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09年  第24卷  第12期

首届试验仿真与数据挖掘测试与分析会议(624)
贫燃预混旋流火焰燃烧不稳定性的实验
郭志辉, 王帅, 李磊, 张澄宇, 孙晓峰
2009, 24(12): 2367-2642.
摘要:
实验研究了常温常压条件下贫燃预混旋流火焰的燃烧不稳定性.结果表明:不稳定燃烧时,火焰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呈现大尺度运动的特点.燃烧室所发生的燃烧不稳定性是纵向自激式振荡,是燃烧室与预混段之间的耦合,振荡频率由整个系统决定.随着当量比的提高,燃烧经历了由稳定到不稳定,并达到有限循环脉动的过程.流动脉动和火焰的相互作用,是激发和维持振荡的主要原因,需要深入研究不稳定燃烧性产生和得以维持的机理.
支板阻力特性实验
苏义, 刘卫东
2009, 24(12): 2643-2648.
摘要:
实验在超燃冲压发动机直连式试验台进行,燃烧式加热器出口气流马赫数为2.7,总温为1 337 K.利用推力测量系统对不同结构尺寸支板的冷流阻力和热试阻力进行了研究.比较了高度分别为37.5 mm和71 mm,后掠角分别为0°,30°和45°的支板冷流阻力,结果表明支板的冷流阻力随支板高度的增大而增大,随后掠角的增大而减小;实验还在燃烧模态下对不同当量比时支板的阻力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支板的热试阻力比冷流阻力小,且支板的热试阻力随当量比的增加而减小.
再生冷却超燃冲压发动机整机稳态热分析
蒋劲, 张若凌, 乐嘉陵
2009, 24(12): 2649-2654.
摘要:
为了对再生冷却超燃冲压发动机进行热分析,结合三维燃气流场计算软件平台、国内航空煤油物性计算程序,发展了三维热分析计算程序.在Ma=4.9和5.86两种工作状态下,对再生冷却超燃发动机整机进行了三维热分析,得到了发动机局部高温区位置,并研究了冷却剂流量分配对发动机冷却的影响.
详细反应机理的航空发动机二维燃烧流场计算
侯宽新, 刘勇, 赵坚行
2009, 24(12): 2655-2660.
摘要:
对某航空发动机主燃烧室简化模型进行了基于正庚烷(n-C7H16)详细反应机理的燃烧流场数值模拟.在二维贴体坐标系下,计算过程采用了k-ε双方程模型来预估湍流特性,用EDC(eddy dissipation con-cept)湍流燃烧模型预估反应速率,用PSR(perfectly stirred reactor)模型的方法处理复杂化学反应项,得出了基于详细反应机理的温度场、组分浓度场,验证了机理文件中反应的某些组分与特定自由基之间的关系,对比了总包反应EBU-SRK(eddy break up-simplified reaction kinetics)的温度场,结果基本相符.
超临界航空煤油喷射的射流结构及相变过程
高伟, 林宇震, 梁获胜, 许全宏
2009, 24(12): 2661-2665.
摘要:
研究了超临界RP-3航空煤油喷射到静止常温常压大气环境中的近场射流结构及喷口附近的射流相变过程.研究结果表明,超临界煤油喷射到静止大气环境中后会经历类似于理想气体不完全膨胀的过程,会在喷嘴下游产生马赫盘等激波结构,马赫盘的位置随喷射压力的提高而增大,而喷射温度对马赫盘位置几乎没有影响.当喷射温度较高时,超临界煤油在喷嘴出口处直接进入气相区,没有凝结现象发生.而煤油的喷射温度接近临界温度时,超临界煤油会在喷嘴内部及出口处发生局部凝结,进入气液两相区.
火焰射流在横向气流中喷射特性的试验
高伟, 林宇震, 张弛
2009, 24(12): 2666-2670.
摘要:
研究了火焰射流垂直喷射到横向气流中的喷射特性.试验在常温常压下进行,研究了横向主流和射流流动参数对火焰射流穿透深度和温度特性的影响规律,得到了火焰射流温度分布随主流速度的变化规律及射流透入深度与动量比之间的经验关系式.研究结果表明,沿着射流轨迹方向射流温度逐渐降低,射流边界变宽.火焰射流的穿透深度随动量比的增大而增大.在相同的动量比下,火焰射流的穿透深度比常温射流的穿透深度大.
头部旋涡蒸发管式直径6cm环形燃烧室设计和试验
姚尚宏, 雷雨冰, 朱岩
2009, 24(12): 2671-2677.
摘要:
为提高微型燃烧室性能,提出头部旋涡蒸发管式微型环形燃烧室设计方案.在常温常压下开展了燃烧室冷态和热态性能试验,得到了燃烧室的阻力特性、贫油熄火特性和燃烧效率特性.结果表明:微型燃烧室未进入模化状态;头部旋涡结构对火焰的稳定性能相比直流式环形燃烧室有较大改善,负载参数达到较高水平;燃烧效率达到0.8,燃油驻留时间短是导致燃烧效率偏低的主要因素.头部旋涡结构用于微型燃烧室中显著提高了燃烧室的贫油熄火特性.
自耦合射流激励同向气流掺混的数值研究
聂萌萌, 张靖周, 谭晓茗
2009, 24(12): 2678-2682.
摘要:
针对同向两股气流掺混的某一特定物理模型,对自耦合射流作用下的气流掺混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以揭示激励参数对于同向两股气流掺混的影响.与未施加自耦合射流激励的掺混过程相比,自耦合射流周期性的吹/吸诱导流场内产生复杂的大尺度涡系结构,使得同向两股气流形成对流型混合,有效缩减了主流核心区长度;随着自耦合激励器驱动频率和驱动振幅的增大,自耦合射流出口附近的涡强度增强,同向两股气流掺混效果得到有效改善.
叶轮机械
应用改进的低雷诺数湍流模型预测转捩流动
严明, 宿兴远, 魏然, 盛春华
2009, 24(12): 2683-2688.
摘要:
基于Launder-Sharma(LS)低雷诺数k-ε两方程湍流模型发展了一种改进的具有转捩敏感性的低雷诺数湍流模型.针对LS模型的可实现性(realizability)问题和前缘滞止点湍动能预测过大的不足,模型进行了改进.改进模型只使用当地物理量,不需要求解壁面距离、y+和边界层积分参数.改进模型能够适用于广泛的流动,且容易应用到通用的计算流体动力学(CFD)程序中.对具有详细数据的零压力梯度平板转捩边界层T3A实验的模拟结果显示,改进模型能够预测转捩流动,并能对自由湍流变化给出合理的响应.
跨声速压气机中动叶弯和掠对尾迹输运的影响
毛明明, 宋彦萍, 王仲奇
2009, 24(12): 2689-2694.
摘要:
对一单级跨声速压气机设计工况下采用了3种弯、掠动叶后的非定常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动叶弯、掠对动叶尾迹的非定常脉动强度以及向下游输运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原型动叶相比,3种弯、掠动叶都减弱了动叶出口的泄漏涡和尾迹顶部脉动核心的脉动强度,使其在向下游输运过程中耗散较快;3种弯、掠动叶尾迹的中间段的脉动强度都有所加强,并且在输运过程中有向根部迁移的趋势,从而会使静叶的中部和根部受到较强的扰动.
离心叶轮和扩压器相互作用
柳阳威, 刘宝杰
2009, 24(12): 2695-2702.
摘要:
采用定常和非定常数值模拟技术,研究了某跨声离心压气机级内的复杂流动,分析了叶轮与径向扩压器之间的非定常相互作用.结果表明,扩压器的势干扰使叶轮出口静压发生周期性地变化,引起叶轮后部负荷、叶尖泄漏和损失等也产生周期性地变化,影响范围达30%流向弦长.叶轮出口流场的周向不均匀性及非定常性使扩压器进口参数发生周期性的变化,导致扩压器负荷、总压恢复系数分布呈现出较强的非定常性,影响范围贯穿整个扩压器通道.
考虑转捩的跨声速气冷涡轮叶片气热耦合计算
王强, 郭兆元, 周驰, 颜培刚, 冯国泰, 王仲奇
2009, 24(12): 2703-2710.
摘要:
为了研究转捩对气热耦合计算的影响,在B-L代数模型与SST(shear stress transport)k-ω二方程模型的基础上,增加了两类基于间歇因子的转捩模型:代数AGS(Abu-Gharmam Shaw)模型与一方程间歇因子输运方程.选取NASA-MARKⅡ跨声速叶片为算例,分别采用全湍流模型与加入转捩的模型进行气热耦合计算.数值计算结果与试验对比表明由于能够预测附面层中的转捩过程,采用转捩模型的耦合计算得到的结果与试验吻合最好,由于在叶片壁面附近的网格较粗,采用间歇因子输运方程的转捩模型计算的结果要逊于采用代数转捩模型的结果.
一种大负荷低压涡轮叶型的气动性能
罗华玲, 乔渭阳, 许开富
2009, 24(12): 2711-2718.
摘要:
基于Lantry-Menter转捩模型,分别对Zweifel升力系数为1.2的一种大负荷低压涡轮叶型在定常来流不同湍流度、雷诺数条件下,上游非定常、周期性尾迹作用下的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定常来流低雷诺数条件下,湍流度对该大负荷叶型的气动性能影响较大;上游非定常、周期性尾迹对叶型吸力面分离泡的抑制作用可进一步减小低雷诺数条件下的叶型损失.计算结果揭示了该大负荷叶型在低压涡轮内部真实流动环境中的表面流动及损失特征,对国内现行低压涡轮设计有着较好的启示.
风扇/增压级内外涵联算的特性数值模拟
李晓娟, 金海良, 桂幸民
2009, 24(12): 2719-2726.
摘要:
提出了一种风扇/增压级内外涵联算的多转速全工况快速特性预测的计算方法.该方法将模化的叶片法向力和摩擦力引入周向平均形式的Euler方程组源项,结合NASA SP-36提供的攻角和落后角确定方法以及Koch稳定边界模型,对高负荷跨声风扇级以及某双涵道大涵道比的风扇/增压级进行了特性数值模拟,并与实验和三维数值模拟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周向平均方法基本满足风扇/增压级初期气动设计快速特性预估的工程精度要求.
一种基于数值计算的轴流压气机旋转失速稳定性模型——之一:理论模型及算法分析
侯睿炜, 孙晓峰
2009, 24(12): 2727-2734.
摘要:
提出了一个基于直接数值计算结果基础上的旋转失速线性稳定性模型,描述了如何从基本的Navier-Stokes方程出发,把轴流压气机流动稳定性问题转化为一个特征值问题的基本理论框架.对压气机不稳定边界的判断通过计算和检验特征值的方式来实现.给出了有限差分法和基于Gauss-Lobatto节点的谱配置方法两种数值离散的方式,并分析了这两种离散方式的收敛特性.
一种基于数值计算的轴流压气机旋转失速稳定性模型——之二:简化模型及应用
侯睿炜, 孙晓峰
2009, 24(12): 2735-2740.
摘要:
提出一个基于二维流动基础上的线性化旋转失速稳定性模型,该模型可以通过求解特征值来预测低速轴流压气机的失速边界.叶片几何对流动的影响用一个体积力模型来代替.给出了有限差分法和谱配置法两种离散特征方程的方式,并且在针对一台低速压气机和一台跨声压气机转子在低转速的情况进行了算例的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比较准确的预测低速压气机失速边界.
自动控制
综合飞行/矢量推进系统控制器分离方法
李彦双, 孙健国
2009, 24(12): 2714-2820.
摘要:
详细阐述了综合飞行/矢量推进系统控制器分离问题,并给出了采用解析法求解控制器分离问题的步骤.以解析的控制器分离为基础,提出了一种基于非线性最小二乘方法的控制器分离的优化方案,该优化方案非常有效并且很便于实现.利用此优化方案,求取了一个最优的控制器分离.非线性仿真实验表明:最优分离子控制器几乎达到了同集中控制器一样的闭环性能,所讨论的控制器分离方案是相当合适和成功的.
现代航空发动机液压机械控制器仿真研究
徐敏, 王曦, 曾德堂, 薛敏东
2009, 24(12): 2808-2813.
摘要:
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数字仿真技术进行现代航空发动机的液压机械控制器的精确仿真.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建立了一套元件模型库,并将航空发动机控制系统部件利用此模型库进行数学建模.对某型发动机控制器进行了仿真验证,仿真结果与试验数据吻合.
航空燃油柱塞泵滑靴静压润滑油膜计算分析
何必海, 孙健国, 叶志锋
2009, 24(12): 2821-2827.
摘要:
滑靴与斜盘是一对重要的摩擦副,滑靴与斜盘之间的油膜润滑性能对燃油柱塞泵的使用寿命有很大影响.通过数值计算,得到了排油区滑靴油膜厚度与转子转角、斜盘倾角、油池压力、柱塞压紧力之间的变化规律,建立油膜厚度变化的微分方程,给出在吸、排油一个周期内,滑靴油膜厚度的动态变化规律.利用油膜计算方法,可以分析滑靴运动一周,滑靴与斜盘间的油膜润滑状态,从而为合理设计航空燃油柱塞泵滑靴与斜盘摩擦副提供理论依据.
气动热力学与总体设计
二维带动力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绕流的PNS-NS混合求解
贺旭照, 乐嘉陵, 宋文艳
2009, 24(12): 2741-2747.
摘要:
为了提高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绕流的求解效率,采用空间推进求解抛物化PNS(parabolizedNavier-Stokes)方程和时间迭代求解Navier-Stokes(N-S)方程的混合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来求解高超声速飞行器整机绕流.在超声速占主导的流动区域采用空间推进求解抛物化N-S方程的方法,在亚声速和分离区采用时间迭代求解N-S方程的方法.对于求解二维带化学反应的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绕流,混合CFD方法和完全时间迭代方法相比,可得到同等准确的数值模拟结果,并且求解效率提高了数倍.
合成射流激励器控制喷管矢量研究
刘贺, 董金钟, 伍耐明, 赵新军, 刘畅
2009, 24(12): 2748-2755.
摘要:
利用试验方法研究合成射流激励器对喷管气流矢量控制的作用效果,证明在恰当条件下喷管气流矢量角可改变30°.试验结果证实,喷管射流角度的改变不但与激励器工作参数和喷管流动速度、流量相关,同时还与激励器工作时产生的向下游迁移的"涡对"对周围流体"卷吸"形成的低压卷吸场有关,并与卷吸涡对与主流自由剪切层之间的耦合作用有着密切联系.以上可以认为是喷管矢量受控的机理.
基于推力连续准则的小型涡轮冲压组合发动机模态转换过程分析
黄红超, 王占学, 蔡元虎
2009, 24(12): 2756-2762.
摘要:
基于数值模拟方法开展了小型涡轮冲压组合发动机性能计算与匹配性分析.给出了详细的性能计算流程、设计点参数确定准则和模态转换过程参数计算方法.根据涡喷发动机压气机进口、涡轮出口的总静压参数沿飞行轨迹的变化规律,确定了涡轮模态向冲压模态转换的合理区间.根据冲压燃烧室进口参数和静压平衡等约束条件,确定了小型涡轮冲压组合发动机关键截面几何参数.分析了不同的流量调节阀开度对模态转换过程参数变化的影响.按照推力连续的准则,确定了模态转换过程流量调节阀开度随马赫数的变化规律.最后给出了沿飞行轨迹的涡轮冲压组合发动机推力、比冲和喷管喉道面积的变化.
带等宽度平直斜楔的非对称来流短隔离段实验
曹学斌, 张堃元, 金志光
2009, 24(12): 2763-2767.
摘要:
为了提高超燃冲压发动机隔离段耐反压能力以及缩短隔离段长度,设计了一种带等宽度平直斜楔的隔离段,斜楔放置在隔离段进口下壁面厚附面层一侧,在Ma=1.98非对称的隔离段进口来流条件下完成吹风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隔离段加等宽度平直斜楔后可在相同的反压下使激波串相对长度从13.87缩短至11.12,比基准隔离段激波串长度缩短了19.8%.同样的隔离段加斜楔后能够承受的最大反压从来流静压的3.55倍上升到3.85倍,提高了8.45%左右.
发动机试车气路故障诊断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朱大明, 朱之丽, 唐海龙
2009, 24(12): 2768-2772.
摘要:
以发动机整机试验数据为研究对象,建立了一套发动机试车气路故障诊断系统.首先阐述了该系统的设计功能和总体流程逻辑;使用故障模式法和调整模式法建立了气路部件故障诊断和优化调整模块;然后以一个双轴分排涡扇发动机为例,针对气路部件故障诊断和优化调整给出了考虑噪声的数值试验分析.最后就该系统的发展进行了讨论.
三维侧压式进气道的减阻研究
卫永斌, 张堃元
2009, 24(12): 2773-2779.
摘要:
为实现三维侧压式进气道的减阻,采用了数值模拟和来流马赫数Ma0=5.3风洞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两种三维侧压式进气道,其中之一为基准进气道,其二是在基准进气道的基础上采用某些减阻措施的低阻进气道.结果表明:所采用的减阻措施是有效的,在Ma0=5.3的条件下,进气道的压差阻力可以减少4.7%左右,摩擦阻力可以减少约4.9%,附加阻力可以转化为附加推力,总阻力可以减少4.7%左右.与此同时,进气道的总体性能也得到明显改善.
某型轿车内流场的仿真分析
徐晓明, 赵又群
2009, 24(12): 2780-2783.
摘要:
利用CATIA软件建立汽车模型.针对某型轿车空气动力学流场特性,采用三维不可压缩Navier-Stokes方程和RNG(renormalization group)k-ε湍流模型来仿真计算.应用二阶迎风差分格式获得控制界面的物理量.将发动机舱冷却风进口设在车头前部,对三种不同的冷却风排风模式进行仿真分析,比较轿车气动性能以选择优越的排风模式.将驾驶室气流进口设在挡风玻璃与发动机罩交汇处,也对三种不同的驾驶室内气流排风模式进行仿真分析,以选择优化的排风模式.发动机舱内流对阻力系数影响较大,驾驶室内流对升力系数影响较大.
大飞机动力
仿真结果距离检验方法和TIC方法对比分析
傅惠民, 陈建伟
2009, 24(12): 2784-2788.
摘要:
针对仿真结果动态一致性的检验,将距离检验方法和TIC(Theil's inequality coefficient)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距离检验方法可以在一定显著性水平下给出一致性检验的拒绝域,在时域内实现了定量检验.TIC方法的检验指标是TIC系数,经过研究发现,TIC系数的计算结果可以通过坐标原点的选取而进行人为调整,大大增加了误判的可能性,所以TIC方法既不能定量检验,也不能有效的定性检验.对比研究表明:距离检验方法不受量纲、坐标原点选取等因素影响,其检验结果具有更高的可信性.
带阻尼套筒的某型发动机低压涡轮部件的动力特性分析
曾亮, 王孝利
2009, 24(12): 2789-2795.
摘要:
以某型发动机低压涡轮部件中带有阻尼套筒的后轴颈结构为例,运用有关理论对其固有特性和动力响应特性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对不同的激励形式(单点激励、旋转激励),阻尼套筒通过"移频"和干摩擦作用,均显示了良好的减振性能.在后轴颈和阻尼套筒的组合结构中,阻尼套筒的名义半径有最优值,此时干摩擦对结构振动的衰减效果最好;同时,对组合结构不同节径型的周波振动,阻尼套筒对振动的抑制效果也不同.通过该实例,对后轴颈的工程设计提出了合理的改进建议.
基于带漂移的布朗运动的民用航空发动机实时性能可靠性预测
任淑红, 左洪福, 白芳
2009, 24(12): 2796-2801.
摘要:
以民用航空发动机为研究对象,运用性能退化可靠性理论和随机过程方法,对发动机的可靠性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发动机性能退化过程,建立了基于带漂移的布朗运动的可靠性模型,利用布朗运动特性研究了基于当前状态的退化时间预测方法,实例证明,该方法可操作性强,易于工程实现,为航空公司进行发动机机队科学管理提供了基础.
X-cor夹层结构压缩强度模型改进与实验验证
党旭丹, 肖军, 谭永刚, 李勇, 原永虎
2009, 24(12): 2802-2807.
摘要:
详细阐述了X-cor夹层结构固化工艺过程中残余应力的产生过程,分析结果为碳纤维Z-pin受残余拉应力.考虑工艺过程残余应力的影响,将Z-pin视为弹性基础上梁,提出一种X-cor夹层结构压缩强度改进计算模型,并计算其压缩强度.制作了不同Z-pin密度、直径和角度的X-cor夹层结构实验件用于压缩强度实验.实验值和模型计算值的对比验证了该压缩强度计算模型的正确性.工艺过程中Z-pin所受残余拉应力随Z-pin直径、植入密度增加而增加,随Z-pin植入角度增加而减小.
火箭发动机
圆喷嘴气动谐振性能研究
俞南嘉, 蔡国飙, 张国舟
2009, 24(12): 2828-2833.
摘要:
对不同尺寸的圆喷嘴的自由射流尾迹的流场结构进行了分析,得到了激波位置随喷嘴直径以及喷嘴入口压力与环境压力之比的变化关系.其与圆柱形谐振管以及锥柱形谐振管组成的喷嘴-谐振管系统的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喷嘴-谐振管系统能够产生强烈谐振的条件是谐振管入口的位置处于喷嘴自由射流流场的膨胀波区域内,若处于激波区内则无法产生谐振,与试验结果相吻合.通过对不同直径的喷嘴的谐振性能的比较,得到了最佳的喷嘴与谐振管的匹配.
全流量补燃循环发动机富氧预燃室设计与试验
李茂, 金平, 邬志岐, 俞南嘉, 蔡国飙
2009, 24(12): 2834-2838.
摘要:
针对全流量补燃循环发动机,给出了一种分区燃烧、身部二次喷注掺混、表面镀镍抗氧化的富氧预燃室设计方案,设计了富燃点火启动富氧关机的试验时序,进行了26次试验,初步研究了身部二次喷注流量大小对燃气均匀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预燃室结构设计合理,点火可靠、结构安全;身部二次喷注流量变化对出口燃气均匀度分布影响明显,存在一个二次喷注流量最佳值.
动力传输
螺旋锥齿轮振动研齿系统的拍击响应
杨建军, 邓效忠, 方宗德
2009, 24(12): 2839-2844.
摘要:
建立了位移激励下的螺旋锥齿轮振动研齿系统的扭转振动模型,推导出考虑摩擦的轮齿斜碰撞前后状态间的局部映射关系式,得到了螺旋锥齿轮振动研齿系统的Lyapunov指数计算方法.通过算例,运用相图、Poincaré映射图、Lyapunov指数和系统分叉图,分析了研齿系统随激励参数变化的动态响应,结果表明,随激励幅值的增大,研齿系统由单边碰撞状态经倍周期分叉进入混沌,并在混沌状态中有周期窗口的出现.继续增大激励幅值,系统进入了双边碰撞状态.