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09年  第24卷  第8期

叶轮机械
轴流压气机大小叶片特性试验
金洪江, 叶志锋, 龚继鹏
2009, 24(8): 813-1817.
摘要:
介绍了轴流压气机大小叶片技术概况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简述了国内在涡轴发动机上应用此项技术的研制历程.通过进行部件试验和整机试验, 对采用大小叶片技术后发动机性能的改善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新型轴流压气机后, 发动机流量增加7.27%, 功率提高20.79%, 耗油率反而降低2.67%, 充分验证了大小叶片技术的有效性.采用大小叶片这种先进的气动布局方案的轴流压气机, 能够较大幅度提高发动机的性能, 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旋转总压畸变对压气机稳定性影响的二维不可压缩模型
张环, 胡骏, 刘大响, 屠宝锋, 王志强
2009, 24(8): 1773-1784.
摘要:
以Moore-Greitzer模型为基础, 发展了一个预测轴流压缩系统动态失速特性及进气非均匀性影响的二维不可压缩理论模型, 并利用该模型计算分析了进气总压畸变的幅值和旋转频率对下游压气机稳定性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进气总压畸变的幅值和旋转频率对压缩系统的动态失速特性和稳定性都有强烈的影响, 旋转频率对旋转失速边界和喘振边界的影响类似.但是, 对应系统稳定裕度损失最大值的"危险"响应频率强烈地依赖于其旋转失速的传播频率.
进口管道对离心压气机性能影响的数值模拟
张军, 马宏伟, 何洪, 吉建波
2009, 24(8): 1785-1791.
摘要:
用数值模拟研究了不同进口管道对离心压气机性能的影响.计算模型包括进口管道、离心叶轮、无叶扩压器、蜗壳和出口管道.计算结果表明, 不同的进口管道导致离心压气机的实际性能曲线明显变化.当进口管道较长和直径较小时, 其对应的压比和效率较低, 堵塞流量较小, 这是因为进口管道改变了进口处的攻角条件.如果比较压气机的折合性能, 则进口管道的影响相对较小, 但当进口管道较长以及直径较小时, 对应的折合堵塞流量仍然较小.
总压进气畸变对压气机转子气动影响的数值模拟
陈美宁, 朴英, 王大磊
2009, 24(8): 1792-1798.
摘要:
对压气机转子Rotor37在总压畸变进口条件下的流场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分别计算了整周1@120b, 2@60b, 4@30b三种低压入口条件下的特性参数, 详细分析了总压畸变对转子流场参数的影响, 并比较了三种低压入口时的转子特性.计算结果表明:周向总压畸变会引起入口参数分布的不均匀, 在转子出口处产生总温畸变.相同整周畸变角度, 随着畸变区域个数的增加转子流量降低, 效率下降, 稳定裕度增加.稳定边界压比仅与每个畸变区的大小有关, 随着畸变区扇形角的增加, 稳定边界压比损失增加.
非轴对称导叶尾迹对低速轴流压气机的影响
刘建勇, 李志平, 陆亚钧, 曾涛
2009, 24(8): 1799-1804.
摘要:
在轴对称尾流撞击实验的基础上, 进行了多种非轴对称尾流撞击实验研究.当合理安排进口导叶的数目和周向分布形式时, 进口导叶(IGV)的非轴对称尾迹能对下游转子流场产生有益的非定常耦合激励作用.与轴对称尾流撞击方案相比, 非轴对称尾流撞击方案在保持了有益的高频激励信号的同时, 引入了合适的低频方波激励信号和其他有益的副频激励信号, 使得导叶尾迹更容易与压气机中的复杂涡系产生耦合激励作用, 例如通道涡、间隙涡和尾迹分离涡等.实验结果显示, 非轴对称尾流撞击方案B能使压气机的最高效率提高1.2%, 总压升和稳定裕度也略有增加.
某高负荷前掠双级风扇设计与掠形机理研究
杨晶晶, 单鹏
2009, 24(8): 1805-1812.
摘要:
介绍了某高负荷双级前掠风扇的设计方法和设计结果.为改善风扇性能, 采用了转子叶尖和静子叶根适度前掠的设计方法.在此设计基础上对前掠和后掠两个单级的三维数值解进行对比研究, 认为前掠、后掠所得风扇效率的差别很小, 转子通道在三维相对运动中不存在旋向相反的流动形态;前掠明显提高失速裕度的主要原因是转子通道激波曲面按其自身结构的需要而展向发展, 它的展向构形和流向平衡位置不完全随叶片前缘形状改变, 因此前掠增大了激波与前缘的相对距离.
大飞机动力
随机环境下涡轮盘-片剩余寿命预测方法
杨自春, 申文才, 彭茂林
2009, 24(8): 1677-1683.
摘要:
采用随机有限元方法, 针对某燃气涡轮盘-片进行了热流固耦合及接触热弹塑性分析, 得到了随机应力应变响应;基于概率Miner损伤准则和应变场强法, 运用K.N.Smith疲劳损伤公式及Manson-Succop形式热强综合参数蠕变方程计算了涡轮盘-片的疲劳蠕变寿命;据此分析了影响疲劳和蠕变损伤的各种因素, 提出了装置使用和维护方面的建议.分析结果接近实际, 证明该方法不失为目前为止较好的预测涡轮盘-片剩余寿命的新方法.
弱界面黏结通用单胞模型理论及应用
高希光, 孙志刚, 廉英琦, 宋迎东, 朱如鹏
2009, 24(8): 1684-1690.
摘要:
将通用单胞模型与弱界面分离模型结合.首先推导了增量型通用单胞模型计算公式, 然后采用界面位移公式对平均位移连续条件进行改造, 建立子胞平均应变增量和宏观应变增量的函数关系.应用子胞增量本构方程得到子胞平均应力增量表达式, 采用均匀化方法获得宏观应力增量表达式.最后采用渐进适应界面模型模拟了长纤维复合材料的横向拉伸过程.算例分析表明, 将界面分离模型和通用单胞模型结合能较好地模拟复合材料在拉伸载荷下的宏观响应.
镍基单晶合金高温蠕变筏化模型研究
曹娟, 王延荣, 石多奇
2009, 24(8): 1691-1698.
摘要:
基于细观两相胞元结构的滑移本构模型, 引入高温蠕变筏化机制, 并与三维胞元应力应变解析模型结合, 模拟了DD3在1 223 K和SRR99在1 123 K及1 253 K下的蠕变筏化.在胞元应力模型中引入细观尺寸变化, 提出了判断γ′筏化类型和方向的准则, 定量模拟了γ′的高温筏化过程.结果表明:本模型对筏化方向的判断和筏化过程的模拟与试验相吻合, 筏化模型的引入使基于细观胞元结构的滑移本构模型可以较准确地模拟单晶材料的高温蠕变行为.
某型发动机涡轮盘销钉孔结构分析与寿命评估
李伟, 董立伟, 蔡向晖, 赵福星, 刘东
2009, 24(8): 1699-1706.
摘要:
利用有限元方法计算了某型发动机涡轮盘径向销钉孔的应力应变分布, 分析了不同销钉数目、孔销之间的不同摩擦系数和涡轮盘是否施加扭矩对销钉孔周边应力的影响, 发现了前期试验状况与实际使用的差异.利用拉伸应变能寿命预测公式进行了寿命评估, 与试验有较好的一致性.有限元计算及试验结果说明了涡轮盘加扭疲劳试验的必要性, 为某型发动机高压涡轮盘的延寿工作提供了依据.
航空发动机转子碰磨故障状态识别
陈巍, 杜发荣, 李云清
2009, 24(8): 1706-1713.
摘要:
基于谐振动在弹性介质传递过程中能量波动的特点, 提出一种以能量分布与传递为出发点的转子碰磨状态识别方法.该方法以快速傅立叶变换法处理测振信号, 以能量的观点理解振动色谱图, 并结合时域图、频谱图和瀑布图对转子是否存在碰磨做出判断.经试验验证, 该方法简便可行, 为工程应用提供了实践依据.
移动质量作用下膨胀波发射装置的振动响应分析
王颖泽, 张小兵
2009, 24(8): 1714-1719.
摘要:
为研究膨胀波发射装置的振动响应, 根据膨胀波发射装置的发射机理及结构特点, 将弹丸及惯性炮尾视为移动质量, 考虑两者刚性运动与发射身管弹性振动间的耦合作用, 联立膨胀波发射装置内弹道方程, 建立了计及弹丸及惯性炮尾实际运动规律的动力学方程.通过离散求解, 给出了膨胀波发射装置发射过程中身管的振动响应及炮口位置处的运动学效应, 为提高弹丸射击精度及与机身的一体设计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参考.
分数阶Fourier变换在某型涡轴发动机喘振分析中的应用
旷桂兰, 王道波, 吴伟力, 岳林, 姚峥嵘
2009, 24(8): 1720-1725.
摘要:
基于分数阶Fourier变换(FRFT)时-频分析理论的特点, 构造信号验证了FRFT能解除时频偶合的特性.在此基础上, 采用FRFT对某涡轴发动机典型的喘振试验数据进行喘振特征信号提取, 然后基于有效特征信号的FRFT功率谱进行喘振瞬时频率的估计.结果表明:利用旋转角与喘振特征相匹配分数阶Fourier变换的能量聚集特性, 能有效提取发动机喘振特征信号, 并能利用FRFT结果, 采用最优信号提取旋转角下的FRFT功率谱进行喘振瞬时频率的估计.
APS热障涂层氧化动力方程适用性实验
李志永, 张建宇, 鲍蕊, 胡浩炬, 费斌军
2009, 24(8): 1726-1730.
摘要:
使用实验的方法研究了大气等离子喷涂(APS)热障涂层在4种不同高温环境下的氧化层生长规律, 并且使用目前常见的两种氧化层生长动力学曲线方程拟合了涂层氧化的实验数据, 分别得到了相应的方程特征参数值.研究结果表明:APS热障涂层在所研究的4种温度下的动力学曲线形式上是一致的;抛物线形式的动力学方程只能描述较高温度下的氧化层生长规律, 而幂函数形式的动力学方程对氧化温度的适应能力比较强, 能很好的描述在所研究的4种温度下APS热障涂层的生长规律.
高温环境对振动测试信号传输参数的影响
门秀花, 李舜酩, 胡瑞, 鲍庆勇
2009, 24(8): 1731-1735.
摘要:
为了研究发动机试车运行时高温环境对振动特性测试信号传输参数的影响, 利用电磁场-热耦合理论, 探讨了温度场对电磁场各场量的影响.结合实际测试传输网络, 提出了一种能有效提取多导体传输参数的传输电路法.该方法用经典的能量法进行了验证, 取得了很好的一致性.电阻和电感参数均随环境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且电阻受温度影响的变化幅度尤为明显.多输出响应时多导体的邻近耦合响应随温度升高而加剧, 互电参数受温度和导体间距的影响明显.
气动热力学与总体设计
活塞发动机高空动力恢复方法的探索
徐斌, 梁郑岳
2009, 24(8): 1736-1740.
摘要:
分析了新一代无人机动力的发展, 针对小型无人机的活塞式动力装置的性能特点, 提出了一种小型无人机二级增压系统匹配的高空实现方法.并对发动机的高空性能进行了初步分析, 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 为高空无人机动力装置提供了设计依据.
一种应用滑动最小二乘求取压气机特性的方法
杨欣毅, 沈伟, 刘海峰, 董可海
2009, 24(8): 1741-1746.
摘要:
发动机性能仿真需要对压气机等部件特性进行离散和插值计算, 通常低转速范围的特性还需要外推.对此提出改进, 用三维曲面代替转速线表达压气机特性.从某小流量发动机起动加速试验数据中提取压气机低转速特性数据.以这些数据和已知特性数据为依据, 利用滑动最小二乘法拟合计算获得压气机特性曲面.该方法能够获得全部转速范围内的压气机特性, 精度高, 且不需插值计算, 非常适用于发动机起动加速过程的仿真计算.
航空发动机防喘扩稳构件效能的试验
叶巍, 乔渭阳, 侯敏杰
2009, 24(8): 1747-1751.
摘要:
为评估和优化发动机防喘系统的效能, 采用温度畸变发生器作为逼喘装置, 分别给出了某涡扇、涡喷发动机扩稳构件在不同组合方案下的试验结果.比较和讨论了防喘系统不同扩稳构件的扩稳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发动机防喘系统扩稳效果最为显著的是采用短时切断燃油以及导叶、放气等调节手段, 但其缺点会带来较大的推力损失和系统的复杂性;而采用切油加导叶调节的手段尽管扩稳效果不如前者明显, 但其推力损失较小且系统易于实现.
基于浸入式边界方法的二维结冰机翼的数值模拟
钟国华, 孙晓峰
2009, 24(8): 1752-1758.
摘要:
应用浸入式边界方法模拟干净/结冰NACA0012翼形绕流问题.采用SIMPLEC方法离散求解二维不可压雷诺平均Navier-Stokes方程, 湍流模型采用一方程Spalart-Allmaras模型.计算结果与以往的实验结果吻合得很好, 证明了浸入式边界方法和所发展的程序的可靠性.
翼型分离流动主动控制实验
郝礼书, 乔志德, 宋文萍
2009, 24(8): 1759-1765.
摘要:
设计制作了两种布局形式的压电式合成射流致动器, 采用热线风速仪在静止环境下对长方形喷口的速度场进行了测量, 结果表明致动器喷口法向喷出最大速度可达到21.32 m/s.开展了基于合成射流技术的翼型分离流动主动控制实验, 致动器采用倾斜喷出时速度为10 m/s量级, 有效推迟了翼型表面流动的分离, 改善了翼型的失速特性, 最大升力系数提高11.36%, 失速迎角增加3°.与此同时发现动量系数达到10-3量级时分离流动主动控制效果显著, 动量系数小于10-4量级分离流动控制将几乎没有效果.
机体/动力装置一体化分析中的动力影响效应数值模拟
谭兆光, 陈迎春, 李杰, 张淼
2009, 24(8): 1766-1772.
摘要:
采用合适的进、排气边界条件, 对带动力的单独涡扇发动机模型和带动力的DLR-F6翼身架舱复杂组合体(WBPN)模型的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分析.运用Roe三阶迎风偏置通量差分裂方法和隐式近似因子分解方法求解雷诺平均Navier-Stokes方程, 基于点搭接多块网格技术生成高质量计算网格, 通过多重网格技术来加速收敛.着重对动力发动机进、排气边界条件的给定进行了推导, 以准确地模拟发动机动力效应.计算结果与实验值吻合良好, 验证了所采用计算方法、网格分块策略和边界条件处理方法的正确性.
首届试验仿真与数据挖掘测试与分析会议(624)
颗粒粒径和气载比改变时湍流调制的变化
王兵, 刘毅, 王希麟
2009, 24(8): 1818-1823.
摘要:
采用相多普勒颗粒分析仪(PDPA)测试了两相圆湍射流速度场, 研究了颗粒雷诺数较小情况下, 粒径和气载比变化时颗粒对气固两相圆湍射流的湍流调制作用.实验结果表明:颗粒粒径的减小或气载比的增加均使颗粒对气相湍流度的削弱作用增强.通过无量纲化的分析, 表明颗粒粒径的减小对气相湍流度的削弱程度强于气载比增加时对湍流度的削弱程度.
飞机结冰过程的液/固相变传热研究
杜雁霞, 桂业伟, 肖春华, 易贤, 李军
2009, 24(8): 1824-1830.
摘要:
基于液/固相变的基本理论, 对飞机结冰过程的液/固相变传热特性进行了研究, 建立了液膜及冰层生长的分析模型, 并采用该模型对来流条件各参数对冰层生长特征及其速率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 在飞机结冰过程中, 冰层生长速率及不同冰型的形成不但受来流参数的影响, 而且与固、液相区的内部传热特性相关, 因而考虑各相区的传热过程是提高冰层生长预测准确性的重要途径.所建模型考虑了液/固相变的非线性特征, 对冰层生长速率及冰型特征有着较好的预测作用.
预处理AUSM+格式在全速域反应流模拟中的应用
刘晨, 王江峰, 伍贻兆
2009, 24(8): 1831-1836.
摘要:
对预处理修正的AUSM+(advection upwind splitting method+)格式进行了详细讨论, 并将其应用于全速域范围内的化学反应流场数值模拟.基于多组分Navier-Stokes方程, 结合控制方程时间导数项的预处理, 采用预处理修正的AUSM+格式发展了一种模拟全速域范围内化学反应流场的有效算法.验证算例包括超声速、亚声速以及极低速情形的化学反应流场, 计算结果表明基于预处理AUSM+格式发展的算法能够有效地用于全速域范围内化学反应流动问题的模拟.
亚/超燃混合发动机模块间界面参数设计及数值仿真
李璞, 郭荣伟
2009, 24(8): 1837-1842.
摘要:
对轴对称双燃烧室冲压发动机亚/超燃模块间界面进行了初步设计研究.模拟了两股平行气流掺混的冷态流场, 重点研究了台阶高度、台阶几何形状、亚燃模块流量比例等设计参数对掺混性能的影响规律, 并提出了参数选择建议.在此基础上, 给出了一个性能较优的设计方案, 性能如下:马赫数为4时掺混段出口马赫数为1.48, 总压恢复系数为0.765, 增压比为17.71, 温升比为4.05;马赫数为6时掺混段出口马赫数为2.08, 总压恢复系数为0.502, 增压比为28.03, 温升比为4.67.
外涵引气双层壁喷油杆冷却特性数值模拟
李瑞明, 闫宝华, 樊未军, 杨茂林
2009, 24(8): 1843-1848.
摘要:
通过数值模拟对新型加力用外涵引气双层壁喷油杆冷却性能进行了研究.该喷油杆为双层壁结构, 从外涵引气冷却喷油杆.首先对实验油杆冷却性能进行了计算, 并与油杆冷却性能模拟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 两者变化规律基本符合, 表明该计算方法可用.随后用该方法对真实加力室油杆冷却性能进行了计算, 得到该喷油杆在真实加力室4个工况下外套及油杆内壁温度分布及从外涵引气量.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该双层壁喷油杆方案可以有效引气和降温, 使得喷油杆在高温的加力燃烧室内能正常工作.
自动控制
基于模糊Takagi-Sugeno模型的发动机转速鲁棒控制
潘松, 魏民祥, 黄卫清
2009, 24(8): 1849-1855.
摘要:
基于某航空用二冲程活塞式发动机的非线性模型, 利用扇形非线性特性得到了发动机模糊Takagi-Sugeno(T-S)模型;基于该T-S模型, 采用系统增广的方法研究了无静态误差转速控制器;设计中考虑了鲁棒H∞性能, 使得该非线性系统的模糊控制器具有较好干扰抑制性能, 并在Lyapunov稳定性理论基础上建立了该系统渐进稳定的线性矩阵不等式条件;最后通过系统仿真算例验证了所设计控制器的有效性.
基于SPSO-SVR的融合航空发动机传感器故障诊断
鲁峰, 黄金泉, 陈煜, 宋云峰
2009, 24(8): 1856-1865.
摘要:
针对航空发动机常见的传感器故障问题, 提出了一种利用改进的粒子群算法训练支持向量回归机, 并利用融合机制将其应用于传感器故障诊断.论述了用一簇支持向量回归机(SVR)预测器对传感器进行实时检测, 通过逻辑判断机制隔离故障传感器, 并且依据剩余的无故障传感器信息实现信号重构.以某型航空发动机传感器在其整个工作范围内受到的冲击、偏置和漂移故障为例, 验证了基于自协调粒子群优化支持向量回归机(SPSO-SVR)算法的融合诊断机制对传感器单一故障和多重故障具有较高的精度和计算效率.
航空发动机全包线自适应解耦控制器设计
彭靖波, 谢寿生, 吴勇, 翟旭升
2009, 24(8): 1866-1871.
摘要:
为实现航空发动机在全包线的解耦控制, 在飞行包线内选择了若干点, 使用遗传算法对单神经元自适应解耦控制器的比例系数进行了离线优化。以优化得到的若干组参数为训练样本, 离线训练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 训练后的网络可映射高度、马赫数与比例系数之间的非线性关系, 飞行包线内任意点的解耦控制器比例系数即可由该网络得到。仿真表明:在设计点和非设计点, 系统均具有良好的动态特性和解耦特性。该方法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具有实用价值。
关系矩阵法在发动机执行机构故障检测中的应用
陶文华, 叶志锋
2009, 24(8): 1872-1877.
摘要:
作为航空发动机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执行机构的故障检测与隔离目前尚缺少有效方法.本文提出了一种新颖的解决问题途径, 利用相互关系矩阵, 通过发动机输出与控制器指令计算执行机构输出的偏差, 可以达到检测、隔离多个执行机构故障的目的.数字仿真表明, 这一方法在航空发动机执行机构故障检测中, 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动力传输
螺旋锥齿轮安装误差敏感性与容差性研究
唐进元, 雷国伟, 杜晋, 卢延峰
2009, 24(8): 1878-1885.
摘要:
研究含刀倾法和变性法加工的螺旋锥齿轮齿面通用模型建立方法, 提出安装误差敏感性和容差性概念, 建立安装误差敏感性和容差性分析模型, 以包含安装误差的齿面接触分析方法为工具, 根据实际的齿轮副参数, 获得安装误差对接触质量的影响规律和保证接触质量的误差极限值.分析与实例计算表明:安装误差敏感性和容差性模型建立了安装误差与螺旋锥齿轮齿轮接触质量和安装工艺参数之间的联系, 为提高螺旋锥齿轮齿轮制造质量和制定科学的安装工艺参数提供了理论指导.
基于经验模态分解的机械故障欠定盲源分离方法
李志农, 吕亚平, 范涛, 冷传广
2009, 24(8): 1886-1892.
摘要:
针对传统的机械故障源分离方法限于非高斯、平稳和相互独立的源信号, 且传感器的观测数多于源数, 机械故障源信号通常不易满足这些假设的局限性, 提出了一种基于经验模态分解的机械故障欠定盲源分离方法.该方法对混合观测信号进行经验模态分解, 然后重组本征模函数分量作为新的观测信号进行盲源分离, 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 该方法是有效的.
可倾瓦径向滑动轴承绝热瞬态过程分析
马希直, 朱均
2009, 24(8): 1893-1898.
摘要:
为了研究可倾瓦径向轴承在载荷扰动下的绝热瞬态行为.对瞬态油膜压力和温度分布采用了时变的Reynolds方程和能量方程, 建立了轴颈及瓦块动力学方程.应用有限差分及Newton-Raphson法对方程联立求解, 模拟了阶跃载荷冲击工况下可倾瓦径向轴承热瞬态非线性响应过程.给出瞬态过程中油膜最高温度、最小膜厚等参数的变化规律.结论认为瞬态过程中, 油膜温度和膜厚变化量较大, 油膜温度和膜厚响应有一定的超调量, 瞬态过程中有可能因油膜温升过高或膜厚太小而导致失效.
改进Hilbert-Huang变换在齿轮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沈路, 李俊生, 王鸿钧, 张文斌
2009, 24(8): 1899-1903.
摘要:
针对Hilbert-Huang变换中齿轮故障信号经验模式分解的第一阶固有模态函数通常为非单一信号分量以及经验模式分解产生虚假低频分量的问题, 提出一种改进Hilbert-Huang变换方法.首先在频谱中确定故障信息频率范围, 并依据该频率范围和二进小波分解的特点确定需提取的相应频带的二进小波系数, 然后采用相关系数筛选法剔除小波系数经验模式分解所产生的虚假分量, 最后通过局部瞬时能量提取故障特征, 实例表明改进的Hilbert-Huang变换可以有效的提取齿轮故障特征.
火箭发动机
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力室冷却通道温度分层数值研究
康玉东, 孙冰, 高翔宇
2009, 24(8): 1904-1910.
摘要:
为了研究冷却剂温度分层的形成机理及其对流动和换热的影响, 应用雷诺应力模型(RSM)对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力室再生冷却通道的流动与传热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 冷却剂为气氢, 考虑其物性随温度和压力的变化.所得结果表明:冷却剂在非流动方向会出现温度分层现象, 随着冷却剂的不断受热, 温度分层现象越明显, 由于喉部二次流加强了冷却剂间的混合, 在喉部区域温度分层被减弱, 温度分层对冷却剂温升及压降影响较小, 严重影响气壁温度的估算.
电荷交换离子对栅极系统束流影响的数值研究
钟凌伟, 刘宇, 王海兴, 汤海滨, 任军学
2009, 24(8): 1911-1916.
摘要:
采用二维网格质点法(PIC)计算离子在离子发动机栅极系统中的运动, 通过在模型中添加离子和中性粒子电荷交换的Monte Carlo碰撞模块, 得到了电荷交换离子在栅极周围的分布及电荷交换离子的运动规律.计算结果表明:考虑电荷交换离子后, 屏栅极电流较不考虑电荷交换离子情况时增大了1.42%, 所受影响不大, 加速栅极电流由0增大到主束流电流的1.41%.模拟结果表明:加速栅极下游较远处产生的电荷交换离子, 是造成加速栅极下游面腐蚀及加速栅极电流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