190-7离心水泵,RST-6系统由传感器,电子控制箱(包括CMC-80为控制中心的单板机)及供气装置等三大部件组成。
WJ6G2B发动机的全功能数字式电子控制器
高云鹤, 张绍基, 邢家瑞
1987, 2(3): 276-278,288.
摘要:
WJ6G2B发动机是航空发动机WJ6用作地面动力时的改型,发动机输出功率约3000~3600马力,双轴,以动力涡轮驱动负荷,带发动机或水泵。控制该发动机的全功能数字式电子控制器QSK-06完成了约2500小时的部件和系统试验,于1986年1月在发动机上完成了主要性能试验,证明QSK-06达到了予期的设计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