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00年  第15卷  第1期

显示方式:
研究论文
不可压湍流平均流与拟序流的各向异性模式理论及其数值验证
高歌, 熊焰
2000, 15(1): 1-11.
摘要:
使用侧偏统计平均方法理性推导了不可压湍流的封闭方程组。侧偏统计平均提供了湍流脉动量的一阶统计信息,在引入加权漂移速度对称性及正交各向异性后,导出了漂移流的连续方程、动量方程及能量方程,最后依据湍流物理的唯象论,使用动量传输链概念模化封闭了整个方程组。方程组不含任何经验系数,保留了N- S方程的均化的非线性特性。其级数形式的能量方程与非线性现象多尺度层次现象相对应,具备了描述湍流统计平均流动及拟序结构流动的双重功能。
单级跨音速压气机三维非定常粘性流动计算
刘前智, 周新海
2000, 15(1): 12-16.
摘要:
本文以数值求解雷诺平均非定常N-S方程方法完成了单级跨音速压气机动静叶相干三维非定常粘性流动计算,给出了高分辨率NND格式的时间推进有限差分解。对某跨音速单级压气机进行了定常和非定常流的详细数值计算,设计转速下定常粘性流场计算所得到的性能参数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在此基础上,对最高效率状态进行了动/静叶相互干扰的非定常流动计算,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
有无叶顶间隙条件下斜流风机叶轮内部三维流动的数值研究
赖焕新, 康顺, 谭春青, 吴克启
2000, 15(1): 17-21.
摘要:
本文使用NUMECA 的商业软件Fine/Turbo,对一种斜流风机叶轮在有无叶顶间隙条件下的三维粘性流场进行数值研究。在与测量数据比较的基础上,对两种流场的极限流线和二次流图谱及速度分布等进行了分析。揭示了流道中低速流体的输运,“射流—尾迹”流型和叶顶间隙泄漏涡等的形成过程。研究结果表明:二次流和涡运动导致叶道出口流动尾迹发生于外端壁/压力面角域。
轴流压气机重复级边界条件的建立及其在流场数值诊断中的应用
邹正平, 徐力平, 张志芳
2000, 15(1): 22-26.
摘要:
本文对轴流压气机多级环境中存在的重复级流动现象的建立及其在流场数值模拟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负荷是重复级现象建立的关键因素之一,在高负荷的情况下,压气机内很快就可到达重复级状态。另外,本文利用重复级流动模型建立了重复级边界条件,在此基础上,利用1.5 级对流场已达到重复级状态的多级流场进行了流场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此方法在保证具有较好精度的前提下。
静叶角度调节对压气机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
张健, 任铭林
2000, 15(1): 27-30.
摘要:
本文介绍了通过调节一三级轴流压气机各级静叶角度组合,以改善级间匹配关系,从而来提高压气机性能的试验研究方法和过程。试验结果表明,静叶角度的改变对压气机性能有着极为明显的影响。通过试验,找到了该压气机在设计转速下的一组最佳角度匹配。最高绝热效率提高了7.4 个百分点,稳定工作裕度也有了显著的增加。
单转子压气机出口三维流场紊流特性
马宏伟, 蒋浩康
2000, 15(1): 31-34.
摘要:
单转子压气机设计状态出口叶尖通道中部、叶根吸力面角区和转子尾迹内具有较强的紊流脉动,泄漏涡是造成尖部气流掺混的主要因素。近失速状态通道内气流脉动明显增强,并沿周向和径向呈现出较大的梯度,叶尖通道中部的紊流强度分布证实了气流剧烈交混的发生,0.87 叶高和0.25 叶高吸力面附近的强紊流中心来源于叶背附面层分离形成的旋涡。在出口测量截面上紊流强度3 个分量的最大值,径向分量最大,轴向分量次之,切向分量最小。
二维轴流压气机转—静非定常Euler方程数值计算
葛宁
2000, 15(1): 35-38.
摘要:
将Euler方程写在包括转子和静子的绝对坐标系下,通过在转—静之间设计一个可以随时间扭动的平行四边形网格计算了二维轴流压气机转—静非定常流场。由于整个方程统一写在动网格下,转—静之间没有使用插值。
风扇转子前缘曲线相对掠对性能的影响
邢秀清, 单鹏, 周盛
2000, 15(1): 39-43.
摘要:
本文从叶片前缘曲线掠的形式入手,采用适合叶轮机械内三维流动特点的相对掠概念,把叶片前缘曲线相对掠应用到设计中,探讨叶片前缘曲线相对掠(包括相对前掠、相对无掠和相对后掠)对通道激波的方位、强度的影响,以及由此造成的对风扇性能的影响,并进行了数值模拟,从得到的结果可以看出转子前缘曲线对风扇/压气机的性能影响非常明显,并对设计在气动方面的优化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非光滑叶片对叶栅出口损失分布影响的实验研究
闻洁, 赵桂林
2000, 15(1): 44-46.
摘要:
在低速平面叶栅风洞中对光滑叶片叶栅及3 种非光滑叶片叶栅进行了实验研究,主要是研究非光滑叶片对叶栅出口损失分布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非光滑叶片改变了叶栅出口损失的分布,减少了叶栅出口能量损失。
一个神经网络结合遗传算法的叶轮逆命题设计方法
樊会元, 席光, 王尚锦
2000, 15(1): 47-50.
摘要:
本文的目的是利用神经网络实现离心压缩机叶轮的逆命题设计。为此,结合实例叶轮逆命题设计问题通过遗传算法的演化和训练建立了前馈神经网络。所建网络随之用于求解给定表面速度分布情况下的叶片型线。
发动机压缩系统稳定工作边界的预测方法
黄知涛, 胡正峰, 乔渭阳, 李文兰
2000, 15(1): 51-54.
摘要:
本文介绍一种模拟发动机(涡喷、涡扇)压缩系统气动稳定性的数值模型和数值方法,并给出3 个算例及其分析。它可用以预计部件台或双轴涡喷、涡扇发动机环境中风扇和高压压气机的稳定工作边界。发动机的主调节规律可以是nf=常数或nh=常数。初步结果表明,描述气动稳定性的数学模型和稳定性判别方法是可行的。级特性(级性能模型)对稳定性预算结果有重要影响。
刷式密封中泄漏流动的多孔介质数值模型
黄学民, 史伟, 王洪铭
2000, 15(1): 55-58.
摘要:
通过对刷式密封的刷子中泄漏流动特点的分析,可以把刷子当作多孔介质来处理,从而建立刷子多孔介质的泄漏流动模型,这样可以简化刷子中复杂的泄漏流动,便于计算工程实际密封中环形刷子的泄漏量。
离心压缩机梳齿密封气流激振的数值模拟
何立东, 刁海龙, 张玉国
2000, 15(1): 59-62.
摘要:
把研究物体在流场中振动时的受力和运动特性的非线性振子模型,推广到转子密封系统非线性动力学问题的研究中,突出了小间隙中非定常流对转子运动的影响。对某离心压缩机转子密封系统气流激振的数值模拟及其与实际运行数据的对比,证实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为在工程设计和操作中预防和避免气流激振的发生。
用于高速转子振动主动控制的智能变刚度支承系统
阎晓军, 聂景旭, 孙长任
2000, 15(1): 63-66.
摘要:
在主动变刚度理论的基础上,利用形状记忆合金(Shape Mem ory Alloys)作为驱动元件,设计了用于高速转子振动主动控制的智能变刚度支承系统。试验证明:利用该支承系统实现了主动变刚度控制转子振动理论。
舰面直升机旋翼瞬态气弹响应分析
康浩, 高正
2000, 15(1): 67-70.
摘要:
建立了舰面直升机起动和停车过程中的旋翼瞬态气弹响应分析方法,在桨叶结构建模中考虑了桨叶的挥舞、摆振、扭转和拉伸变形并计入了桨叶重量影响和因旋翼速度变化产生的惯性力。桨叶气动力计算采用时域非定常空气动力计算模型,包括非线性分离和动态失速的影响。用实验数据对分析方法进行了验证。
油膜惯性力对双盘转子—SFD系统突加不平衡和加速响应特性的影响
夏南, 孟光, 冯心海
2000, 15(1): 71-74.
摘要:
本文分析了雷诺数和系统参数对于转子—挤压油膜阻尼器(SFD)系统突加不平衡响应和加速响应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油膜惯性力对系统的动态特性有影响;对于考虑油膜惯性力的系统,系统参数的变化对突加不平衡响应也有影响;对于加速通过双稳态响应区的突加不平衡响应,突加不平衡发生在不同的转速比区,响应走的路径也不相同。
弧齿锥齿轮加工参数的全局优化设计
田行斌, 方宗德
2000, 15(1): 75-77.
摘要:
本文通过局部综合法对齿面一阶和二阶接触参数进行预控,在此基础上,全面考虑了齿轮副在小端、中部、大端啮合时的接触印痕和传动误差,通过对可选加工参数的优化设计,消除了齿轮副的三阶接触缺陷。
燃烧室进口高温高压状态下一氧化碳排放特性研究
孟祥泰, 刘高恩
2000, 15(1): 78-80.
摘要:
对装有双旋流空气雾化喷嘴的试验燃烧室在宽广进口总温、进口总压范围以及燃烧室油气比范围内的一氧化碳排放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取得了燃烧室在高温高压状态下工作时一氧化碳排放特性结果。并且根据已有一氧化碳排放指数经验模型,计算了相同工况下该试验燃烧室一氧化碳排放量。
燃烧室掺混气流与缝槽气膜相互作用初步研究
孟祥泰, 刘高恩
2000, 15(1): 81-84.
摘要:
对缝槽气膜冷却在不同吹风比情况下的气膜冷却效率采用CO2传热传质类比方法进行了试验研究。根据湍流混合模型及气膜效率试验数据归纳了计算缝槽气膜冷却气膜效率的经验关系式。在此基础上,采用相同试验方法进行了掺混气流与气膜相互作用的初步研究,明确了掺混气流对其下游区域气膜的干扰作用。
微尺度沸腾的团聚过程分析与压力扰动模型
刘冬, 彭晓峰, 王补宣
2000, 15(1): 85-88.
摘要:
本文从团聚(clustering)的分子动力学过程出发,研究微尺度沸腾相变的物理机制。通过分析沸腾系统势能变化趋势,指出核化阶段必然伴随团聚体积的增加,从而导致压力扰动的产生。在微尺度条件下,这种压力扰动将可能主导沸腾系统的相变行为。
Kohonen网络在发动机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范作民, 白杰, 阎国华
2000, 15(1): 89-92.
摘要:
文中第一部分研究了利用Kohonen 网络进行发动机故障诊断的特点与算法。并以JT9D发动机为例对算法的有效性进行了检验,23 个故障样本的确诊率达到87% 。文中还以一个典型例子进行了详细分析。文中第二部分提出了利用Kohonen 网络进行故障诊断结果排序的方法,该方法有助于给出简明的诊断结论。文中第三部分提出了利用Kohonen 网络提取故障样本群的代表性样本的方法。该方法对于经验故障方程的建立十分有用。
新的参考模型自适应控制方法在航空发动机中的应用
梁春燕, 谢剑英, 樊丁
2000, 15(1): 93-95.
摘要:
本文针对航空发动机模型的结构和参数不能明确已知,提出一种阶次低、鲁棒性较好的参考模型自适应控制法,即只需知道系统的相对阶次,且控制器结构简单,易于实现,适应性强。
矢量喷管与发动机的共同工作研究
丁凯锋, 樊思齐
2000, 15(1): 96-98.
摘要:
建立了轴对称矢量喷管的数学模型和带这种矢量喷管的发动机数学模型,研究了矢量喷管与发动机的共同工作,矢量喷管偏转角对高低压转子共同工作线的影响以及矢量喷管的几何尺寸对发动机共同工作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低涵道比涡扇发动机,矢量喷管偏转角较大时会引起低压转子共同工作线下移,矢量喷管的几何尺寸对低压转子共同工作线也有一定的影响。
航空发动机量测系统的故障检测
王镛根, 田霖, 缑林峰
2000, 15(1): 99-101.
摘要:
本文研究航空发动机全权限数字电子控制中的量测系统的故障检测,着重研究绕回检测技术,并对模拟通道在各种故障情况下的绕回检测进行了实验研究。
航空发动机EngineCAD微机集成系统的开发与研究
郭淑芬, 陈军, 王洪刚
2000, 15(1): 102-104.
摘要:
本文介绍在航空发动机研制与改型设计阶段中采用最新技术的EngineCAD微机集成设计系统。该系统可以实现对涡喷、涡扇、涡轴和涡桨航空发动机部件图和总图的参数化实时设计,在参数化设计过程中提供发动机信息数据库、结构数据库的交互式查询,为设计提供所需的信息、数据和结构图形支持,可达到快速地生成供方案论证应用的各种航空发动机部件图、总图及各种信息,能快速实现多方案对比设计。
变比热激波关系式及其在高超声速进气道计算中的应用
秦立森
2000, 15(1): 105-108.
摘要:
本文根据空气热力性质表建立了空气热力性质的解析表达式,从气动热力学基本方程和激波前后比热比不同出发建立并推导出完全变比热激波方程组及其解法。对分别使用变比热激波关系式与定比热激波和等熵流关系式计算结果进行的比较表明,使用变比热激波关系式进行高超声速进气道气动热力学分析计算,能够减少定比热假定产生的偏差,提高计算准确性。
某涡喷发动机燃油压力高频脉动现象的分析及解决
鲍文, 闫志刚, 于达仁, 何保成, 冯彦, 黎林林
2000, 15(1): 109-112.
摘要:
本文针对某涡喷发动机燃油压力高频脉动现象,建立了供油调节系统的动态非线性数学模型,并用全局分段线性化方法进行了稳定性分析,确认燃油压力高频脉动是由于系统不稳定造成的,并据此给出了解决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